实际上,后来更深入的了解才发现,原来此类行政裁决的公开,其实已经在全国各地都有陆续的公开。只是公开的非常零散,且没有统一的规范,基本都是各地政府或部门网站、政务新媒体等渠道公开。
例如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
在其官方新媒体中,从2020年开始就在公开一些案行政裁决案的口头审理公告,其中涉外案件占了一定比例。如上周最新公开的法雷奥与中国汽车配件企业的发明专利侵权纠纷。但是总体而言,公开的数量与受理的案件数量相比,占比还相对较小,行政判决书的全文似乎也没公开。
此外,上周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也发布了两份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结果。不过也仅仅是结果,并没有公开相应的判决书。
通过简单检索,可以发现互联网公开的此类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各地信息并不少,其中一些地方更是公开了判决书全文,例如
浙江余姚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杭州市萧山区
市场监管局、
浙江临海市
知
识产权局、
浙江绍兴市柯桥区
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温岭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广东湛江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珠海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知识产权局)、
贵
州遵义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安徽铜陵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宁夏中卫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眉山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四川达州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宜昌市夷陵区
市场监督管理局、
武汉市经济开发区
市场监管局、
武汉市
江
岸区
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沂水县
市场监督管理局、
山东临沂罗庄区
市场监督管理局、
辽宁辽阳市
市场监管局、
郑州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
湖南株洲市
市场监督管理局等。
总体来看,从能检索到的这些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判决书和公开信息来看,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
公开的情况确实在逐渐增多,但与总量相比,还只是九牛一毛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今年8月份各省专利侵权纠纷行政案件来看,各地每月的立案数从几十到几百不等,截至到8月全国总的立案数3.1万,结案3万。但是从目前检索得到的公开判决书和信息来看,可能连总量的零头都不到。
二是
公开的样式五花八门,格式不统一。目前一部分公开的判决书是提供原文PDF文本的,另外一些是将判决全文直接挂在网页上。此外对于当事双方的信息处理,也差异很大,大部分是没有做处理,有一些还是类似于法院判决,遮挡了当事人信息等。这也表明,目前对于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的公开,主要以各地自治为主,并没有全国统一的规范。
三是
出现断路信息,只有行政裁决本身,缺乏对当事人上诉信息的跟进。由于行政裁决的快速响应特点,以及当事人对于行政裁决可信度的质疑,可能会导致虽然做出了行政裁决,但是该裁决并不被认可,于是会引发后续的司法程序,但是这些信息在目前行政裁决公开的要求下,公众无法进一步获知,也就是在行政裁决和司法救济之间还存在信息的断路。
也就是说,目前个别地方的信息公开,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其实,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司法部曾联合发布《国家知识产权局 司法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的意见》,在第三部分“
三、严格履行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法定职责
”中明确对公开提出了要求:
“
(九)落实行政裁决公开制度
。各地应依法通过
政府或部门网站、政务新媒体
等,向社会公布行政裁决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公开办理行政裁决案件的条件、程序、管辖、时限以及需提交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样式等。对作出行政裁决的专利侵权纠纷案件,
依法及时予以公开,公开信息应便于公众查询,推动行政裁决工作公开透明
。”
目前来看,一些地方确实有改进,但是总体上在“便于公众查询”上,还不尽如人意。
仅广州的例子就能看出,各区的裁判信息分别各自公开,连广州自己都没有一个统一的便于查询行政裁决的平台,更不要提更大的区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