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视界云
”
副总裁姜飞
文
|
铅笔道
记者
吴泽骞
►
导语
2016
年
9
月,成立
4
个月的
“
视界云
”
迎来了第一个客户,虽然对方规模较小,但是团队还是相当高兴。
到了去年年底,
“
视界云
”
的一个小目标达成,它的
CDN
(内容分发网络)服务总带宽突破
100G
,
“
这意味着我们开始被客户认可
”
。
今年
1
月,
“
视界云
”
与秒拍签订合同,
“
知名公司也开始认可我们了
”
。
靠着这样一步步地积累,
专注于为互联网视频垂直领域提供CDN
服务的“
视界云”
,已经与YY
、完美世界、凤凰网、秒拍等100
多家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
目前,依靠自主研发的基于虚拟化资源池的云
CDN
架构,团队能将资源储备利用率提升至
90%
以上。以音视频直播加速为例,在使用
“
视界云
”
的
CDN
之后,直播卡顿率能够降低到
5%
以内,画面打开速度提升到
1
秒内,延迟降低到
5
秒内。
注
:
姜飞承诺文中数据无误,为其真实性负责,铅笔道已备份录音速记,为内容客观性背书。
早在
2006
年,姜飞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当时他面向
C
端开发视频网站,但随着成本的急剧增加,这个项目最终停止。随后他便加入到一家主要做
CDN
的云计算企业,负责售前和产品服务。
CDN
是通过不同服务器节点缓存网络内容,解决网络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举个形象的例子,北京的网民从淘宝上买了一件衣服,需要三天才能收到广州商家寄送的快递。但如果在京东自营上购物,网民隔天就能收到从北京周边仓库发货的商品。
如同在不同平台购物一样,
一个网站是否使用CDN
,将极大影响用户的上网体验。
面临互联网视频垂直领域的兴起,在这个行业浸润多年的姜飞和他业内的朋友有了新的想法。他们认为
CDN
的发展不能仅局限于解决大用户量并发、网络速度快慢的问题,而是应该把握视频行业的细分市场,进行深入探索。
在与其他四位行业内的朋友沟通后,他们都认为这种探索不只体现在技术上,还要体现在服务上。
因为这个行业的信息不对称性极弱,服务商和客户之间都非常透明公开。在难以出现
“
黑科技
”
、各家技术差距不超过半年的情况下,服务就成为了关键。
一方面是服务效率的提升,主要通过提高单台服务器的承载能力、单位带宽传输能力,降低故障率等方式来实现。另一方面就是服务的深度。传统
CDN
服务商是被动接受客户提交的需求,
而姜飞和他朋友们则希望在主动了解客户想法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细致的服务。
当时国内
CDN
领域的市场规模在
50
亿左右,且随着短视频、直播的发展,姜飞预计
2017~2019
年这个领域的年增幅将在
70%~80%
。
而就是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市场份额超过
10%
的只有网宿科技一家上市公司。
“
这对于一个行业来说太不健康了,但也意味着我们有很多机会。
”
考虑到在原公司的条条框框限制下,新技术和服务的规划很难落实。于是在一位朋友的提议下,
姜飞和其他四位合伙人一同辞职,在2016
年2
月成立了“
视界云”
,专注于提供视频领域CDN
服务。
四个月后,团队拿到了国金资本、宽带资本、启赋资本的
5000
万元
A
轮融资。
之所以能够如此迅速和顺利,姜飞认为除了创始人在融资方面的能力,也益于团队的行业经验。几位合伙人在
CDN
行业的平均从业时间超过了
10
年,
“
曾经的工作让我们把这个行业绝大部分坑都踩过了
”
。作为一家
TO B
服务提供商,这能够让
“
视界云
”
在未来为客户提供更稳定的服务。
有了融资之后,团队按照此前的技术想法搭建产品架构,主要技术创新点体现在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由传统的分布式
CDN
演进到虚拟化
CDN
。
前者就像海洋中的
100
艘渔船,后者如同一艘航空母舰,在面临同样的风暴时,虽然渔船数量众多,但稳定性远远不如航空母舰。团队研发的技术将
CDN
资源池中的资源储备利用率提升到
90%
以上。
第二部分是智能探测平台。
传统服务商虽然也会监测服务器运行状态、资源状态、网络状态等,但他们无法对具体产品应用的效果进行监测。因此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监测系统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但客户却向服务商提交了故障反馈。
“
这就是服务滞后。
”
而通过运用探测平台,团队能够采集到应用端的活动数据,并将其与正常状态下的数值对比,以此发现是否有偏差,
“
在用户发现问题之前就将异常现象反馈给他们
”
。
9
月,产品研发基本完成。
以音视频直播加速为例,在使用
“
视界云
”
的
CDN
之后,直播卡顿率能够降低到
5%
以内,画面打开速度提升到
1
秒内,延迟降低到
5
秒内。
◆
“
视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