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九届·灵眸大赏Morketing Summit于中国·上海举办。
第九届·灵眸大赏以「十年」为题,围绕「品牌—系统之美」、「全球化—Go Glocal」、「数智场—数智+AI」、「游戏应用场—新流量」以及「播客营销专场」五大方向,设一大宏观论坛与五大分论坛。Morketing邀请到了消费、品牌、电商、文娱、游戏、新科技、出海等不同行业,多领域领头羊齐聚,与营销人共同「回溯原点,探索奇点」。
12月2日,CCTV-2(央视)采访喜马拉雅并在“经济信息联播”栏目推出《播客新“声”机》专题报道:报道围绕“耳朵经济”将播客作为新兴内容创作方式,通过采访喜马拉雅及主播,并采用由益普索、喜马拉雅及日谈公园三方联合发布的数据报告,正向肯定并讨论“播客正在从小众走向大众”、“播客商业化潜力正在释放”等话题,该报道发布后在12月3日以#耳朵经济火了#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第四名。
就像央视所报道的,随着互联网媒介的多元化发展,如今,随着越来越多人关注到“声音的魅力”。据《2023喜马拉雅中文播客生态报告》,
中文播客听众数在同年超过2.2亿,相当于在我国10.79亿的网民中,每10个网民中就有至少2人在听播客。
在第九届灵眸大赏活动现场,来参加播客创享会的人络绎不绝,不少人都询问播客会场的位置,并表示这有他们喜欢的主播,而在这无数参加论坛的人群背后,
映射的现象,本质上就是“耳朵经济”的崛起。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播客已经成为快节奏生活的一剂良药。
“每天上下班都会在路程中听一会儿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好像在嘈杂的世界中有了自己的空间”
,
一位深度播客听众表示。
虽然2020年被称为“播客元年”,但事实上,
直至今日,播客仍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待挖掘
,这也让不少品牌开始着力布局这一与短视频截然不同的内容赛道:“它不仅信息密度大,而且更具人情味,是一种舒缓节奏的深输出,同时也是曝光深度与有效时长相等的营销新媒介。”
在Morketing看来,
播客的崛起,对品牌营销领域而言,无疑是革命性的
,
这标志着一种全新的信息消费模式和品牌与消费者沟通方式的诞生,同时也让品牌找到更适合建立品牌长期价值的途径。
“耳朵经济”崛起,
去“黏”住更“高”层次用户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听播客?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媒介形态,更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被短视频包围的互联网上,播客的流行反而代表年轻人对内容深度和质量的追求。它们不再是被动接收信息的容器,而是主动寻找有价值、有启发性内容的探索者。
“听播客的时候,就像是与一个老朋友进行深入的交谈,这种连接感在其他媒介上很难得到。”
一位资深的听众表示,他已经坚持听播客3年之久,听播客就好像在喧闹的世界找到了一个静谧的接口。
据Morketing观察,
在播客的听众中,像这样经年累月地深度听众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如今播客正在从小众走到大众的视野中,其特殊的“黏性”也收获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有意思的是,有主播表示,播客以其“黏性”,将人群强势划分为“不听播客的人”与“播客的重度用户”两种,几乎不存在只是偶尔听听的人。也就是说,当你对播客开始感兴趣,那么播客与你,便不会“擦肩而过”。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一方面,大多数的播客听众,已经让播客的存在,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场景中,成为很生活化的事情;另一方面,很多听众对播客主播或者嘉宾具有粉丝心理,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听众对某一播客节目及主播的黏性。
根据喜马拉雅联合益普索、日谈公园发布的《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超3/4的听众都是一年以上的老听众,超1/3是长达3年以上的播客长期听众。
不仅如此,每周收听3天或以上的听众超过8成,每天收听半小时或以上时间的听众则高达76.2%,相当于用户至少刷了60个短视频,浏览10篇公众号文章的时间——这表示,播客正在快速占领用户的媒体使用时长,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报告还显示,45.9%的听众订阅过付费节目,而44%的人购买后会推荐给亲友。也就是说,
当一个听众开始订阅付费节目,那么就有一半的概率去推荐给身边的亲友,做播客的“自来水”宣传
。如果恰巧听众收听的就是品牌播客,那么用户在订阅后可以反复收听的同时,也能让品牌投放的效果得以长期延续,深入占领消费者心智。
如果说“强黏性”是播客听众的一大特点,那么覆盖的人群圈层丰富,就是播客作为新媒介的显著优势。
其中,
一个群体的特征十分典型,即月薪在2万元以上的高收入及企业管理者。
据喜马拉雅联合益普索、日谈公园发布的报告显示,这部分群体
,他们对播客依赖度更高,相比其他人群每周收听天数更多,时间更长
。播客的听众中,超过半数是在一线城市或新一线城市,远超其他线城市的受众比例。同时,有74.1%的听众,学历在大学甚至研究生。
这些具有高学历、高收入和高消费潜力的听众,他们更开放多元,喜欢探索新知,也更崇尚高品质生活方式,喜欢的节目类型则趋向于商业与财经、职场万象和科学与科技。
播客对于这部分听众的覆盖,也是为品牌提供了一个精准且高价值的营销阵地,让品牌可以和这些高净值的听众有一个建立连接的平台,挖掘更多的增量。
“差异化的深层内容”
让用户保留记忆点
曾经,“短视频”的爆火如同一场风暴,强势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视觉的盛宴和即时的快感。如今,播客则以其温和而深邃的姿态,吸引我们用耳朵去探索世界。相比之下,播客虽然不是强流量的代表,但明显生态更加稳定。
在Morketing看来,如果说短视频的特点是“短平快”,
那么播客的特点就是信任度、强陪伴感和粘性依赖。
一个很大的差别,短视频是通过眼睛强调视觉冲击力,进行“内容快餐”的输出,满足即时娱乐需求,有高传播度,但几乎很难留下记忆点。
在短视频病毒式传播的当下,播客更像一股清流,输出的内容更有深度,而且通过耳朵的输入,可以在交流过程中因声音产生陪伴感、交流感和在场感,更能有效触达听众的内心。
播客营销的价值同时强调于长尾效应,品牌想要建立长期的品牌建设,播客其实更适合。比如上面提到的,
一个品牌播客,或许是“慢经营”,但也是“深经营”,让所有被“黏住”的听众,不仅成为节目的粉丝,也能培养成品牌的粉丝,这是一种更深度的“种草”。
此外,由于播客整体“深内容”的特性,让听众对于穿插其中的品牌内容接受度也更高。像是潘婷的一个90s口播,为了“种草”一个胶原蛋白发膜的新产品,播客节目就为大家科普秀发损伤修复的原理,让听众不仅可以学到如何区分传统的发膜和护发素,品牌的内容也能自然地被“种草”到用户的心里。
这样软植入的品牌内容,让听众不会感到反感。当然硬广虽然更直接些,但手头还在做别的事情的听众,一般也不会特意为了几十秒广告去快进。
根据喜马拉雅联合益普索、日谈公园发布的《2024年播客行业报告》显示,
听众对于广告的态度各平台有所不同,接受度最高达63.6%,退出率最低达1.9%。
其中,育儿与家庭、时尚与美妆类播客听众,对广告内容的收听意愿更低,而职场万象、自我成长与治愈、商业与财经、社会文化与历史等知识类播客听众,对广告的包容度更高。
也就是说,
只要内容选对,节目选对,品牌营销的内容可以和听众记住的知识一起成为脑海中的记忆点,只要听众想起这部分知识,那么就会连带想起品牌或产品。
当然,很大一部分听众的执行力更强,会在被“种草”后直接打开购物平台进行商品搜索。报告进一步指出
,有48.4%的听众会在被播客“种草”后,进一步进行商品搜索
,有44.6%的听众看到对应商品会想起对应的播客内容,31.5%的听众会分享给可能对商品或活动感兴趣的亲朋好友,还有17.4%的人会前往线下场景体验或试用。
播客用“深内容”带来“深种草”的效果,无论是高于50%的完播率还是长尾效应,都是其极大的优势,相比“快餐内容”一闪而过的曝光,播客用内容在用户心理种下种子,无疑能留下更多的痕迹。
不同阶段的品牌,怎么玩转播客?
在播客不断崛起的这两年间,无数想要深耕内容,而不只满足于“短平快”曝光的品牌,开始入局。
像大家耳熟能详的星巴克、耐克、路易威登,或是知名美妆品牌欧莱雅、资生堂等,都先后布局播客营销,以推出播客栏目,或定制主题播客的方式,开始探索如何用声音与用户沟通。
头部播客机构日谈公园对今年200多档品牌投放的播客节目做了一个调研,从整体入局的行业领域来看,除了大家最常见的美妆个护、食品酒饮、互联网、金融、影视文学等领域,今年商业基本盘更加全面,进一步辐射到了像大学、超市、餐饮更广维度的内容。
而去年还作为新兴类目的医药健康行业,今年与播客营销合作频次激增,占调研内容的16.4%;而合作大类美妆个护,今年依然表现强势,占比为26.3%。
在这些品牌中,许多以月度为周期进行长期合作的品牌,已经在播客领域成为各自品类的领头羊,尤其是在医美、金融和医药保健行业,效果尤为显著。
经过数年的发展,播客营销生态已日趋成熟,更加贴近主流市场。像是
喜马拉雅已经在借助平台整合能力,为品牌提供从策划、定制、传播、效果等全链路服务;日谈公园则直接提供一站式服务,从品牌需求拆解再到目标人群划分,从整合播客资源再到用声音传播品牌
。
当品牌结合平台数据、主播风格及内容性格等多种因素考量之后,通过播客传递的信息及触达的用户也会更加精准,继而实现深度种草及转化。
先说播客平台,排名前三的喜马拉雅、小宇宙、网易云音乐最早分别专注于有声书、播客和音乐,但现在都在播客领域获得了听众认可。
还有一些小众收听渠道也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如三联中读、看理想APP、Google播客、猫耳FM、PocketCasts、凹凸宇宙等。
其中,
喜马拉雅的年龄覆盖面和高净值人群覆盖面最广。在选择平台上,品牌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受众或想要的潜力人群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