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摇滚客
80万都市青年的精神食粮。每晚10点,用摇滚的态度,成全你所有的不甘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银行家杂志  ·  从初心到城心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摇滚客

都忙着围观丁太升骂人,这位大神居然都没人关注…

摇滚客  · 公众号  ·  · 2021-01-28 22:42

正文

今日BGM,《爱,很简单》,陶喆。


大家好,我是海马。

最近,一档颇有争议的音乐综艺《天赐的声音》,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每周五节目播出当天晚上,必要上一个微博热搜。

第一期热搜为:#VaVa呛丁太升#。


第二期的热搜为:#何洁怼丁太升#



现在看节目的人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骂丁太升的,另一种是挺丁太升的。

两边骂来骂去,好无聊。

当大家的焦点只停留在了乐评人与选手之间,产生的争议话题时,我却只注意到了在台下导师席坐着的一位乐坛大神——陶喆。

然而到现在为止,微博上到现在却鲜有人讨论他……


在节目中通常第一轮陶喆以前辈身份,给予参加竞技的晚辈们中肯且实用的建议。

并且在第二轮合作环节在他出色、老道的编曲之下,将最终呈现效果达到极致,水平在线。

只可惜节目播出到现在,他依然还没拿下第一,令人心生疑惑。



《天赐的声音》第二季共有四位导师,陶喆、胡彦斌、张韶涵、孟美岐。

论资历以及音乐综合实力,陶喆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两期第二轮合作环节的作品呈现来讲,质量的好坏,大家有目共睹。

先说这首他和袁娅维合作的《Forever Young》。


编排方面,这次陶喆将两代人的《Forever Young》,完美衔接在了一起。

前奏的大提琴旋律,相信上了年纪的人都可以听出,是改编自上个世纪80年代德国电子乐队 Alphaville的《Forever Young》的尾奏。

随后接入台湾女歌手艾怡良的《Forever Young》人声部分。

后半部分陶喆再次唱起Alphaville版本的副歌,正好与前奏大提琴旋律遥相呼应。

两首歌虽然歌名相同,但表达方式与角度大相径庭。

前者好似一位过了不惑之年的中年人,对已经逝去青春的向往,希望自己永远向阳而生,从中可以感受出来自精神层面的洒脱;

后者以一位女性的口吻,表露出自己对故人的怀念,以及拥抱当下生活的渴望,情感绵密,令人折服。

在陶喆的编排之下,两首歌衔接的恰如其分并没有违和。

反倒让听者可以从中发现它们内核的共通之处——对“永远年轻”的愿景。

再说演唱方面。

袁娅维清冽、干净、细腻的声线和沁人心脾的转音,配合陶喆老道的和声。

这俩人简直是天作之合,很难再去挑出毛病。

第二期,陶喆再次与新F.I.R乐团合作演唱《我给自己开了一枪》。


这首歌是由戴佩妮组建的佛跳墙乐队为原唱。

虽然经典,但在陶喆的改编之下,加入了自己对该作品的解析。

并且,令上一轮表现并不好的F.I.R乐团新任主唱韩睿,得到了多方认可。

首先在整首作品中,陶喆选了一个男声非常不好驾驭的调,最高音达到了B。

上不去下不来,非常尴尬。

但这一切,都是为了可以让韩睿演唱更加舒适,打破质疑,重拾信心。

陶喆懂得双人对唱时的主次之分,也为此甘当绿叶。

光凭这一点,这一点令人钦佩。

即便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陶喆总是“和蔼”的,对于一些存在很大问题的表演,他总能一语中的,揪出毛病。

无关鸡蛋里挑骨头,只是他对自己的职业是敬畏的,对音乐是严肃的。



上周五的节目中,第一场表演便是高嘉朗与新F.I.R乐团演唱的这首《其实很爱你》。


刚才我也在文中提到了,这位新主唱韩睿表现的并不好,完全被高嘉朗压制。

因为声音没有前主唱的辨识度高,而且对歌曲的表达有所欠缺,引起了乐评人之间和导师们的热议。

陶喆在他们演唱结束之后,毫不避讳的举了一个例子。

“QUEEN皇后乐队的主唱蛮年轻就过世了,然后他们现在还在巡回,他们当然有找了个代替的。”

“谁能够代替Freddie Mercury?没有人!你现在叫我去看皇后乐队,我很坦诚地说,我不会去看。”


当然了,在他的话术当中并没有贬低韩睿的意思,只是认为韩睿还没找到自己的个人特色,使得自己拥有不可替代性。

说起“不可替代性”,陶喆必然上个世纪华语乐坛的一股清流。

也许很多年轻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这些热门综艺,亦或是听过他的歌不知道他的人。

但他的出现的确加速了乐坛发展,以及刷新了当年人们对音乐的认知。

90年代,是大陆摇滚乐的高光时刻,同样也是台湾流行音乐的黄金年代。

说陶喆是华语乐坛“R&B第一人”有些牵强,但“R&B教父”的名号绝非浪得虚名。

至少他是将此类来自西方黑人音乐本土化的先行者,能与他媲美的音乐人现在基本上很难见到。

1997年陶喆发行了自己的同名专辑《陶喆》,其中收录了13首原创作品和2首声音采样。


这张专辑一经问世,得到了巨大反响,并且凭此斩获两项金曲奖,以及美国Billboard 告示牌杂志的年度“亚洲杰出创作歌手奖”。

一战成名,直接封神。

如果之前不了解陶喆,现在听起《飞机场的10.30》、《爱,很简单》、《流沙》这样的作品时,你很难相信它发行于上个世纪。


超前的音乐理念,注定再过10年、20年甚至50年都不会过时。

通常很多横空出世、引起巨大反响的歌手,大部分都是昙花一现,最后凋零销声匿迹。

但陶喆是一位真正的常青树。

随后分别在1999年和2003年发行的《I'm OK》、《黑色柳丁》依然令后人膜拜。


前者收录了《找自己》、《小镇姑娘》,而后者收录了《Melody》、《二十二》。

敢问谁没有在KTV听过、唱过?

可现在时代进步了,大家可选择的音乐多了,当年轻人都在关注流量小生时,一帮陶喆的老歌迷却依然守着自己最后一片净土。



脱离综艺节目和导师的身份,很多人都讲陶喆已经过气了。

对此我非常不理解。

如今流量为王,娱乐至死的年代,什么才能代表红呢?

非得在抖音快手上刷爆全网,成为各大网红剪辑的BGM才算火吗?

某种程度上的确是这样,但大部分这种“火”并不长久,最多撑一年也就跟随庞大的信息流消失了。

而陶喆的“火”是长期的,作品值得细细咀嚼、品鉴。

十年前听是被旋律吸引,十年后再听是被他的才华折服。


曾经有一位从小学习音乐朋友给我说,判定一个人是否喜欢R&B,那就先问他听不听陶喆。

1997——2002年连续三张神专发出,其中首首经典,音乐性和传唱度兼备,流行却不流俗。

这几年,虽然陶喆的创作脚步变得缓慢,算不得高产,但只要发出,必是精品。

前不久,因为疫情,陶喆在酒店隔离期间,短短14天居然用一台电脑和部分简陋的录音设备做了首单曲。

并且得到歌迷和圈内人士极高的评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