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一个疯狂的希腊人光着身子狂奔到了雅典的叙拉古大街上,嘴里高呼着“Eureka(我发现了)!”——他的灵光一现为人类揭示了浮力产生的原理。
三百多年前,一位英国数学系的学生在苹果树下遭到了一个机缘巧合的小小袭击——他据此思考得到的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了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成果之一。
六十多年前,两位年轻学者在剑桥大学的实验室里,用从五金店里淘来的零件拼出了世界上第一个 DNA 双螺旋模型——他们由此开启了现代遗传学的新篇章。
不论是阿基米德、艾萨克 · 牛顿、还是詹姆斯 · 沃森和弗朗西斯 · 克里克,他们都因为对所研究事物的好奇心而获得了推动全人类进步的力量。
好奇心,它拥有与想象力和创造力源远流长的特征,并与世界上最有智慧、最为有趣的一群人息息相关。作为探索世界的科学家,好奇心是必不可缺的一项优秀品质。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上海交通大学神经生物学家何士刚教授和科学作家伊娃 · 阿斯曼对好奇心的看法吧:
好奇心和对创新的追求不仅在科学研究领域十分重要,它更具有有驱动经济增长和造福社会的潜力。越来越多的研究告诉我们,好奇心也有可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完成工作、发展自己的职业人生。
好奇心究竟是什么?
我们在工作时的好奇心是怎样的呢?
在不同的行业、年龄段和国家文化中,好奇心是如何发挥价值的?
2015 到 2016 年,默克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好奇心调查,为我们勾勒出职业工作中的“好奇心地图”。
首先,我们需要给好奇心下个定义。默克与乔治梅森大学的高级科学家和教授兼积极心理学杂志的联合编辑 Todd Kashdan 博士合作,将好奇心分为了以下四种定义的可测量维度:好奇、创造力、开放性和痛苦耐受力;并拟定了一份好奇心调查问卷,每个问题都与这四种维度相关,分数积累产生对个人员工以及相关雇主的最终好奇心指数。
接下来,默克在美国、中国和德国抽取了总数超过 3000 名的员工,对他们进行了好奇心问卷调查,随后将答案用专业统计软件 STATA 和 SPSS 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份有趣的报告——《2016年好奇心状态报告》。根据这份报告,超过八成( 84%)的受访者认为好奇的人最有可能在工作中实现想法。但这些员工大部分不认为自己是好奇的。事实上,仅有 20% 的所有受访员工将自己定义为好奇的。
针对不同行业的分析结果显示,在非必需消费品(汽车、服装、娱乐等),日用消费品(食品、饮料、家庭及个人产品类等),金融行业以及教育行业中,员工好奇心指数平均得分为 60 分(满分为 100 分)。其中非必需消费品和教育业的员工得分较高,而日用消费品行业和金融业的员工得分略低。
雇主好奇心指数平均得分为 56.6 。非必需消费品业,金融业以及教育业的雇主得分略高,因为他们的工作环境支持员工发挥好奇心。
有趣的是,在中国、美国和德国的雇主之间,一个行业与好奇心的相关程度并不与这个国家的文化相一致。德国雇主的好奇心总分最高,而美国雇主的好奇心总分最低。这可能是因为在美国创新通常与破坏相关,或者是对现有市场或行业产生巨大的改变。但是在德国,一些受试者认为他们通常将创新比作进化而不是革命。
#catchcurious 想知道自己的好奇心指数吗?想要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的好奇心吗?在 www.curiosity.merck.cn,你可以找到一个所有人均可参与的交互式在线程序“Curious Elements”。通过自我测试,就能得知自己在各个维度上的表现。随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针对好奇、创造力、开放性和痛苦耐受力这四个维度,培养出能带给你 Eureka 时刻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