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武志红
武志红,中国资深心理咨询师,作家,著有畅销书《为何家会伤人》、《为何爱会伤人》等,微博:@武志红。现于北上广厦门等地开办了武志红心理咨询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心理  ·  35岁以后,如何疏解心中的内耗/痛苦? ·  4 天前  
胡慎之  ·  你隐藏着哪些看不见的心理创伤? ·  4 天前  
简单心理  ·  为你好的父母,可能会「拖累」你的人生 ·  4 天前  
壹心理  ·  婚姻中最受欢迎的伴侣类型TOP1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武志红

女儿抑郁后,这位妈妈的做法堪称教科书级别……

武志红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0-14 12:40

正文

编者按:


去年,读初二的女儿被确诊为抑郁焦虑,并在去年出现了自残行为。


身为妈妈的格格无心如刀绞,和先生商量后,她决定给女儿办理休学,带她开始了一场为期两个月的北京至重庆自驾旅行。


在“无条件的包容,有底线的陪伴”下,她把女儿从自杀高危风险拉了回来。


而这场突如其来的病情背后的那些“隐形推手”也逐渐浮出水面。


在女儿做心理治疗的北大六院,她见到了太多穿着初高中校服来就诊的孩子:


暴躁怒吼的、失控痛苦的、在父母争吵中惶惶不安的,也忍不住会为他们担忧。


在菁kids的采访里,她细细讲述了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希望能给同样情境里的家长们一些参考。


*为阅读方便,本文以第一人称讲述
作者 |  Eileen
来源 | 菁kids北京
ID | Jing-kids


女儿“报喜不报忧”的趋势



我跟朋友说女儿确诊抑郁的时候,她们都非常惊讶,说:

“想过所有的孩子,甚至是自己的孩子得这个病,都想不到你女儿会得。”

其实我自己也没想到。

因为不想鸡娃,即使身在最“卷”的海淀区,我们也没给女儿报过学科补习班,只从她的兴趣出发,让她体验各种兴趣活动。

在快乐和充实的童年里,我想她是自信开朗、乐观坚韧的。

小升初时,她升到了现在所在的学校,加入了成绩最好的实验班。

一开始确实不错。

初中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女儿很喜欢语文,开学第一天摸底测,她全班第一。

老师在卷子上用红笔写“太棒了,向中考满分冲刺!”,后来还成为了语文课代表,女儿开心得不行。

实验班考试很频繁,不过第一学期女儿的成绩都很不错,还是学习互帮小组里帮别人提高的那个“优秀生”。

班主任对她不吝喜爱和表扬,女儿也说她特别喜欢这个老师。

但这种建立在好成绩之上的“喜欢”非常脆弱,女儿成绩下降后,它反过来成了挥之不去的噩梦。

七年级下学期末,女儿数学考试失利,其他成绩也有浮动,排名从年级前20掉到45,在班里倒数。

出分那天,我下楼就看到她坐在路边哭泣,她说“妈妈我让你失望了”,她担心自己会因为成绩不好而出班。

期末家长会上,班主任反复强调成绩排名的重要性:

“以我的经验,名次只要掉下去就上不来了”;

“班里大部分同学已经把初中数学学了一遍甚至好几遍,极个别同学还在和学校同步,希望家长们重视”;

“只有成绩能说明一切,其他都不重要”、“初二就开始分流了,时不我待”。

……

我们就是那“极个别学习进度和学校同步”的。

这些“概念”也侵入了女儿心里。

假期里我几次发现她在书桌前两眼空洞,明显已经跑神;说话语速也慢了很多,也不爱笑,经常会哭。

我心疼她也开导她,但效果不大。

那时她可能已经处于生病状态,只是我们还浑然未觉。

当然她不至于连一次考试失利都承受不住,而是在这之前因为我突然患病,想来女儿已经默默承受了很多压力。

这学期有段日子,我断断续续低烧数月,咳嗽日渐加重,吃药也没有太大改善。

后来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和医生诊断,得到了“很有可能是癌症”的结论。

犹如一道炸雷,我尽力保持最后的冷静,把能想到的问题都咨询了医生,转身出诊室,泪涌如泉。


我和先生商量是否要把这件事告知女儿,考虑到他在外地的分公司刚成立,要在外地待一段时间,

也担心万一我需要手术时,女儿那时才知道会受到很大冲击。

最重要的是,我们从小就没有把她当成孩子来看待。

平等尊重,遇事沟通,不欺骗、不隐瞒是我们家的相处原则,最终,我们决定如实告诉女儿。

大哭是预料中的,那两天的眼泪也许真的可以成河。

自此以后,先生不在家时,女儿承担起了照顾我的责任——

给我做饭;

看我喘不上气,在网上给我买便携氧气罐;

主动提出不用我接她放学了;

在短暂的午休时间里,放弃吃饭也要给我打电话。

她好像一夜之间就长大了。

我也发现一向放学后叽叽喳喳、和我咋也得聊十块钱的闺女,有种报喜不报忧的趋势。

我和她提过这事,她说,妈妈放心吧,我自己能解决。

直到后来,在休学后的一次心理治疗中,医生说按他对我家亲子关系的评估,孩子的安全感不应该这么低,问我家里是不是有什么重大事件发生。

我说了自己生病的事,治疗结束后,我问她,“妈妈生病对你的影响很大吗?”

她说是的,有时候会半夜坐在我身边一直看着我,把手放在鼻子那探我的气息,有时上着课她突然想找我,怕我一人在家出什么意外。

我问她这种情绪持续了多久,她说半年多。

半年,也正是这半年,对我生病的担忧,老师态度的转变,人际关系的挫折,大考的崩盘,把女儿推进了她人生的至暗时刻。


校园里的隐形霸凌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女儿回到了年级前30,道法满分、年级第一,女儿脸上又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她把期中考试重回年级前20当成目标,考试前信心满满地和我说,“妈妈,这次考试我准备的很充分,期待我的好消息吧。”

结果,第一天考完试去接她,就发现女儿脸色很不对,她说来月经了肚子疼,趴在我身上一声不吭,到家后才和我说起考试的情况。

先是语文考试响铃时因还有几个字没写完,没立刻停笔,被年级组长看到,收了她的卷子和答题卡,说她这科记零分,又被叫去办公室被骂了整整30分钟;

踩着铃声回到教室,哭着考完道法,不知道自己都写了些什么。

语文考试时她就肚子疼,但直到中午才有时间去卫生间,发现裤子上都是血,便没有去吃饭,吃了止疼药后趴在桌上休息,坚持考完了下午的物理。

那天我让女儿先休息,不要想考试的事了。

但第二天,我5点起来给她准备早饭时,发现书房灯亮着,女儿4点半就爬起来开始看书了。

她说,“妈妈,我突然觉得我数学都不会了,英语课文也记不住了,我睡不着,我想再看看书。”

她已经慌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可想而知,这次期中考试全线崩溃。孩子的年级排名不但没有回到年级前20,还一下掉到了50以后。

家长会那天孩子因发烧,我不得不提前带着女儿回家,在教室门口遇到班主任,她对女儿说:

“你看你原来成绩好的时候,身边多少好朋友,现在朋友是不是变少了,如果你成绩继续下滑,就没有人和你玩了。”

老师这话让我很震惊,我反问她,“交朋友还和成绩有关系呢?”

她说,“当然啦,谁不愿意追着光走呢?”

当着家长的面,老师的讥讽打击已经毫不留情,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她和女儿说的话更难听。

“你数学不好,物理就不行。数学和物理都不行,你中考怎么办?”

“你可得好好学习,要不怎么对得起你妈妈呢?”

“你不是很喜欢我,喜欢咱们班吗?可是如果你成绩没有进步,你就得出班了。”

“一模结束后,成绩、排名就和中考差不了多少了,那时再努力也没用了。”

“学习好的不要和学习差的玩,学习差的也不要和学习好的玩,都会互相影响。”

……

今年5月的一次心理治疗时,女儿才把这些话说给我们听,她说每天都能听老师说上好几遍。

老师还叫女儿的好朋友不要跟她玩,免得成绩被影响。虽然好朋友告诉女儿跟谁玩是她的自由。

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敢违抗老师的话,原来的五人小队,最后也只剩下了这一个。

医生问女儿,老师说你不行,你就认了吗?

女儿说:“开始是不认的,一次没考好,我没那么在意,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也在努力。

但老师总在身边反复说我不行,会出班,慢慢地我也觉得自己就是不行。

就好像掉到一个大坑里,我刚努力爬到坑口,就有人把我踹下去了。”


孩子确诊后,我到校与老师沟通请假的事。

老师说,如果你现在要请假,那你就得按休学处理了。我说我们目前没有休学的打算。

老师说,这次期末考试对我们的意义不一样,关系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和校长的饭碗。

我被她说得发笑。

最后我说,我理解您对学校成绩的关切,但我孩子现在生病了,我得先让她成人,才能想成材的事,所以我们以后每周需要请两天假。

学期结束后的那个寒假,为了集中注意力完成如山的寒假作业,女儿自残了,当时她跟姥姥住一起,我不知道这件事。

春节去广东旅游时,因为温度高只能穿短袖,她瞒不住了,才给我看胳膊上的伤口,十几道,触目惊心。

我知道不能再让她在学校那个高压的环境里待下去了,开学后给她办理了休学,想带她出门走走。

也许在不同的城市里、在山水之间,她能重新找回对生活的兴趣。


在旅途中找回自己


我们决定自驾出行,因为女儿的躯体症状比较明显,时不时会心慌、心律不齐、没有精神、全身发软,自驾可以让她心理上轻松一些。

除了我和女儿,我爸妈和两狗一猫也一起去,自驾会更自由一些。

我们一路经过河北正定、河南三门峡、陕西西安,从西安入川,过阆中、都江堰、青城山、成都,最后进重庆。


每一站的游玩攻略都交给了女儿设计,从安排路线到寻找美食,她都考虑得很周全,还找到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小店。

高速上,女儿抢到了一票难求的陕西博物馆的门票,我们全家为她欢呼;

神树坪熊猫基地里憨态可掬的熊猫,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

重庆的火锅、未抢到票的演唱会、没去成的三峡博物馆、因父亲摔伤戛然而止的旅行……

这一路有意外,有遗憾,但更多的是美好回忆。

我和女儿商量回京后各自写一个旅行手记,当作我们第一次长途自驾游的纪念。

出行前,她的情绪其实并不稳定,甚至有天晚上,我收到了她发给我的“遗书”微信。

我和先生寻找无果后,他去报警,我继续疯狂地找,不停地给她发语音,那是我人生中最害怕和绝望的一个晚上。

最后,她主动给我打来电话,说“妈妈我下来了,我想你了”。我说妈妈去接你,她说妈妈我自己回来。

我在楼下徘徊,回头看到她的那一刻,泪已经决堤,拖着发软的双腿跑过去紧紧抱住她,不停地和她说,“对不起,谢谢你能回来。”

她确诊后,不是一次想过要离开。

我能理解她的痛苦,也告诉自己和先生,如果哪天她觉得离开的时候是开心的,我能接受,即便这会让我痛不欲生。

但我也和女儿说,如果那天真的到来,希望你给妈妈一个留住你的机会。

从那天开始,我把每一天都当成和女儿的最后一天过,希望让在一起的记忆足够美好。


无条件包容,有底线的陪伴


在女儿确诊后,我的态度一直是——无条件的包容,有底线的陪伴。

无条件是给孩子的,包容她所有的情绪,能理解的就理解,不能理解的先接受。



旅途的有些日程因为她的身体不适而搁浅,女儿开始会自责,觉得是她耽误了我们玩,


我说等你身体好了,我们再来这个城市给补回来。


有一次,她彻夜难眠,我就凌晨4点叫她一起下楼打羽毛球。

在楼下小花园打了半小时羽毛球,之后回家喝水、洗澡,等头发干时,她在躺椅上眯着了。

她变得有些社恐,不想和陌生人沟通,人多会紧张。

最严重的一次,在人多的密闭地铁车厢里,她出现了明显的濒死感——

无法呼吸、控制不住地流泪、全身抖得厉害,我们就尽量避开人流高峰出行。

偶尔我也会根据她的情况,采取示弱的方式,拜托让她做点力所能及与人沟通的事,比如帮我买个水、问下路。

她一开始是拒绝,后来也会尝试去做,旅程后期,她已经会主动承担一些与陌生人沟通的事。

回京后复诊时,医生说她的状态看着好多了,眼里开始有光了。

旅游回来后,我跟她说以后还是要回学校的,学习这件事不能从生活里完全脱离。

我们一起商量了个计划,包括学习、娱乐、运动、休息这四件事。

在几次尝试后,她因为做不到持续学习,暂时搁浅了计划,等到状态好点了,她主动调整了计划去执行。

暂停和开始都是她主动提出,这也是她从不自信到勇敢表达自己的一个过程。

虽说“无条件的包容”,但如果因为生病了就处处迁就,等状态好了以后回归社会,我们的家庭结构也恢复正常,女儿会有强烈的落差感。

我们也会和平时一样,有拌嘴、有分歧,也会各自冷静、撒娇道歉。

生活的模样没变,变的是我们的心态。

现在,女儿的自杀风险系数已经降下来了,我们的聊天内容也有了关于未来的规划,医生也说我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点,“真的太牛了。”

虽内心激动,但我也清醒地意识到,只要没痊愈,就一切皆有可能,所以要继续小心应对,大步向前,总会更接近光明的。


那根“救命稻草”是什么?


我关注过一些抑郁孩子的家长,也加过交流群,发现还是有很多家长“难以接受”这个病,

总在纠结孩子为什么会生病,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地内耗着自己。

“每一个抑郁的孩子,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重伤员。”

他们是善良的、要强的,只是现在受伤而已,家长要给他们疗伤的时间和空间。

我因为工作需要学了心理咨询,所以在发现孩子的问题后,就及时带她去看了医生,没有质疑,也没有病耻感,

我也不会跟别人隐瞒她患病的事实,照样带她去见朋友。

女儿有时心思敏感,我会安慰她,就跟人会感冒发烧、腿骨折一样,你只是生了个病而已,有的是外在,有的是内在,但没有太大区别,慢慢养好就行。

从确诊到现在,我先生和父母也从没问过一句“为什么?怎么会?”只是一直给我最大的支持,跟我说“没关系,我们一起陪着孩子扛过去。”

所有的事都是有因才有果,但有时候,比起深挖那个原因,面对现实、积极改变才会迎来更好的结果。

如果家长觉得天没塌,那它就不会塌。

在陪孩子就诊的过程中,我亲眼目睹过有的孩子在问诊过程中发作,有的在候诊时情绪崩溃到大哭,对家长喊“为什么你总想控制我”。

有的家长自己崩溃大哭,孩子在旁边手足无措,更有甚者,孩子已经崩溃了,父母还在骂他。

听到过坐在我后面候诊的小女孩跟爸爸说“德语、日语和意大利语的作业,我已经打完卡了,英语和西班牙语的我回家再打卡”,

后来她爸妈为了谁先带回家做作业、谁在医院候诊吵了起来,孩子绞着手、惶惶不安。

我当时特别想抱抱那孩子,也想问他俩:“你们都在这个医院了,还不知道为什么来的吗?”


每次见到这些,我都更理解为什么孩子们有情绪障碍时,第一时间先要说到家庭关系。

因为亲子关系是坚固又脆弱的,它可以成为孩子脱离深坑的救命稻草,也可能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回想起当初女儿在和医生诉说着她在学校的遭遇后,医生说,

“即使你从坑底努力向上爬了无数遍,又被踢下去无数遍,但总要找到那颗救命稻草。”

女儿当时的回答让医生沉默,也让我泪流满面。她说:“所有的稻草都被他们剪断了。”

老师,一个不那么亲近、并非日夜相伴的人,都能打压得孩子无助、看不到希望,

如果剪断救命稻草的人是父母,孩子该向谁、还能向谁求助?

就像心理医生跟她说的,“人这一生总会遇到恶人,你只是遇到得早了一点而已”。

或许经历过这一关,她后面就顺利了,也或许会再遇到,但她有了面对和克服的勇气与能力。

经此事后,真心希望所有的父母不会成为那个孩子人生要面对和克服的“恶人”,

而是陪着孩子战胜恶人的坚强后盾,在他们向坑底下落时,毫无保留地接住他们。

本文授权转载自菁kids北京(ID: Jing-kids),北京国际教育和社区资讯首选中文平台,带你了解京城国际学校,探讨择校、留学、中产家庭生活方式。

🌟今晚18:30 准时开播🌟


你是否总是容易忧虑,一点小事就会想很多?
与人相处小心翼翼,一举一动都会考虑对方;
关系中处于弱势的位置,经常莫名感到疲惫;
会因为小事,突然对某个人/某段关系绝望......

主创和小畏直播分享:
「如何走出羞耻感,轻松从容面对关系」
❗直播无回放❗
「武志红」视频号 约定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