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壹心理
壹心理官微 | 关注心理公开课,每周听心理大咖用心理学解读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如何在上班期间「高效休息」? ·  昨天  
壹心理  ·  分享一个适合心理学爱好者的“新职业” ·  2 天前  
武志红  ·  这部人间真实的新片,一集看哭我三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壹心理

做什么都没劲,是身体在求救!低成本恢复能量,只需要做这3件小事

壹心理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1-13 10:58

正文

有时候你会不会觉得,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
不想上班/学习、懒得运动、回避社交,就连日常的一些小事都不想做......
三天前,朋友小C给我打了通电话,说怀疑她自己心理有问题:
“最近总感觉很丧,明明什么也没发生,但一想到未来,就觉得人生好像一潭死水。”
我有些不解地问:
“为什么突然会这样想?是不是这段时间太累了?”
小C开始向我大倒苦水:
“就是觉得生活很没劲啊!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考上大学就解放了,找到工作就轻松了,孩子大了就好了......
结果发现,上了大学就开始为找工作发愁,工作不加倍努力就会被淘汰,生了孩子就没有自由的时间。
孩子大了,你还得操心TA的学习、工作、感情,甚至帮TA带孩子......
我们的一生就像固定程序一样,一出厂就要按照预设的程序运转到关机。
那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啊?”
听完小C这番话,我深有共鸣。这可能不是小C一个人的疑问,而是很多人的疑问:
如果生活一直这么按部就班、循环往复,那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听起来很抽象,却暗含了一个大众特别容易忽略的心理状况——“满足感”缺失
当你在生活中感受不到任何满足感时,就会开始丧失对“好好活着”的兴趣,觉得每一天都很无聊、麻木甚至痛苦。
今天,壹心理想和大家聊聊:我们在平凡生活中,要如何获得满足感?

在积极心理学里,满足感这个词往往和“幸福”一起出现。
幸福通常被定义为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包括愉快的情绪、满意的生活和充实的体验。
满足感则常常代表自己对生活、工作、关系等方面的满意度,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积极体验。
从微观角度来看,“幸福”难免有些抽象,而“满足感”则相对好理解——比如吃到想吃的食物、买到心仪的衣服、住进舒适的房子等都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满足感。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满足感那么容易实现,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感到不满足呢?
拿上文提到的小C举例。在旁人眼里,小C的生活虽说不上大富大贵,但也没遇过什么大的挫折和困难。
小C的父母都有退休金,经济上基本不用她操心;小C本人则在外企工作,一周能有两天居家办公;她的丈夫自己开工作室,时间比较自由,能照顾家里。
看到这,也许很多人会觉得小C矫情了。这条件已经秒杀90%的人了,为什么还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
然而,在小C看来,除了出生没办法选择,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通过不断努力才获得的
“从小我就认为,成绩是成功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不断学习,最后考到了好的大学。
然而,上了大学后才发现,周围的同学都很优秀,如果无法击败TA们,将来如何找到理想的工作?
于是,我只能逼自己继续卷。毕业后我进了这家外企,原本以为会轻松一点,却发现高薪的背后是无尽的压力……
最后我发现,我好像永远没有办法停下来享受生活,永远感到不满足,这样的人生太内耗了。
而小C也仔细观察了在老家工作、生活的闺蜜,发现她虽然收入没有自己高,甚至只够生存,住的房子也没有自己的大,但她好像很容易感到满足和幸福。比如:
每个月能出去吃一顿火锅,就感到很满足;
每半年能买一件新衣服,就感到很满足;
一年能去一次旅行,就感到很满足;
自己和家人都身体健康,就感到很满足……
小C感到很困惑:“为什么我看似条件更好,却更不容易满足,更不幸福呢?”
这让我想起了《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中提到的四种“人生汉堡模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感悟幸福型。
这四种人生汉堡模型,囊括了大多数人的现状。而我们之所以缺失满足感,与我们对幸福的看法有着很大的关系。

《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尔认为,前三种汉堡模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的人都不太容易感到满足,因为TA们的观念存在错误。
1、忙碌奔波型
“忙碌奔波型”的人,往往只追求未来的快乐,因此总是默默承受现在的痛苦。
TA们不懂得去享受正在做的事情,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因此,忙碌奔波型是素食汉堡,虽然有益,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逃避痛苦。
TA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从不认真考虑后果。TA们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
但这种快乐并不长久,因为享乐主义者的生活完全没有挑战,TA们可能很快会厌倦并无法感到满足。
3、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TA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TA们沉迷过去并放弃现在和未来,终日浑浑噩噩,内心永远感到匮乏。
4、感悟幸福型
“感悟幸福型”的人,可以很好地平衡眼前和未来的幸福。
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求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可以帮助TA取得好成绩,并且在未来获益。
谈恋爱也一样,俩人共同享受着爱情的美好,帮助彼此成长与发展。
同样的,当我们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时,无论是商业、医学还是艺术,我们一样可以在享受的过程中取得事业的进步。
前三种类型的人,都存在“满足感缺失”的情况:
“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实现谬论,即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
“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小C无疑是第一种。虽然在每个小目标达成时,她都会感到一丝满足,但焦虑很快随之而来,又被迫重新投入“战斗”中。
而小C的闺蜜,更接近于第四种,也是大多数人的理想状态。那么,我们要如何吃到“感悟幸福型”的汉堡,让生活更有满足感呢?

以下这三种办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建立简单的小目标,创造“心流”体验。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概念。
在心流体验中,我们对于正在进行的事情采取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态度,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打扰我们或是使我们分心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并获得深深的满足感。
豆瓣高分电影《完美的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清洁工享受心流状态的故事。
主人公平山是东京的一名厕所清洁工,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职业不体面,甚至对它有偏见,但平山每天都乐在其中。
天微亮,平山就起床开始工作。打扫完路面后,他会在公园的长椅上吃便当。下班后,他去固定的场所泡汤,晚上在熟识的小店吃饭。
他会在转场各个厕所的间隙听歌、在家里养很多花花草草、在睡前阅读书籍、用胶片相机给大树拍照……
他工作认真、生活规律,善于发现平淡生活中的美好瞬间;他物欲低而精神富足,即便是清洁工,也能感受到快乐。
与平山一样,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听歌的经历,有时甚至别人叫我们都听不见;或者当我们在专心烹饪、在公园打球、在做手工时,经常不知不觉就过了几个小时。
然后,我们会感觉非常快乐,这就是心流体验的过程。
因此,要想让生活更有满足感,可以建立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去创造心流体验。
比如,一天看40分钟的书,打一小时的网球,一周看一部喜欢的电影等等。
当你全身心地享受其中、聚焦当下时,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
2、发展社会关系,寻找“同频”的人。
学者Heintzelman和King发现,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保持关系,是一种培养意义感、增强个体幸福感与满足感的有效方法。
研究表明,与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相处、分享自己的热情,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意义的生成和深化,使人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而获得满足感。
因此,参加俱乐部、聚会活动,或者用自己擅长的技能与他人产生联结(比如教别人画画、写作等),都能让生活更具满足感。
3、寻找有意义的工作和目的。
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上。如果工作对于你来说尤为重要,那么,你的满足感极有可能要从工作中获得。
因此,你可以通过做有意义的工作、爱好或志愿服务来让生活更具满足感。以下三个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a. 确定你的热情确定你热衷的活动或事业。这可以通过写日记、自我反省或进行性格测试来实现。
b. 探索职业选择:如果你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请探索符合你的热情和价值观的职业。这可以通过面谈或工作见习来实现。

c. 做志愿服务:为你关心的事业做志愿者,这可以带来使命感和成就感。

有一点要切记:如果企图永远满足,可能会导致失败与失望。
因为,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
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平淡或琐碎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
就像为考试而学习、为买房而攒钱、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这些都会带来些许不快,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获益。
重点的是,就算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与满足的行动。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终极哲学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电影《林中漫步》或许可以给到我们答案。
作家比尔·布莱森和儿时的玩伴斯蒂芬·卡茨,约好一起完成“徒步2100英里的阿巴拉契亚山小径”的目标。
两个人经历了遇见黑熊、被困在半山腰等惊险事件。回程的时候,比尔·布莱森遗憾地感慨,他们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斯蒂芬·卡茨却说,他已经看过了鄂尔多斯山,徒步了阿尔法林道,感受了冬日大雪和夏日炎炎,所以他认为他已经完成了徒步。
“我们离目标还远着呢。”

“你说什么,我们做到了呢。”

“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去看一眼卡塔丁山。”

“另一座山?你到底要看多少山才满足?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走完了阿帕拉契山径了,我们走过了烈日,走过了风雪,我们走到双脚流血,我们在阿帕拉契山径远足过,布莱森。”

“或许你说的对。”
是的,人生这条路,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没能到达最想去的目的地。
但这一路走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无论是怡然自得,还是掺杂血泪,都是独属于我们人生的风景。
也许,享受当下的每一分钟,并在美好的事物中获得满足感,就是人生的意义。
如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所说:“生命的意义却似轮回,每个人都得从头寻找,唯在这寻找中才可能与前贤汇合。唯当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走过思悟一向的艰途,步上山巅之时,你才能说继承。”
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请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吧!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夏木

编辑:一颗多肉、Jessica

图源:unsplash


高满足感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幸福,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如果你想要提高“满足感”,不妨学点心理学。它能让我们看到人生的意义,学会享受当下的每一分钟,从平常事物中获得满足感。

当然,学习心理学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些。我们还可以通过心理学去调节情绪、找到自我、丰富精神世界,甚至可以开拓靠谱的副业探索之路,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如果你对心理学感兴趣
想要学习心理学,助人渡己
想要成为心理咨询师,探索第二职业
点击添加壹心理·规划师
↓ 即可免费领取「1V1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