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识局
欢迎关注识局!我们提供一手的政策资讯,并有丰富的线下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都市报  ·  海南一女子被骗100多万元!只因轻信了→ ·  昨天  
新华社  ·  明天后天,准备观赏! ·  昨天  
人民日报  ·  DNA结果确认,就是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识局

依旧那么多人争当考碗族:体制内的人羡慕外面,可企业的人也许也羡慕围城里面啊!

识局  · 公众号  · 社会  · 2016-11-30 10:32

正文



文/涤生(投稿)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编者按:

 

11月27日,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7年度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在全国900多个考点同时举行。共有113.7万人缴费确认参加笔试,98.4万人实际参加考试,参考率约为86.58%。参考人数与录用计划数比例约为36:1。

 

从每年国考都超百万人报名的情况来看,2013年、2014年两年的报名人数都破150万大关,而这次的148.63万也直冲150万。

 

但弃考的人也不少,近几年每年考生的弃考率一直在30%左右。弃考率最低的一年为2015年,为25%,最高为2011年,为36%。今年弃考人数也在50多万。

 

围墙内外,各有喜忧,人来人往,都是日常。




正文:

 

今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毫无悬念地达到148万人。近五年来,一年一度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一直就在130万-150万的范围区间波动,在大学毕业生中的报考比例超过了五分之一。

 

最近几乎每一年,年年都是最难毕业季,大学毕业生数量近几年也都在七百多万,这么多的毕业生需要就业,再加上当前经济形势,大家都愿意在公务员招考这个战场上放手一搏也就顺理成章。

 

虽然连国家领导人都鼓励青年人要干事业,不要想着做官,也确实有不少体制内的人才逐渐进入再择业的浪潮,但是面对每年录取比例达到五十几比一、热门岗位甚至达到万里挑一的公务员招考,百万青年人仍然抱着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或为理想,或去碰碰运气,这个话题也值得再说一说。

 

从公司招聘说起

 

本人在2005年也考过公务员,当时笔试成绩名列前茅,面试环节却未能通过,没考上也不能找其它理由,只能怨自己。之后就踏上了找工作的漫漫征途。

 

毕业前的那几个月,经历几番折腾,最终一直到6月份才确定工作单位,想想那几个月马不停蹄的奔波,饥不择食的简历投递,以及毕业后还不知去向的心慌,那种煎熬真的不想再经历第二次。

 

多年来,大学毕业生除了继续深造,或者少数毕业前就确定了去处的,大多数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基本上就是围绕两件事,一个就是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一个就是找工作。如果毕业的事还比较容易搞定的话,找工作这件事对于很多人来说可真是拼实力拼运气的事情。

 

很多年轻人在这几年受到双创感召的影响,也立志做一番事业,所以也投入到创业大潮。而创业,又是不确定性更大的一件事,甚至有观点把创业列为“败家”的十大行为之一,和炒股一样可以让你和家庭蒙受很多损失。可能创业成功的几率,甚至比公务员录取的比例还要低?

 

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刚刚举办了一次招聘会,是针对某著名211大学某学院的专场。其实,作为制造业的一员,目前公司业务受到经济大环境影响,只能说是勉强维持,公司内部已经通过竞聘精简了一些岗位,一些中层领导、还有员工已经通过竞聘另谋出路。

 

此次再招聘,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为完成减员指标,一些部门做得确实过头,减了过多的人,最终发现工作干不过来,还是需要增加人手;另一方面也是公司响应政府的号召或者说是要求,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支持——这种就业方面的支持也不仅仅限于大学生,在国家去产能的大潮下,本省一个钢铁企业有精简下来的员工,我们公司也挑选了一些技术工人安排到自己的生产车间。

 

招聘面试的时候,我被拉去充当面试官,其实也就是做做样子,现场随便问些岗位相关的问题。我问了负责组织招聘的人力人员,研发部门到底需要多少人?得到的回答是只要两个人。而来参加面试投递简历的大学生,清一色全是硕士研究生,总共来了二三十个人。

 

我看着他们的简历,都写着自己承担了什么项目,包括国家科研基金,也有连年获得各种奖学金的,感觉这些大学生非常优秀!在校几年肯定也是学不少东西,做不少事情的那一类,并不是那些天天泡在宿舍打游戏的人。

 

但是越是这样,我越是感到一丝悲哀。因为客观而言,我们公司就是一家普通的制造型企业,并且在待遇方面并非很好,但是这些高学历的研究生对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岗位也是趋之若鹜,我想,难道就业真的严峻到这个程度了?或许其中有些人只是想来试一下,感受一下,但是试想,如果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很多好单位都抢着要人的情况下,可能我手头的简历就不会那么多,选择不会那么困难?

 

如果从我毕业算起来,这十多年见,国家的基础设施不知道好了多少倍,汽车多了、高铁动车从无到有、高速公路也增加不少,手机从2G迈入4G时代领先全球,但是每年的大学生就业似乎都是一个大问题,每年的报道也都说当年是最难就业季。

 

现在大学生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他们对于未来的岗位、单位肯定有比较详细的了解。在所有的岗位中,为什么公务员还是相当受欢迎?——毋庸置疑,稳定、福利尚可(比如说女性产假哺乳假较长,不是月子里就开始干活的职场女性可以获得的),这些条件足以吸引人。




围城内外

 

我的感觉,八项规定对公务人员做出很多的限制,但是如果一个人的既定目标,就是实际的稳定,还是会比其他单位好很多,更别说公司。试举一例,我有几个同学在国家某局,本身还不是机关单位,他们总是强调自己不是公务员,是参公人员,即参照公务员进行管理的人员。他们在考入这个单位之后,在帝都靠着几千元的工资,当然是不可能买房子的。

 

2008年的时候,他们买到了单位在通州建造的内部房,价格是4800一平米,虽然房子地处通州,但是单位有直达班车,每天上班一小时。可以对比一下帝都在08年的房子均价,我们会发现正好那一年受到金融海啸的影响,房价在那时候还跌了一下,08年北京平均房价已经达到11000以上,通州同类新房价格也在七八千元。

 

再看现在,通州的一些小区,均价三四万的都有了,单独房子这一项,就为这些同学省去多少钱,省去了多少奋斗?(可能这个话大家都会刺痛不爱听,但事实就是如此,而且影响了很多人的价值观)

 

可以说,所有考公务员的人,并非不知道公务员的工资不会比企业高多少,并且现在福利好像也发得少(不像之前总有报道说的,一两块钱的单位餐厅,逢年过节油盐酱醋、猪肉鸡蛋什么都发。我另一个同学在某地级市的财政局,当年也确实是单位经常发奖金和物品),但正如一部分选择离开的人,更加认同体制外世界的海阔凭鱼跃,也会有另外一部分人觉得,公务员的整体性价比还是会比其他单位尤其是比企业好很多。

 

这也是我大多数在体制内朋友的感受。即使是局外人没有真正到过一个单位去感受过,然冷暖自知,公务员这个岗位,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金饭碗,依然有庞大考碗族。当然,那种什么也不干,一心只考公务员,考几年不上还要争取考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不在我们讨论范围内。毕竟大家都在计算着各种成本付出,以及成功的概率。

 

看到不少文章都在说一个观点,年轻人如果都想考公务员,国家最有创造力的青年人都想干不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岗位,那么国家就没有希望云云。但是考虑下实际情况,每个人也只能首先考虑自己的发展,先要自己立足才能谈后续创造。

 

那么问题来了,每年都有百万青年人在理性思考的情况下,都愿意去过考公务员这座独木桥的时候,说明外界的环境也使他们不得不在这条路上试一下。那么外界的环境是什么?

 

我们可以总结出很多条,经济的、制度的、单位个体差异的、社会地位的……所有这些,使得他们做出了一个判断,就是公务员也不差啊。所以一道围城,到底是出来的人多?还是进去的人多?我想,现阶段的答案恐怕还是后者。



更多资讯、海量视频、专业财经金融信息,尽在识局网!还在等什么,赶紧进入:www.ishiju.com 



我们是识局团队!

读者投稿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人才应聘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商务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申请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