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这一年是个人创作继续突破的一年。4 月,我的第四本书《工作的心智》上市。12 月,我的第五本书《成长的心智》上市。至此,我已出版五本个人著作,分别是:《人生模式》《聪明的阅读者》以及「心智三部曲」(《阅读的心智》《工作的心智》《成长的心智》)。
这一年是学术上高歌猛进的一年。2024 年,我在学术上的工作主要聚焦于三个项目:人类基本知识纲要、情绪情境论、人生发展咨询实务。其中,人类基本知识纲要,是去年我最辛苦的一个项目,也是我个人收获最大的一个项目。而情绪情境论可能将颠覆世人关于情绪的理解。人生发展咨询实务则逐步完善了一套新型咨询技术体系。所以去年的阅读多半集中于这些主题。
这一年也是各项事业稳步推进的一年。2024 年 11 月,我正式提出「元学教育」这个概念。2024 年 3 月,我发起的首届东木大会与首届人生发展咨询师峰会成功举办。
然而,这一年也是哀伤的一年。5 月 2 日,爱人的堂哥离世;7 月 17 日,外婆离世;8 月 5 日,父亲离世;8 月 15 日,爱人的大爷离世;9 月 30 日,外甥离世;11 月 30 日,我的一位学生离世;12 月 14 日,大伯母离世。
唯有打开一本书,尽管你身在此时此地,但是心已在彼时彼地。因此,这一年,依然是读书的一年。
整体数据
输入
纸质书
2024 年购书较多,全年通过京东购书 1053 本,共花费 49702.88 元。另外,为女儿购书若干本,以绘本、教材为主。
非京东购书、书店购书不好统计,粗略估计在数十本。今年去的实体书店,更多是家门口的书店为主。各大出版社与师友赠予纸质书数十本,特此致谢。
相对往年,2024 年购书较多。这样的年份,意味着自己的知识结构面临急剧变化,即将深入掌握一些新的学科。近几年,上次有这种体验是 2017 年与 2023 年了。
电子书
电子书购买渠道主要来自微信读书、京东电子书与 Kindle 等。其中,微信读书使用量相对 2023 年下降较大,全年总计读过 16 本书,读完 1 本,阅读 37 天,笔记 1 条。
可以说,微信读书几乎被我在 2024 年弃用,跟我这一年主要读英文电子书有关系。其他电子书平台,下载百余本,留下笔记数百条。
电子文献
2024 年全年,Zotero 新入库 868 种文献,其中,338 本图书;314 篇论文。相对往年,2024 年读的电子文献以英文图书为主。
输出
说完输入,再说阅读的输出。
读书笔记
2024 年,我的读书笔记,多数随手发在我的知识星球安人书院上。外加其他心得,全年撰写 2173 条,总计 122.4 万字。
另有其他软件撰写笔记以及备忘录 2312 条。
书评
2024 年 11 月,创建知识星球开智书友会,发表了系列书评。
认知类的书评如下:
Book001:《驱动人生的模式》,参见:https://t.zsxq.com/OtQQI
Book004:《超负荷的大脑》,参见:https://t.zsxq.com/T4PcW
Book006:《我们的思维方式》,参见:https://t.zsxq.com/63APH
Book008:《主动推理》,参见:https://t.zsxq.com/h71lf
Book010:《共享现实》,参见:https://t.zsxq.com/YuuWJ
Book012:《直觉泵和其他思考工具》,参见:https://t.zsxq.com/eGS6T
Book014:《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参见:https://t.zsxq.com/ooAnp
人文类的书评如下:
Book002:《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杜甫》,参见:https://t.zsxq.com/clXge
Book003:《忧梦集》,参见:https://t.zsxq.com/Souwu
Book005:I’ve Been Thinking,参见:https://t.zsxq.com/L2fkw
Book007:《世界美如斯》,参见:https://t.zsxq.com/lL7iR
Book009:《半夜待雪喊我》,参见:https://t.zsxq.com/mSOiV
Book011:《布尔迪厄传》,参见:https://t.zsxq.com/u7AL9
Book013:《傍晚降雨》,参见:https://t.zsxq.com/njLn3
Book015:《阿尔伯特·卡埃罗》,参见:https://t.zsxq.com/Hao8J
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点此加入:开智书友会
2024 年,给 7 本书撰写了推荐语,分别是《自主论》《好好告别》《打开心智之门》《决策的艺术》《我们为什么而活》《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问世界:给少年的哲学入门书》。
这是较为正式的书评。而更多书评发表在我的知识星球安人书院,总计数百篇。欢迎加入:安人书院
书单
2024 年,全年更新 52 个书单,参见我的豆瓣豆列:https://www.douban.com/people/ouyangzhiping/subject_doulists/book
其中,较为重要的书单有四:
因果推断: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9491134/
认知叙事学: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60402999/
主动推理与自由能原理: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60378819/
情绪科学、情绪疗法及相关著作: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8587609/
从 2022 年开始,我将部分书单整理成「读了这四本书」系列文章,而 2024 年的更新参见:
以及更新了一个大书单:
阅读方法论
这是 2024 年一类特殊的输出。参见:
另指导同事研发了《聪明的阅读者》《工作的心智》共读营以及《人生模式》《成长的心智》阅读拉力赛,并开展了若干线下读书会活动,我做了若干讲座暨答疑。
盘点完我去年的阅读行为整体数据,接着,步入我们每年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挑选那些值得向大家推荐的书,它们往往是杰作或神作,或者是那些瑕不掩瑜的力作。如同往年一样,按照科学、文史哲、诗歌散文小说传记、育儿四大类整理。结合各自小类,每类评选一本「年度最佳」,再挑选若干印象深刻的书。
科学类
认知科学、神经科学、心理科学类
书 1:《主动推理》(年度最佳)
我在《聪明的阅读者》(第 373 页)中写道:如果要评选 21 世纪的牛顿或达尔文,弗里斯顿无疑是最佳人选。有些学者被同行公认为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弗里斯顿便是其中之一。
弗里斯顿是目前论文引用次数最高的神经科学家,也是神经成像技术的奠基者之一。他开发的用于分析脑成像数据的软件包 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是神经科学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软件之一。在职业生涯早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后,许多人可能会满足于此。然而,弗里斯顿并未止步。他在四五十岁时转向理论神经科学领域,尝试提出一个大一统理论。
我在《聪明的阅读者》中将其称为认知科学、神经科学与心理科学的大一统理论,即自由能原理。我将其视为 21 世纪的「进化论」,也是我提出的「心智三定律」的第一定律。
目前市面上介绍自由能原理的书籍不多,仅有弗里斯顿参编的《主动推理》和安迪·克拉克所著的《预测算法》。《预测算法》偏重哲学,而《主动推理》由弗里斯顿与其同事联合撰写,更系统地阐述该理论。这本书可能是目前对「自由能原理」阐释得最清晰的一本。不过内容较为硬核,书中充满数学推导以及大量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知识。对入门读者而言,理解起来可能有些困难。
我已撰写长篇书评介绍自由能原理及其数学推导过程,囿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参见:https://t.zsxq.com/h71lf
书 2:《预测心智》
目前,认知科学界关于第三代认知科学已经初步达成共识。
如果说第一代认知科学是表征计算主义,代表人物是计算视觉的提出者大卫·马尔(David Marr),相关图书参见《视觉》;那么,第二代认知科学是 4E——具身认知、生成认知、延展认知、嵌入认知,源自詹姆斯·吉布森(James Gibson)等人开创的理论脉络。
那么,第三代认知科学正是预测心智,其理论源自弗里斯顿的自由能原理在认知科学领域的应用。其中,两位大将分别是 Andy Clark 与 Jakob Hohwy。前者的代表作参见 2022 年读书札记:《预测算法》;后者的代表作是《预测心智》。
《预测心智》可以说是第三代认知科学的启蒙之作,其英文版出版时间比《预测算法》更早。正是从这本书开始,认知科学界慢慢地形成共识:大脑本质上是一台假设-验证机,尝试对从世界中接收的信号进行预测并达到误差最小化。
不过在具体论述上,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与 雅克布·霍威(Jakob Hohwy) 大为不同,目前学界的辩论结果更倾向支持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
安迪·克拉克(Andy Clark)早年杰作 Mindware 中文版亦在 2024 年出版,书名为《心体》,也可参考。需要提醒的是,内容多停留在第二代认知科学。
书 3:《我们的思维方式》(年度最佳)
认知科学有很多分支,公认的五大重要分支是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认知语言学、计算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认知哲学(心灵哲学)。马克·特纳(Mark Turner)教授是公认的认知语言学奠基者之一,同时也是世界著名的认知科学家。
另一位作者吉尔·福柯尼耶(Gilles Fauconnier,1944-2021)也是世界著名的认知科学家,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认知科学系教授,曾任认知科学系主任,并曾担任学术期刊《认知》(Cognition)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的编委。
我的长期读者可能已经熟悉马克·特纳(Mark Turner)。他与弗兰西斯-诺尔·托马斯(Francis-Noël Thomas)合著的《古典风格》一书,是由我引入中国并撰写推荐序的作品之一。2021 年中译版正式上市时,我还协助特纳教授举办了一场跨国线上新书发布会活动。特纳是一位杰出而谦逊的认知科学家。跨国线上发布会涉及许多琐碎事务,如提前排练、准备同声传译等,特纳教授都非常配合。
在这次公开演讲中,特纳提到了他的一个愿望:他发现中文的古典风格与西方差异显著,因此计划写一本专门探讨中文古典风格的书。
然而,特纳教授最重要的贡献并非写作或古典风格,这些只是他研究的副产品。他真正的贡献在于揭示人类高级认知能力的本质。大多数认知科学家研究的是感知、记忆、学习等基础认知能力,而特纳则专注于创造力、文学艺术、数学推理和发明等高级认知能力。
这本书正是特纳的学术代表作,凝聚了他与吉尔·福柯尼耶(Gilles Fauconnier)共同创立的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思想。什么是概念整合理论?它为解决什么问题而创立?它有哪些重要见解?对我们的认知提升有何意义?整本书围绕这些关键话题而展开。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概念整合理论,我整理了一个书单: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9637845/
书 4:《决策的艺术》
这是决策分析领域的奠基人霍华德·雷法(Howard Raiffa)等人撰写的经典之作。我为这本书撰写的推荐语如下:
如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做出明智选择?本书将助你一臂之力。这是由决策分析领域的奠基人霍华德·雷法(Howard Raiffa)等人撰写的佳作。书中提出的 PrOACT 方法不仅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小决策,更能在关乎人生方向的重大选择中发挥作用。
书 5:《决策背后》
这本书是 2024 年读过的最有启发的决策科学著作。作者 Richard Robb 提出了自为——为自身而为(For-Itself)的概念,挑战了传统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假设。
在他看来,传统经济学认为人类是理性的决策者,所有选择都旨在最大化个人偏好或效用。行为经济学则认为人类的决策受制于心理偏差和认知捷径,往往是不理性的。
Robb 认为,这两种理论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领域:人类在某些情况下并非出于理性计算或偏见,而是单纯地为某种行为本身而行动,比如出于兴趣创作艺术或单纯因为值得去做某件事。
因此,Robb 将人类行为分为三类:理性行为、偏差行为和自为行为。他指出,传统理论忽视了那些不以结果为导向,却对我们生活意义至关重要的选择。这些行为超越了效用最大化的框架,是理解人类决策的关键。
书 6:《定性表征》
一本认知科学学术专著,不合适普遍读者阅读,数学较多。但如果本身是认知科学领域的专业读者,那么这本书将极为精彩。
所谓定性表征(Qualitative Representation),指的是通过对事物或现象的关键特征进行抽象化描述,而不依赖于精确的数量或数值信息。它关注的是系统的结构、关系和模式,而非具体的量化细节。
例如,描述「水温很高」时,定性表征可能仅仅使用「热」或「冷」这样的分类,而不需要具体的温度值。它强调相对的性质(如「更热」或「更冷」)、状态的变化(如「升温」或「降温」)以及系统之间的因果关系。
再如,人类可以通过观察河流的流速和水位变化,定性地判断可能发生洪水,而不需要具体的数值计算。
可以说,定性表征,则是目前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因为它可以大大简化信息处理。
我读这本书,读完后,感叹作者认知科学水准怎么如此之高。然后才去网上搜索作者简介,结果发现他担任过认知科学学会主席。
书 7:《人工认知系统导论》
又是一本认知科学好书。作者水准极高,不同于其他认知科学的学术专著,作者刻意将大量学术性内容放在注释里面,因此,阅读流畅性极高。
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本来是一体双面,我读这本书时,同事在我家协同工作,我跟他说: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带来了认知科学的突飞猛进。
这本书中的核心思想其实源自我写过的瓦雷拉,也就是自创生理论。但是作者做了更 21 世纪、更现代化的新发展,极其精彩。
书 8: 《代数大脑》
又一本精彩的认知科学好书。作者提出了好问题,虽然在我看来,解决问题还不够。但作者提出的问题,以及对认知科学历史上的各种文献的总结、整理,极其清晰。值得认知科学新手一读。
书 9:《大脑的意识,机器的意识》
看似较浅然而实质较深的一本脑与认知科学好书。对意识感兴趣的朋友可读。
书 10:《自发的大脑》
该书由格奥尔格·诺瑟夫(Georg Northoff)撰写,他认为传统的心身问题(mind-body problem)这种二元对立,在经验上、概念上和本体论上都存在问题。因此,他主张转向「世界-大脑问题」(world-brain problem),强调大脑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是理解意识的关键。
书中,Northoff 特别强调大脑的自发性活动(spontaneous brain activity)及其时空结构的重要性。他认为,这种自发性活动并非无意义的背景噪音,而是意识和心理特征的核心基础。大脑的时空结构将其与身体和外部世界整合在一起,通过这种动态关系,意识得以产生。因此,意识并非孤立于大脑之内,而是由「世界-大脑关系」这一动态过程塑造。
某种意义上,作者的观点可以理解为第二代认知科学 4E(具身认知、生成认知、延展认知、嵌入认知)的神经科学与哲学增强版。
书 11:《具身认知心理学》
朋友陈巍的一本新书,文献考据极为扎实。倒数第二章:一个怀疑论者眼中的具身认知,作者曾在开智社群做讲座,也就是开智公开课第 61 讲。
书 12:《心智考古学》
观点较为落后,基本情绪论与精神分析取向。沿着不同脑区,将人类情绪分为探索、恐惧、愤怒、欲望、关怀、惊慌和嬉戏等七大系统。
书 13:《神经计算建模实战》
某种意义上,是国内第一本计算神经科学的软件开发类教材。
介绍的是作者团队自己开发的神经计算建模框架:BrainPy。
书 14:《共享现实》
作者托里·希金斯(E. Tory Higgins)是心理学界少见的理论家,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心理学理论。
他早年侧重于自我差异理论(Self-Discrepancy Theory)和调节聚焦理论(Regulatory Focus Theory),而近些年,他的研究重心转向了两个新理论:动机运作理论以及共享现实理论(Shared Reality Theory),也称之为共享实在论。
说实话,如果我的学术能力还停留在 20 年前,我会格外推崇希金斯。因为他的理论看起来正是心理学界所需要的标杆式研究:既包含实证数据,也涉及宏观理论整合。因此,他在学术界拥有不少粉丝。
然而,如今我的学术能力已远远超越 20 年前,因此,他的四个最著名的理论在我看来都无法经受严格的考验,因为它们存在一些根本性缺陷。但仍然值得向大众介绍。原因在于,目前心理学界大多聚焦于微观实验,而宏观理论的整合较为罕见。
而这本书介绍的正是他最近 10 年来的研究重点:共享现实理论。我的长篇书评参见:https://t.zsxq.com/YuuWJ
书 15:《驱动人生的模式》
这本书由心理学家托里·希金斯(E. Tory Higgins)联合《如何达成目标》作者所著,其中写作重点是调节定向理论。调节定向理论(Regulatory Focus Theory)认为人类有两种动机导向:进取型(Promotion Focus)和防御型(Prevention Focus)。我称进取型动机导向的人为机遇者:他们优先关注和捕捉潜在机会;而防御型动机导向的人为防御者:他们优先识别和规避潜在威胁。
书 16:《非科学的心理学》
我在 2024 年,为了培训人生发展咨询师,还读了大量对心理学自身进行反思的著作。其中,最值得推荐的是《非科学的心理学》,跟我的不少观点颇为类似。
该书由美国哲学家兼心理治疗师 Fred Newman 和发展心理学家 Lois Holzman 合著,首次出版于 2006 年,中文版于 2022 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出版。
这本书反思了心理学的核心假设,认为心理学并非真正的科学,而是一个被神话化的伪科学体系。作者通过解构心理学中的三个核心「神话」——个体的神话、精神疾病的神话和发展的神话,揭示了这些观念如何被创造、推广和推销给公众,并与资本主义体系深度结合。
作者继而提出一种替代性的理解人类生活的方式——文化—展演路径(Cultural-Performatory Approach),而不是通过传统心理学的方法去归类、诊断或解释。
在具体实践上,作者提倡「社会治疗」(Social Therapy),这是作者基于文化—展演路径创建的一种治疗模式,旨在通过集体活动和互动帮助人们克服孤立感和异化。
作者的哲学传统沿袭维果茨基与维特根斯坦,读这本书,一定要与对积极心理学的系列批评著作一起来读,尤其是 Jesse Singal 的 The Quick Fix 这本。
该书出自夏林清主编的社会治疗丛书,另一本《心理的后现代解构》亦可参考。
书 17:《心智、现代性与疯癫》
与《非科学的心理学》类似,又一本对心理学进行批判的杰作。这本书是美国学者里亚·格林菲尔德(Liah Greenfeld)「民族主义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也是「文化精神病学」领域的开创之作。
对于心理学系的师生来看,初一看,作者的核心观点颇难接受:民族主义与三大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重度抑郁症)存在因果关系,民族主义是因,三大精神疾病是果。
然而,实际上,这只是不同学科范式导致的差异。如果将作者的观点换一种表达: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并非仅仅是生物学疾病,而是现代文化和社会结构共同塑造的结果。作者认为,现代民族主义和个体化的文化构造了人类心智的新形态,而这种心智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精神疾病的广泛流行。
这样就好接受多了。
细究下去,作者的论证逻辑是这样的:现代民族主义赋予个人前所未有的自由和责任,但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作者认为,现代社会对「自我实现」的过度要求,使许多人难以承受,最终导致精神疾病的广泛流行。她追溯了这些疾病的历史,分析了欧洲和美国的文化特质,尤其指出美国极端个体主义加剧了精神疾病的发生。
某种意义上,作者的论证值得重视。因此,读这本书时,我写了一段读后感:
追逐自由,却让我们失去自由;重视自我,却让我们迷失自我;关心幸福,却让我们日益痛苦;渴望成功,却让我们慢慢平庸;越重视自我实现,却越成为精神病人。
这是 21 世纪的悲剧。我们忘记了:无数观念并不是我们内生的,而是社会赋予的。庄子曾说,如果你的天性没了,不会喜怒哀乐,如果你的身性也没了,如枯槁僵尸,那么,那时你还是你吗?
书 18:《好好告别》
唐苏勤的新书。我为这本书撰写的推荐语如下:
世间痛苦,莫过于亲朋间的生死别离。大多数人无法像庄子那样鼓盆而歌,也难以如韩愈般将悲痛化为悼文之美。然而,我们一生中终究要面对哀伤。
如何在泪水中寻找微笑,在坍塌时重建希望?《好好告别》正是一盏温暖痛者的明灯。本书基于作者多年来在哀伤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为读者提供了科学有效、全面系统且简便易行的策略。
书 19:《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
麦克亚当斯(Dan P. MacAdams)是叙事心理学早期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他从叙事的角度研究人何以成为自己。这本书为叙事心理学的经典名作。
我为这本书撰写的推荐语如下:
过去的我,今日的我,未来的我,人类是如何将不同时间线上的自我整合为一个整体?答案正是源自「叙事同一性」。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发现,人们在青春期期间,借助「自我同一性」整合自我,然而,中年和老年又是如何整合自我呢?
叙事心理学奠基者麦克亚当斯告诉我们,人类正是通过「叙事同一性」整合一生的自我。我们用一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这个故事里面,有只属于你自己的叙事基调、意象原型,或是关乎爱,或是关乎成就。本书是叙事心理学领域的里程碑式经典作品,值得向每一位渴望了解自己及他人故事的人推荐。
书 20:《我们为什么而活》
弗兰克尔的文集。我为这本书撰写的推荐语如下:
20 年前,我第一次在著作中引用弗兰克尔的言论。那是他在 1975 年国际笔会上的应邀演讲,谈及时代普遍流行无意义感。而演讲全文,正是本书的第九章(英文版中的第五章)。之后,我又在著作中引用了弗兰克尔的矛盾意向、去反省法等意义治疗的关键贡献,这些内容正是本书的第四章与第五章(英文版中的第八章)。
20 年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弗兰克尔的思想不仅未过时,反而变得日益重要。在一个多变、不稳定、复杂和模糊的时代,人们反而更加需要意义。
如同弗兰克尔在书中所呐喊的一样,对于意义的渴望不仅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事实;追求意义的意志不仅是人类本性的真实体现,它还是一种可靠的心理健康标准。为何意义对人类如此重要?我们如何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爱、创作与生命的终极意义又是什么?我相信你将从一位心理学大师的温暖讲述中找到答案。
自然科学&工程类
书 21:《最佳可能的世界:数学与命运》
该书是法国数学家伊瓦尔·埃克朗(Ivar Ekeland)探讨「最优」的科学史著作。什么是「最佳的世界」?如何定义「最优」?这一问题在 17 至 18 世纪引发了科学家和数学家的热烈讨论。
书中以法国物理学家 Maupertuis 提出的「最小作用量原理」为起点,讲述了这一原理如何成为优化思想的起点,并揭示了自然界遵循效率法则的规律。Ekeland 还探讨了优化思想在数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中的深远影响,展现了这一思想如何推动科学与哲学的进步。
书 22:《基础数学讲义》(年度最佳)
一本为数学初学者和爱好者设计的入门书籍,旨在帮助读者从中小学数学过渡到更为严谨的数学家思维。全书分为五部分:
(1)数学直觉的背景知识:作者通过数轴上的实数等直观的概念,引导读者初步理解数学的核心思想;
(2)形式化的开端:作者引入集合论、关系、函数和数学逻辑的基本概念,并探讨了数学证明的本质;
(3)公理化系统的发展:这一部分详细讨论了数学公理系统的建立,包括自然数的 Peano 公理、实数的构造,以及实数作为完备有序域的公理化定义。作者还介绍了复数和四元数等扩展数系,并引入了无限基数的概念;
(4)使用公理化系统:作者通过具体的数学结构(如置换、群和基数)展示了公理系统的应用,并介绍了无穷小的概念;
(5)强化基础:最后一部分探讨了集合论的公理化,包括选择公理、连续统假设和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部分引导读者思考公理化系统的局限。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巧妙地平衡了数学直觉与形式化之间的关系。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强调,数学不仅是严谨的符号推演与逻辑思维,更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探索方式。
伊恩·斯图尔特(Ian Stewart)的另一本杰作《现代数学的概念》亦可搭配阅读。
书 23:《生命之数》
仍是 Ian Stewart(伊恩·斯图尔特)的著作。介绍的是数学之于生物学。作者不仅是一流数学家,更是一流科学作家,这本书与《自然之数》《上帝掷骰子吗?》《迷人的对称》系列强烈推荐。
书 24:《通用人工智能》
作者背景跟我类似,心理学出身,之后创办公司。也是认知科学领域的专家。所以写作视角很不错,合适作为一本关于通用人工智能的入门级教材。将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重要知识点都涉及了。
可惜的是,作者这本书英文版是 2022 年完成的,因此未能涵盖 2023 年 GPT-4 带来的巨变。
书 25:《法律与人工智能高级导论》
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更会带来社会法律变革。作者之一发起了 AI4People 论坛,也就是民享人工智能。人文社科领域的同学可通过此书探索参与 AI 时代的路径之一。
该套丛书中,另一本《算法治理》亦值得参考,书中重点讨论的是算法政治及相关法律问题。
书 26:《用户体验度量(第 3 版)》
师哥周荣刚教授赠书。周荣刚教授是中国工程心理学领域最为出色的学者之一,现负责北航智能用户体验研究实验室,感兴趣工程心理学、航天工程、航天用户体验的同学可关注并报考。
这本书是用户体验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2009 年,师哥翻译了第一版,如今已是第三版,可以说是国内从事用户研究的互联网公司人员人手一本,必读之作。
另一本值得参考的书是《人工智能与用户体验》。这是一部有趣的小书,但对我来说,新鲜感不够。刚刚从事 AI 产品开发的产品经理,可读。提醒,这本书的英文原版完成于 GPT-4 诞生之前,因此,作者对对话界面、链式调用等内容的强调不够。
社会科学&商业类
书 27:《〈资本论〉的读法》
一本好书,步入《资本论》世界的最佳入门读物。杨照这本书胜在故事叙事,有铺垫、有人物动线、有冲突转折、有氛围、有时空、有叙事视角。
其他类似读物亦可参考:英国学者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的《马克思与〈资本论〉》、法国学者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的《读〈资本论〉》、德国学者迈克尔·海因里希(Michael Heinrich)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资本论〉导论》与日本学者的场昭弘的《〈资本论〉轻松读》。
书 28:《有影响力的学问是怎么炼成的》
我的学术训练始于组织行为学,而这本书即陈晓萍邀请十二位组织管理专家谈自己的学术历程。在小结中,主编们总结了一个通往有影响力的学问的过程模型:获得灵感、深入钻研理论、大举实证、广泛传播、流派形成(第 265 页)。
类似的书亦可参考徐淑英主编的《管理理论构建论文集》以及《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
书 29:《经济学通义》(年度最佳)
经济学教材,也是我撰写书稿的参考文献之一,被认为是最好的经济学入门教材之一,沿袭新制度经济学传统。
全书分为四篇,我重点阅读的是第一篇:需求、交换和产权,也可以说是全书精华所在。后续章节(如生产、企业、资本市场、就业与通货膨胀等)是对第一篇内容的延伸与深化。
书 30:《社会理论二十讲》
社会学教材,撰写书稿的参考文献之一。最好的社会学入门教材之一。
传统社会学教材偏重美国,这本视野更全面,欧洲的重要社会学理论介绍齐全,尤其是德法两国。
书 31:《九宫格思维》
日本 TRIZ 专家高木芳德的新作,继承了他上一本书《日常生活的发明原理》的优点,写得格外通俗易懂。
什么是九宫格思维?过去、现在与未来,以及超系统、系统、子系统,3*3 矩阵构成的九宫格,时间轴与关系轴即可概括关键信息,继而进行创新。
此书可以理解为英国 TRIZ 专家 Darrell Mann 的Hands On Systematic Innovation一书的通俗版。
书 32:《像天才一样思考》
顶尖科学家写顶尖创新者,并由中科院院长作序推荐。上次有这样地位的书,可能只有《创新算法》了。虽然内容不如《创新算法》系统严谨,不在一个段位。但细节饱满,故事有趣,可读。尤其是书中介绍的诸多创新者我都认识,才知道一些我不了解的细节。
作者的另两本书是《走出思维泥潭》和《创造力危机》。很多观点,跟我不谋而合。从认知科学角度,能很好地解释作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比如作者谈到,与猪一起飞上天,也就是尽量不要过早地认知闭合,尽量对自己已经持有的认知框架持有二阶思考。产品经理不要写博客,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文史哲类
文论&写作类
书 33:《孤本品诗仙》(年度最佳)
绝世好书。这本书收录了最新发现的李白五言诗选本《瑶台风露》。该选本为手抄孤本,也是罕见的李白五言诗选集,收录李白五言诗一百七十九首。如今,经作者整理与考证,终于得以流传于世。
上编为《瑶台风露》一书,下编则为作者关于该书的研究文论。
书 34:《中国禅宗与诗歌》
一本较好的研究禅诗的参考书。作者编写的另一本书《宋元佛教文学史·诗歌卷》亦可参考。
书 35:《花朵与漩涡》(年度最佳)
哈佛大学诗歌教授文德勒细读狄金森的 150 首诗,全书分为上下两册。
另一本《我们隐秘的法则》也是文德勒的著作,细读叶芝。相对《花朵与漩涡》一书,论证更多。
书 36:《文学发明》
一本有趣的书。作者拥有神经科学与文学双重训练,因此,这本书沿着文学史的脉络,论证了文学对人类较为独特的 25 个认知、神经与心理层面的作用,比如唤起勇气、点燃爱火、远离愤怒、缓解痛苦、激发好奇等。
书 37:《非自然叙事》
非自然叙事领域的奠基之作。什么是非自然叙事?它是相对于自然叙事而言的。自然叙事,即模仿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叙事;而非自然叙事则包括非常明显的反模仿事件、人物、环境和结构。
另一本《非自然叙事诗学》亦可参考,论文合集。
书 38:《体味诗情——当代诗名篇细读》
西渡主编,邀请了他的诗人好友们细读中国当代诗歌的名篇,共收入了 21 位作者的 35 篇细读文章,涉及 28 位诗人的诗作 37 首,有助于了解中国当代诗歌的进展。
与洪子诚的《在北大课堂读诗》一书异曲同工之妙。西渡这本出版于 2023 年,洪子诚那本修订版出版于 2014 年,前后相差十年,从中略微可见时间留下的痕迹。
有趣的是,这套书是清华中文系的纪念之作,却在北大出版社出版。
去年读西渡的著作也较多,一本是他的诗集《天使之箭》;一本是他的诗论短文集《读诗记》;再一本是研究他的著作《诗歌中的声音 : 西渡研究集》。
看到西渡那么推崇他的好友戈麦,顺带研读了他编选的《戈麦的诗》《戈麦全集》。
书 39:《进入诗歌》
王志军受闵雪飞邀请,在北大的系列诗歌课,少数章节颇为出彩,如讨论周伟弛那一节。但整体质量相比国际同行,如 Jane Hirshfield 的《十扇窗》《诗的九重门》,差距较为明显。部分观点难以服众,一者是受限于现场教学,失之严谨;一者是作者的诗学观念深受雷武玲及其推崇的希尼影响,失之创新。
虽有不足,此书仍是一本极有诚意的诗歌入门书,尤其有助于诗歌初学者了解海子之外的好诗。因此,我在课上推荐给了数百位学生。另一本去年读的类似的书是《诗人的诞生:韩东的诗歌课》,也是由课堂讲义改编而成。
话说,雷武玲真是一个好老师。读了作者这本书后,我一口气将大雅诗丛的所有诗集都买了。
史学类
书 40:《人类知识演化史》(年度最佳)
少有的好书。结合认知科学、进化生物学,重新讲述全球科学技术史。我的知识论著作出版后,必然会将这本书作为附录推荐给所有读者。
书 41: 《人类的情感:认知与历史》
情绪史研究典范之作。写作与讲课参考。作者对情绪研究历史颇为了解,尤其是上个世纪基本情绪流派刚刚兴起时的一些史实考据颇为仔细,让我了解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艾克曼八卦。
书 42:《中国绝句诗史》
今天还在写古体诗的人,不多,写得好的人,更少。周啸天则是例外。
2024 年,我采购了周啸天的系列著作,其中读后较有收获的是《中国绝句诗史》与《诗心与佛心》。前者对绝句的方方面面介绍颇为仔细;后者则是周啸天的古体诗创作谈。
哲学类
书 43:《游:庄子新注新解》(年度最佳)
庄子注解版本,之前流行的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但这个版本瑕疵较多,我在《聪明的阅读者》一书中委婉批评过了,参见第 416 页,援引的是章启群批评陈鼓应:「意趣全无,味同嚼蜡」。
但章启群专长于西方哲学,虽然我曾在 2019 年读书札记中推荐过他的《渊默而雷声》。该书多数时候为六经注我,不合适新手入门庄子。
终于,到了 2024 年,我欣喜地看到陈可抒的《游:庄子新注新解》正式上市。这本书拿到手时已是年底,尽管工作繁忙,我仍一口气读完,如夏日冰饮般畅快。
作者颇为用心且用功,虽然关于认知科学的理解略有不对,比如将符号主义与人类基本认知操作关联。再就是「体用」的解读过于强势,有用一种自上而下的架构强解具体文本的嫌疑。但,小瑕疵无关大局,作者在这本书下的功夫超越市面上一切版本。如果让我只推荐一本庄子入门著作,那么就是这本了。
我非常欣赏作者陈可抒的治学精神。目前,很少有人能像他这样,逐字逐句去下苦功夫,解读经典了。关键是,他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2019 年,他注解的《海子抒情诗全集》做过类似工作,逐字逐句去下苦功夫解读海子诗歌。这本书是我经常推荐给学生的版本。我在《工作的心智》一书自序引用的海子诗歌《主人》即出自该书。
更多庄学入门读书参见: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60616406/
其中,推荐优先阅读高柏园、王邦雄、刘笑敢、陈可抒、钟泰、福永光司六位著作。高柏园、王邦雄是中国台湾专攻庄子的学者;刘笑敢的《庄子哲学及其演变(修订本)》是大陆庄学绕不开的经典作品;钟泰的《庄子发微》是儒门庄学的现代延续之作;福永光司的《庄子内篇读本》是日本庄学经典之作。
书 44:《气本与神化:张载哲学述论》
老书新版。写作援引文献之一。对张载的核心概念介绍尤为精准。另有葛艾儒的《张载的思想》,亦可参考。
极少人知道,张载开创的气学还可以成为新一代情绪科学的哲学基础之一,这正是我在 2021 年提出并在 2024 年完善的情绪情境论。大家耐心等待我的相关著作上市。
大约 10 年前,经常被学生误解为我推崇王阳明,其实错了,我推崇的是张载、王船山。王阳明的部分思想与认知科学关系非常密切,所以我谈得略微多一些,但张载、王船山才是真正的普通人成圣路线。他们自己也的确从草根成为圣人了。
历史上,最酷的是什么呢?张载在世时就以孔子自许,希望成为宋代的孔子。他还真的做到了,得以入祀孔庙。王船山在世时很自信的说:自己写的一千万字没人看得懂,但三百年后必然流行于世。果然,他也做到了,三百年后,曾国藩、毛泽东极其推崇王船山的学问,几乎是用一辈子精读了王船山的千万字著作。
书 45:《通过孔子而思》
借孔子,来探讨中西哲学。全书以孔子的「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为结构,循序渐进地展现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导言部分介绍了中国儒家哲学不同于西方哲学的三个前提:内在宇宙论、反成性概念与传统作为诠释语境。简而言之,儒家哲学视宇宙为动态整体,强调内在关系与变化生成,而非西方哲学的外在实体与二元对立。
第一章 十有五而志于学:聚焦儒家哲学的知识观。作者一一分析了孔子的四个概念:学、思、知、信。「学」是通过实践掌握道德行为的途径;「思」是对所学的内省与反思;「知」注重实践,与道德行为密切相关;「信」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也是学习成长的关键。
第二章 三十而立:聚焦儒家哲学的自我观。儒家认为,自我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与他人互动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这与西方哲学中强调独立自我的观点不同。礼和义是儒家伦理的核心: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义是内在的道德原则,两者相辅相成;仁则是儒家思想的最高理想,体现了对他人和社会的关怀。
第三章 四十而不惑:聚焦儒家哲学的社会观。孔子认为,审美秩序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因此特别重视音乐与礼仪。他对「民」的关注反映了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而在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君子则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典范。
第四章 五十而知天命:聚焦儒家哲学的宇宙观和道德观。孔子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孔子将「天」视为宇宙的道德基础,「天命」则是个体在宇宙中的使命。「德」体现了道德力量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而「道」既是宇宙的运行法则,也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儒家主张「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并特别重视在具体情境中践行道德。
第五章 六十而耳顺:聚焦儒家哲学的语言观。孔子主张语言应名实相符,以维护秩序与伦理;同时强调「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注重他人感受。在儒家思想中,圣人以精准的语言和行动传递道德,促成人际理解,使语言成为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
第六章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聚焦儒家哲学的历史发展与未来可能性。有趣的是,作者认为成也孔子,败也孔子,孔学的式微则是在于过度重视实用主义,忽略了非实用的理论建构,强调「述而不作」。
此处可参照作者之一安乐哲的另一本《孔子与杜威》。杜威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我的风格其实也是较为典型的实用主义,但又跟一般的实用主义不一样。我追求效率,但我更承认,多数时候,一个复杂系统,效率难以界定,需要留出宽裕。我强调工具理性,但更强调广义理性。应该说,我的价值观更接近庄子,以内心自由作为第一要义,但在具体做事的手法上,则更接近孔子、杜威。
书 46:《哲学科学全书纲要》
黑格尔最为看重的作品。由贺麟学生薛华翻译。颇为用心的一本译作。比较三个版本:1817 年、1827 年、1830 年。黑格尔唯一修订三次的大作。而过往出版,颇为误解,拆碎了传播。如今恢复原貌。
书 47:《从数学到哲学》
王浩的经典之作。他批评分析哲学对数学和逻辑的理解过于狭隘,忽视了其中蕴含的哲学意义。他通过分析数学中的核心概念(如数、集合、连续性、证明等),为哲学问题带来了新视角,并提出了实质事实主义这一哲学方法论。该方法主张立足具体知识,避免过度抽象脱离实际。
书 48 :《计算与信息哲学导论》
书中充满了:如何定义一个人这类哲学思辨。而这类思辨发生在怀特海、贝特森这个知识脉络之下,读来格外亲切。毕竟,我这几年谈贝特森较多。
书 49:《佛教逻辑》
经典中的经典。名作中的名作。作者舍尔巴茨基(舍氏)也可以说是智者中的智者。我从书架上捡起这本书,是想说明:认知结构与文本结构,如何互为表里。我在《聪明的阅读者》中谈到,思想实验这类认知方式有一种常见形式是对话。而这本书就有一个绝佳例子。
作者第五部分,虚构了一个研讨会,邀请了印度高僧、欧洲哲学家,比如康德、黑格尔等人共聚一堂,讨论世界的实在。这类写法,哲学家中的高手才能挥洒自如,一般人写不好的。
书 50:《最美的哲学史》
哲学家 luc ferry 所著,他曾任法国教育部部长。这本书写法好!由他跟另一位哲学家的对话构成。
作者的哲学史架构大为不同,将哲学定义为追求美好生活的学问。继而沿着如何追求美好生活的五种手段来介绍哲学史,它们分别是:(1)宇宙秩序的和谐;(2)犹太-基督的信念;(3)人文主义观;(4)关于解构;(5)爱,全新的生活意义观。
继而将哲学史分为五个时期:(1)第一时期:古典时代;(2)第二时期:犹太-基督时代;(3)第三时期:第一次人文主义;(4)第四时期:解构的时代;(5)第五时期:第二次人文主义爱的革命。
容易被诟病的是,最后一个时期是作者自己提出的——爱的哲学。不过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为思想家的自信。有了一个哲学家做教育部部长,高考还考哲学,可想而知,法国多么容易出哲学人才。
更多哲学史教材亦可参考。
西方哲学史:《牛津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四卷本、《西方哲学史:现代欧洲大陆哲学》上下两册、《科普斯顿哲学史》八卷本、《劳特利奇哲学史》十卷本、《西方哲学史》等。
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下两册、《中国哲学史》等。
书 51:《爱的知识》
研发我的情绪科学理论时的参考文献之一。在情绪哲学领域,作者玛莎·纳斯鲍姆(Martha Craven Nussbaum,1947— )是代表人物。
我曾在《聪明的阅读者》一书中介绍过她(p350)。可以说,纳斯鲍姆以一己之力,将整个西方哲学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理性主义传统拖入到情绪哲学的新世界。
她的成名作是《善的脆弱性》。那时她刚离婚。当一位出身优渥的中产家庭的女人反思离婚,就有了如今风行一时的情绪哲学。《爱的知识》则为她的旧作新译,收录了她关于哲学与文学的论文。推荐与《善的脆弱性》《欲望的治疗》同时阅读。
书 52:《幸福学是如何掌控我们的?》
又一本批评积极心理学的书。2023 年读书札记介绍过作者的《爱为什么痛》,以及《情感资本主义》。台版译为《制造快乐公民》。
批评积极心理学的系列书单: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40863520/
诗歌散文小说传记类
诗歌&散文
书 53:《第二次来临》(年度最佳)
关于叶芝的译本虽然繁多,但这个译本在诗歌语感上尤为出色。译者裘小龙曾师从著名诗人兼翻译家卞之琳先生。全书按照叶芝生平每十年粗线条地划分,大致有以下 5 个阶段:
后期浪漫主义阶段:始于 1890 年左右,这是叶芝诗歌创作的第一个时期。他深受拉斐尔前派的影响,童年在爱尔兰乡间的生活经历为他的作品增添了真实而清新的色彩。1889 年与美丽的女演员茅德·冈相遇,又让他的诗歌多了一层浪漫与理想的光晕。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有《茵尼斯弗利岛》《当你老了》等。
走出后期浪漫主义阶段:1900 年左右,叶芝的诗风发生了变化,语言更加富有张力,诗行间充满微妙的暗示与反嘲。1903 年,茅德·冈嫁给他人,使他的诗作多了几分苦涩与现实主义色彩。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亚当的诅咒》。
接近现代主义阶段:1910 年前后,叶芝的诗作中逐渐显现出形而上学的层面以及警句式的修辞技巧。当时尚未成名的现代派诗人艾兹拉·庞德担任叶芝助理多年,两位诗人彼此影响。1917 年,叶芝结婚,他的作品中进一步加深了神秘主义与象征主义的色彩。代表作有《第二次来临》《一九一六年复活节》等。
成熟的高峰阶段:1920 年左右,叶芝的诗艺已经炉火纯青,攀登上难以企及的高峰。1923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创作兼收并蓄,融合了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神秘主义以及形而上学的特色,诗中语词的运用更展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魔力。《塔》《丽达与天鹅》等诗篇是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晚年阶段:叶芝去世前的几年写下了不少作品。尽管精力不济,这一阶段的作品依然迸发出狂放的激情与活力,同时又显得节制而掌控自如。《拜占庭》《马戏团里动物的背弃》《天青石雕》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名篇。
书 54:《梦蝶 66 首》
台湾诗人周梦蝶诗歌精选集。当生活简单到极致,有了佛的加持,在台北街头摆书摊,卖书为生的诗人依然可以发现诗中禅意。善哉善哉,木鱼声声。
书 55:《傍晚降雨》
傍晚降雨,那是独属于南方潮湿的记忆。福建诗人吕德安的 40 年诗歌精选集。诗人善于用朴实的字词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
前不久,我的新书《成长的心智》上市。在自序文末,我引用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的名诗《未选择的路》(The Road Not Taken)。而被称为「中国的弗罗斯特」的正是吕德安。
书 56 :《半夜待雪喊我》
南方人,少见大雪,因此有了这个妙趣横生的诗集标题。这是香港诗人廖伟棠的 25 年诗歌精选集。
书 57:《未来之城》
俄罗斯白银时代的重要诗人赫列勃尼科夫的精选集。阅读该书,才知道我在《聪明的阅读者》的第三章介绍过的俄罗斯语言学家雅各布森格外推崇赫列勃尼科夫,并通过对他的诗歌的分析,引领了俄罗斯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流派。真是读书多了,处处可以碰到老朋友。
赫列勃尼科夫的诗歌意象较为特殊,以动物、战争为主,较少涉及中国诗歌中常见的美人、美景,并且他以长诗取胜,格外强调词语作为诗歌的核心,诗歌中多出现自造新词。
这也是语言学家雅各布森喜欢他的原因:让诗歌回归语言本身,而不谈政治。但翻译为中文之后,这些优点统统变得不明显了,所以整本诗集,可能爱读的国人不一定多。
书 58:佩索阿的异名宇宙
在某个周末,窗外鲜花盛开,小鸟在空中飞翔,静穆的天空冻结了时间,此时此刻,一切都不再存在,一切都已消失,而我的心,沉浸在佩索阿的美妙诗句中。生而为人,能读到如此美妙的诗句,真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去年花了很多时间研读佩索阿。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1888-1935)是葡萄牙诗人和作家,被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佩索阿在生前除了使用本名外,还以多个异名进行写作。据研究者统计,佩索阿一生共创造了 72 个不同的异名。
当时研读的几本书:
《阿尔伯特·卡埃罗》
由北大葡萄牙语专家闵雪飞翻译,挑选的诗歌全部聚焦在卡埃罗这个异名上。
《想象一朵未来的玫瑰》
由诗人杨铁军翻译的版本。这个版本挑选的是「冈波斯」这一异名创作的诗歌。这本书主要收录「冈波斯」的短诗,也收录了著名的长诗《烟草店》《鸦片吸食者》等。
译者认为,在这些异名当中,「冈波斯」可能最接近佩索阿本人的真相:张扬恣肆的精神世界,只是他用诗歌和文字织就的一个梦;现实生活中,他是一个出门时连旅行箱都永远收拾不好的平凡小职员。
《宇宙重建了自身》
这是由诗人程一身翻译的佩索阿诗歌精选集。涉及佩索阿的异名:
(1)亚历山大·瑟奇,只收录了一首《墓志铭》;
(2)佩索阿:本名;
(3)坎波斯:最好的诗歌都来自该异名,尤其是《胜利颂》(1914 年 6 月)、《海洋颂》(1915 年)、《向沃尔特·惠特曼致敬》(1915 年)这三首堪称伟大。
(4)卡埃罗:我最喜欢的诗歌多数来自该异名;
(5)雷斯:收录了两首诗。
这本诗选以佩索阿、坎波斯、卡埃罗三个异名为主,这也是佩索阿最稳定的三个异名,他的异名心智宇宙的支柱。
《我的心迟到了》
诗人姚风编选的版本,侧重情诗、短诗,主要涉及佩索阿的异名:佩索阿、阿尔瓦罗·德·冈波斯、里卡多·雷伊斯。
在三大异名之外,另收录有佩索阿与女友奥菲丽娅的情书。奥菲丽娅认识佩索阿时,还是个年轻姑娘,一眼看出内秀的诗人才华,大胆求爱。而佩索阿不断回应。
然而,有一天,奥菲丽娅向佩索阿求婚,希望正式步入婚姻,但佩索阿却感到恐惧。慢慢地,信件落款,曾经的宝贝变为你的佩索阿,从亲密到疏远,最后两人渐行渐远。多年后,奥菲丽娅经历各种波折,又继续想回到佩索阿身边,然而,依然不了了之。最后,奥菲丽娅嫁给他人,平淡度过一生。
另一封情书,则是佩索阿以女性人格,假扮成一位驼背的姑娘玛利亚·若泽写给安东尼奥先生的情书。
另在不起眼的内册,收录有其他名诗。话说,果麦这本书设计得太华丽了,反而阅读感受不佳。
《忧梦集》
佩索阿的散文集。韩少功曾在 20 世纪 90 年代初将其翻译为《惶然录》而流传于世,又有译者译为《不安之书》。《忧梦集》为最新译本,译者张维民是最早翻译佩索阿诗歌的译者之一。与其他译本曾参考英语翻译版为主不同,直接从葡萄牙语版本翻译,并且结合最新研究,略有增补。
书 59:《我们能否改变潮水的方向》
陈楸帆的第一本科幻随笔集,欢迎对科幻创作背后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入手。
我在《成长的心智》后记中,向楸帆这本书致敬了:潮起潮落,时代的浪花一朵朵。有作家说,《我们终将改变潮水的方向》;也有作家问,《我们能否改变潮水的方向》?
有趣的是,《成长的心智》探讨的话题是人如何成为自己,楸帆新书封面则是:成为你自己,或许便是这个时代,我们改变潮水的唯一方法。
小说&童话&传记
书 60:《诗:原创剧本》(年度最佳)
电影《诗》的剧本书。如果说诗是在一个一点也不美的世界里追求美,那么诗到底是什么?作者李沧东的回答则是:
当我们问诗是什么的时候,其实是在问「人生中有这样那样的苦楚,那诗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之前是有这种限定条件的。在人们普遍的观念中,诗是歌颂美好的东西,但这其实也是因为人生并不总是美好,才赋予了它这样的意义,不是吗?不管是在人生中,还是在人生和诗的关系中,我们看上去平静无澜的生活中总是在发生着什么。我们总是觉得那些事与我们没什么关系,但其实是有关系的。
我先读的是《诗:原创剧本》这本书,才看的电影《诗》。这部电影拍得太好了。这是那种少有的,我看完剧本后,还能再观影的电影。
李沧东是真的将自己每一个作品都当作艺术品在雕琢。他的故事叙事、文采美感与视觉美感,三种认知能力,都是一流的。最终成为一流的电影视觉叙事大师。
同主题的电影,目前亚洲大概只有《诗》能与欧美的《死亡诗社》匹敌。两部都是伟大的电影,在我心目中,都是 9.9 分的电影。从《诗》与《死亡诗社》对比来看,欧美电影工业的水准略胜一筹。毕竟,《诗》在其之后。但《诗》的编剧应该是超过《死亡诗社》的,很亚洲很世界。
书 61:I’ve Been Thinking
曾给丹尼特的经典著作《意识的解释》作序,未曾想到,他于 2024 年不幸离世。而那段时间,正好在读他刚出版不久的英文自传:I’ve Been Thinking。
这是丹尼特的自传,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丹尼特如何走上哲学家的道路。丹尼特的父亲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历史学家和间谍。丹尼特五岁时,父亲在执行任务时不幸丧生。父亲的好友谢尔曼·拉塞尔和祖父照顾他成长,丹尼特在学校学习,并培养了对音乐、雕塑和哲学的热爱。
丹尼特一路顺利,先在哈佛跟随奎因学习哲学。大学毕业后,他与一生的伴侣苏珊·贝拉米(Susan Bellamy)结婚。之后,两人前往牛津,丹尼特开始跟随赖尔学习,在此期间确定了自己一生研究的方向:意识与自由意志。博士毕业后,赖尔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于是 27 岁的丹尼特,不经面试或资格考试,便获得了一所大学的教席。
第二部分,丹尼特交替讲述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教学工作与一家人在农场的日常生活。他先是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欧文分校与新家之间往返,后来前往家附近的塔夫茨大学任教。教学、思考、劳作,丹尼特并未将它们割裂,而是相互促进。
第三部分,丹尼特回顾了自己如同奥德赛般的人生经历,既有与多位好友的往事,如侯世达、约翰·布罗克曼、马文·明斯基、理查德·道金斯等人,也有他在世界各地讲学、旅行期间的趣事。因为非常喜欢翁贝托·埃科的小说《玫瑰之名》,他多次接受邀请前往意大利。
最后一部分讲述了丹尼特的竞争。丹尼特一生在学术上做到了极致,独立开创了哲学研究的新领域,出版了二十多本书和数百篇文章,竞争始终伴随其中。面对大师,丹尼特从不畏惧。刚步入哲学领域,他便决定用几年时间挑战乔姆斯基,同时也挑战了自己敬仰的导师奎因。
对于「学术恶霸」,丹尼特从不回避。虽然一开始欣赏斯蒂芬·杰伊·古尔德的文章,并逐渐建立了友谊,但当古尔德提出错误观点时,两人展开了长达十年的论战。最重要的是,丹尼特始终与自己竞争。尽管极度自信,丹尼特始终反思:如果我错了怎么办?他始终保持逆向思考的习惯。
书 62:《埃德蒙·费尔普斯:我的经济学之旅》
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 Phelps)的个人传记,书中涉及 32 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书 63:《每条弯路都通向自我》
科学作家、神经科学家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的个人传记《每条弯路都通向自我》。
我在 2017 年的读书札记中,推荐过中信版的这本传记《说故事的人》。结果,今年换了个名字出新版,将我欺骗成功了,以为是他写的一本新传记。买来之后,才发现是原来的那本,只是换了译者。新版翻译的不错,值得推荐。
新版书名格外突出萨克斯的少数性别取向这个问题,其实不够妥当。英文原名是 On the Move: A Life,我们可以译为《在路上:我的一生》或《行进中的人生》都可以。《说故事的人》勉强可以接受,突出的是萨克斯的故事叙事之于神经科学的贡献。但弯路,这个有些过了。
育儿&教育类
书 64:《问世界:给少年的哲学入门书》
一本写给孩子的哲学入门书。我给这本书撰写的推荐语如下:
如果你曾经深思过「我是谁」、「真实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生活」这样的问题,那么《给少年的哲学入门书》将为你提供寻求答案的途径。
本书沿着哲学的三大支柱:形而上学、认识论和价值论,以清晰且易于理解的方式介绍了哲学的演变和发展。同时,书中融入了大量的思想实验,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哲学知识。这本书是一部理想的哲学入门读物,它向我们展示了哲学在我们追求美好生活和共同构建和谐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书 65:《学习的门道:探秘认知负荷理论》
这是一位高中教师写给教师们看的书,将认知负荷理论讲得极其清晰。对教育工作者来说,认知负荷理论也许是认知科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之一了。甚至可以这么说,所有的优秀教师都是管理认知负荷的大师。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 CLT)是由心理学家约翰·斯威勒(John Sweller)提出的。它认为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如果信息过多或无效,就会导致认知超载,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优化教学设计,减少无关信息,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第一部分:作者首先通过 ABCDE,介绍了什么是认知负荷理论。
架构(A):学习需要结合环境信息、长时记忆和有限的工作记忆(认知瓶颈)。通过对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和自动化处理,可以突破工作记忆的限制。
知识类型(B):知识分为生物学原发知识(例如:识别面孔)和次生知识(例如:操作电脑)。原发知识无需教学即可自然习得,而次生知识需要通过教学获得,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认知负荷分类(C):认知负荷分为内部和外部。内部负荷由教学内容本身产生,外部负荷则与无关信息有关。关键在于减少外部负荷,优化内部负荷。
知识领域(D):知识分为一般领域和专门领域。一般技能无法通用于所有领域,专门能力需要通过特定领域的知识积累来获得。
元素交互性(E):学习的难易取决于材料的内部交互元素数量。通过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可以降低交互复杂度,提高学习效果。
继而在第二部分、第三部分,分别围绕如何优化内部认知负荷、减少外部认知负荷,详细介绍了一些具体教学策略。例如,在优化内部认知负荷这里,可以预先教学、切块教学、排序和组合、专长逆反效应;在减少外部认知负荷这里,可以打磨表征方式(冗余、分散注意力、瞬态信息、通道效应);安排练习(样例、自我解释、自由目标效应)。
这本书薄薄一百来页,但写得极为清晰易懂,便于实际操作,推荐给每一位教师。
书 66:《打开心智之门》
师姐吴倩的书,心智化的科普著作。我为这本书撰写的推荐语如下:
如何理解人性?如果让我来挑选过去四十年科学界最重要的思想进展之一,那无疑是「心智化」。
自从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它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于人际、亲密关系以及个人成长等诸多领域的看法。如今,我非常开心地看到了师姐吴倩的新作。在书中,她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并应用「心智化」,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迎来更加清晰和谐的人生。
另一本翻译的心智化科普好书是《理解的心理学》。《理解的心理学》侧重心智化的评估及其在管理、教育等临床之外的领域应用。薄薄的一本小书,然而作者功底深厚,写得极为清晰。了解心智化理论,推荐必读。
小结
我在《聪明的阅读者》自序中写道:世界何窄,方册何宽。这句话其实还有另一种解读角度:没有阅读习惯的人,看到的世界就是那么一丁点儿,也许是永远走不出的家乡;也许是永远影响自己的原生家庭。
而那些热爱阅读的人,却能超越自己的出身阶层、原生家庭、毕业院校、工作经历、所学专业等等,看到一个壮阔无比的世界。
感谢阅读,让我看见一个更大的世界;同样期待你,爱上阅读,享受阅读。
阳志平
本文使用写匠创作,2025-01-15
往年读书札记总结参见:
2023 年:2023 年读书札记
2022 年:2022 年读书札记
2021 年:2021 年读书札记
2018 年:2018 年读书札记
2017 年:2017 年读书札记
2016 年:2016 年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