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慈怀读书会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专属中国人的新年仪式,绝美! ·  2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2024,“智人之上”是什么?|年度技术盘点 ·  5 天前  
慈怀读书会  ·  2025最好的活法:拒绝内耗,拥抱松弛感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慈怀读书会

并不是所有的慈善都是公益

慈怀读书会  · 公众号  · 读书  · 2016-12-01 08:18

正文

作者:林采宜

来源:林采宜(ID:GTJAlincaiyi)

编辑:慈怀读书会(ID:cihuai_dushuhui)


为什么中国的慈善如此单薄?


提出这个问题,一些人会回答:中国的富人,大多数缺乏善心,缺乏责任感。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中国社会的慈善阳光如此微弱,是因为富有阶层的为富不仁。


事实是不是这样?下面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我有一个同事,他的老家在湖南贫困地区的山村。有一年春节回家,去看望母校的老师,看到几十个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小孩子,坐在泥砖砌成的小土凳上听课,教室还是当年的样子,破烂的窗户,脏兮兮的泥墙,没有课桌、没有讲台,他心疼这些孩子,给学校捐了十万元,用来盖新教室。不到一天时间,这个消息传遍了全村。


第一个来他家看望他的是大姨,大姨说表哥的房子旧了,想修一栋新的,跟他借3万快钱。看着母亲为难的神色,他答应了,大姨千谢万谢,欢天喜地走了。大姨喝的茶还没凉,二伯也来了,二伯想到城里做生意,本钱不够,想跟侄儿借2万;接下来是发小,当年跟他最要好的小学同学拎了一只鸡上门,说经常来回奔波与村与镇子之间,想买台摩托车,跟他借2万……


最后,那些没借到钱的亲戚、同乡、同学个个都义愤填膺地骂他为富不仁。理由是:“你那么有钱,给村子里捐学校一掏就是十来万?却不肯借给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我们看着你长大,发了财,就变成无情无义……”



前年去西藏,在大昭寺附近和八廓街,经常看到一些很小的藏族孩子,眼巴巴地跟着游客,指望着施舍。陪我同行的是僧人告诉我,自从拉萨的旅游业繁荣之后,学校的失学率大大提高。


因为许多游客在停车休息或者参拜庙宇时,看到小小的藏童,衣着破旧,面有饥色,总是不忍心,经常顺手给孩子一元两元的钱,有些人和藏童合影之后,给些钱,然而,孩子回家把钱给了父母之后,家长发现,送孩子去学校上学,还不如让他们直接站在路边,站在游客多的景点,每天都能收到不少施舍。于是,越来越多的孩子被家长叫回来,弃学行乞。


是的,如果行乞能带来比劳动更多的收入,上学和劳动对他们都会失去吸引力,到目前为止,不少西藏幼童的弃学行乞,都源自于游客的这种随意施舍。


可见,不当的慈善,有时候导致的后果不是公益,而是公害。它,催生了不劳而获的贪念以及一个以消费他人同情心为主营业务的职业——行乞。前者如同事的亲戚老乡,后者如藏区的一些孩子。


2009年,有一篇文章红遍网络,叫做《高贵的施舍》,一个乞丐上门乞讨,文章的主人公让乞丐把砖头从屋前搬到屋后,给他20元工资,然后,让另一个乞丐把砖头从屋后搬到屋前,又给了20元工资,她给予乞丐金钱的同时,给了我们所有认一个重要的慈善理念:施舍不能鼓励不劳而获!



善良是人性,懒惰和贪婪也是人性。有劳动能力的人,掌心向上祈求施舍反映了人性中的懒惰和贪婪,给予其施舍,实际上纵容了不劳而获,并鼓励其他人效仿,甚至把“为富不仁”作为道德榔头,攻击不满足其贪欲的被索取者。


其实,富人有仁的和不仁的,穷人也有仁的和不仁的。跟别人索取,还索取得理直气壮,想通过别人的慷慨来满足自己不劳而获的欲念,是穷人的不仁。


两周前,互联网上公益平台“轻松筹”爆出丑闻,一德国留学生查出白血病,在网络上向网友求助募捐,帖子疯狂刷爆朋友圈,一夜之间筹资50万,之后有人揭发该同学家里有若干套房产没有变卖,且最初筹款目标为500万,是为了接受高端治疗而非救命需要。此后,又爆一绝症女子的丈夫和妹妹,同时在网络上发起轻松筹,且双方互揭筹款动机不是以治病为目的,民间互联网公益平台“轻松筹”瞬间变成了“轻松骗”。


当网友质询互联网公益平台是否慈善捐助款项信息真实性进行过确认,且捐赠后善款的实际应用是否得到有效监督时,大家发现,公益平台在提取2%的善款作为商业收入之后,并无能力对募捐事由和当事人的真实性进行确认,且善款使用也处于没有监督状态。


可见,没有制度约束,缺乏监督管理的公益,已经成为骗子和贪婪的“穷人”消费社会公众善良,获取不当利益的一个陷阱,这种欺骗性求助的增加,从任何一个角度来看,都会加剧社会的“为富不仁”。


所以,不是所有的慈善都会促进公益,有一些慈善,滋长的是公害。



爱有纪律,慈善也有纪律。没有纪律的慈和善往往会纵容贪婪、泯灭自尊。


如果说,贫富不均是社会大肌体上的一条裂痕,那么,富人的慈善心肠和穷人的自尊意识,加在一起,如同医学上的止血夹,分布在两个阶层的裂口,使得他们之间可以交互,这个夹子,无论少掉那一片,都会失去缝合作用,导致两个阶层的裂口越开越大,彼此间沟壑越来越宽。


总体而言,中国目前的慈善如此单薄,既有正确理念的缺失,同时也有制度安排的缺位。社会的慈善制度是一把理性的刀,没有这把刀的护卫,善良如羊,落入贪婪的虎口,则尸骨全无。


我以为,慈善是对人性的温婉,自爱是对尊严的敬意,健康的社会既需要富者的仁慈,也需要贫者的自尊,两者缺一不可。


好的慈善制度应该让善良温暖自爱的弱者,而不是让钱财流向贪婪的穷人。


*作者:林采宜,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著名人文学者,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40人论坛特邀成员,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著有《底色》、《告别速度》、《假装思考》和《肆无忌惮》,微信公众号:林采宜(ID:GTJAlincaiyi)。

慈怀新书

《把生活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你入手了吗?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直达京东网购买页面。


当当、京东、亚马逊、天猫全国各大书店均有销售


回复“置顶”,小慈告诉你如何一键找到“慈怀读书会”。

回复“线下活动”,了解慈怀读书会线下活动最新通知



特别推荐:

这可能是最好的读书方式!

慈怀共读活动,每15天共读一本书!

战胜惰性,行动起来

和数万书友一起读书,一起进步


 在慈怀读书会菜单栏“报名共读

加入慈怀共读


↓↓↓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慈怀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