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据猿
关注大数据行业的最前沿资讯,分享最有价值的大数据深度文章,关注“数据猿”就是关注大数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数据派THU  ·  【ICLR2025】流媒体视频理解与多轮交互 ... ·  3 天前  
数据派THU  ·  Coconut:基于连续潜在空间推理,提升大 ... ·  5 天前  
数据派THU  ·  【HKUST博士论文】单视图图像的高质量3D生成 ·  6 天前  
玉树芝兰  ·  能反思的 AI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数据猿

目标宏大=焦躁和空虚?你可以试试“脚踏石思维模型”

数据猿  · 公众号  · 大数据  · 2019-10-22 08:00

正文

数据猿——大数据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数据猿官网 | www.datayuan.cn

今日头条丨一点资讯丨腾讯丨搜狐丨网易丨凤凰丨阿里UC大鱼丨新浪微博丨新浪看点丨百度百家丨博客中国丨趣头条丨腾讯云·云+社区




为什么人们感到越来越累,就是因为对所做的事逐步失去好奇心,只能靠着目标感来硬撑。过于宏大的目标可能会让人产生焦躁情绪,部分人在实现目标后可能会产生空虚感。


难道是设立目标这件事错了?传统观点“只有设置了目标,才能成功”的目标模型或许影响了我们的判断能力。


今天这篇文章为你提供另一种思路——与僵化的目标模型不同,“脚踏石(stepping stone)模型”的践行者总是保持着人类最原始的热情和好奇心,这样做事往往会感到轻松和幸福。


当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激发好奇心的同时也要合理控制它。好奇心过滤器就是个很好的办法——找出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透过此文,希望你能放开自己“应该做什么”的思想束缚,留些空隙来追求自己真心感兴趣的事物:)




以前,我总认为没有雄心勃勃的清晰目标是一个人的缺点。现在,我清楚地知道,只考虑目标会导致很多问题。

就像乔布斯说的:“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雄心勃勃的目标会带来哪些问题?

问题1:对目标的执着会导致思维的狭隘

目标的悖论是,那些非常执着地追求目标的人,由于他们太专注于寻找想要的东西,因此不善于在追求目标的旅途中发现其他机会。

问题2:追求和实现许多目标会让你感到空虚

我们总以为目标会改变一切,但有时候你的目标可能是空洞的,来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和他们所做的牺牲。

比如迈克尔·菲尔普斯和老虎·伍兹,他们俩都是历史上最优秀的运动员。他们完完全全遵循目标所设定的剧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了运动员生涯,为之进行了数万小时的刻意练习,在过程中全身心投入,最终实现了最雄心勃勃的目标。然而,他们最后却感到空虚。

菲尔普斯曾公开表示:“每届奥运会结束后,我都觉得自己陷入了严重的抑郁状态。我不想再从事这项运动了,我甚至不想再活下去了。”

老虎·伍兹一再无视身体某些部位给他发出的健康警惕信号。如今,他将不得不在痛苦中度过余生。他对妻子的欺骗毁了他的婚姻。在一本关于他的传记中,我们看到,如此专心致志地实现运动生涯的目标并没有给老虎伍兹留下空间,来让他对自己做更深入的研究,或者与最亲近的人建立更深厚的关系。

问题3:一旦你设定了目标,它就会变得陈旧

设定目标之后会发生两件事

  • 你变了
  • 这个世界变了

当你设定一个目标时,你常常会默认自己不会有很大的改变,世界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变。其实并非如此

如果你设定一个10年的长期目标,并沿着这个目标一直走下去,5年后的你可能会觉得自己被困住了。时间、金钱和精力的沉没成本是如此之大。然而你已经对这个目标做了公开的承诺,你身边的许多人仍然珍视这个目标。因此,你很难放弃这个目标。

此外,你在通往未来的路途中会遇到现在不敢想象的新机会。

问题4:宏大目标会让你感到不安全

首先,大多数人倾向于设定宏大的目标和具有挑战性的deadline,从而挑战自我。

问题是人们会自然而然地低估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时间,但这是一个大目标,而且很可能是你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计划谬误”。

但就算你意识到计划谬误,它所花的时间仍然比预期的要长。这就是著名的“霍夫施塔特定律”。

由于计划谬误和霍夫施塔特定律,你越达不到这个目标,你就越觉得不安全,就好像做错了什么似的。

问题5:追逐目标会减少学习的收获

当涉及到学习时,一些研究表明,设定绩效目标可能适得其反。例如,当你把你的目标设定成在考试中得A时,你最终可能会为了考试而学习,而不是为了学习东西而学习。

问题6:宏大目标实际上会让你觉得缺乏动力

追逐目标甚至会导致拖延症。当你设定一个宏大的目标时,你不可避免地会在脑海中勾勒出前方的道路,而科学表明,这段通往宏大目标的旅程会让你的动力日渐匮乏。

  • 从0到1的阶段:你要走出你的舒适区,迈出第一步可能会让你感到胆怯。

  • 还不错的稳定阶段:当你在任何学科上取得的成绩还不错时,就很容易随波逐流。例如,你最近一次试图有意识地提高驾驶或打字水平是什么时候?

  • 下坡阶段:当最初的兴奋感逐渐消失时,你看不到隧道尽头的光明,这时很容易放弃。

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更好的目标设定,比如短期目标来解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相信,很多这些问题是目标设定模型本身所固有的。

在《伟大为何不可计划》( Why Greatness Cannot Be Planned)一书中,Uber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创始成员Kenneth Stanley和Joel Lehman以好奇心为起点,提出了一种成功和创新的全新模型。



脚踏石模型和好奇心

Kenneth Stanley和Joel Lehman等研究人员发现,最有效地解决我们在现实世界中遇到的棘手又复杂的问题的途径,并不是那些基于设定目标、衡量进展、然后在完成时检查每个里程碑的途径。

目标虽然功能强大,但却适合于短期任务,即当你现在的位置,和你想要达到的位置之间的路径是清晰的的时候,可以采用设定目标的方式

所以,如果目标模型不是实现雄心勃勃的创造性壮举的最佳模型,那么什么才是最佳模型呢?

Stanley和Lehman将这种新模式描述为“脚踏石模型”

脚踏石模型有助于探索你不了解的内容


脚踏石模型的三个关键

与目标导向不同,脚踏石模型的践行者总是保持着人类最原始的热情和好奇心。他们总是聚焦在眼前的脚踏石上,这些脚踏石为他们提供着最新奇的前进方向,即使不确定未来这些脚踏石会带来怎样的回报。

人们对新奇的追求促使他们进行跨领域的学习。然后,站在新的脚踏石上,他们再次跟随自己的发现去寻找最新奇的道路。按照这个模式,从一个脚踏石跳到另一个脚踏石。

对于在目标模型中长大的人来说,这种思维模型是违反直觉的,他们会想:

  • 如果不断走那条最新奇的路,不就是漫无目的地地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而无法取得任何真正的进步吗?

  • 如果不断走那条最新奇的路,不就成了一个毫无目的的流浪者?

新奇可能听起来过于简单,但它实际上却非常强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新奇是发现伟大脚踏石的捷径

当你刚开始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可以通过简单的尝试和试错轻松获得新奇感。举个例子,假设你以前从未读过一本关于改变习惯的书。因此,当你读第一本关于习惯的书时,即使书的内容很平庸,这本书也很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

然而,当你逐渐变得更专业时,新奇的东西就更难找到了。例如,当你读了10本关于改变习惯的书之后,你要做的不是读第11本关于习惯的书,你可能需要在另一个你一无所知的学科中寻找,然后看看它是否有能够应用于改变习惯这件事本身的创造性想法。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五家公司的创始人都是通才。埃隆·马斯克对此进行了详述:“很多人花了很长时间试图解决一个行业的难题,他们不会问: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别的解决方案应用到这个行业?这种思维方式是非常强大的。”

或者这样说:当你追求新奇的事物时,新奇事物就会变得越来越难找到。这种困难迫使你采用新的、更复杂的思维方式来寻找新奇事物。这种更复杂的思维方式能帮你实现突破。

Stanley和Lehman这样解释道: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新奇感和趣味性不断地使新事物成为可能,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复合效应。因此,通过寻找新奇性而不是寻求最终目标,你获得的奖励是——一条通向未来的无止境的脚踏石链,因为新奇性会带来更多的新奇性。它不是把未来当作一个目的地,而是把未来变成一条路,一条充满未知潜能的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