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毛选》? ·  21 小时前  
青年文摘  ·  你第一次思索死亡时,几岁?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朱白:所有作家里选一个最恨世的人,就选他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9-13 17:11

正文


| 朱白


不能说大家对于一直想着“诋毁”人类的库尔特·冯尼古特始终饱含偏见——比如一直没有让他拿到那个曾让他嘟嘟囔囔念念不忘的诺贝尔文学奖,还比如无论在他生前死后他都算不上最顶尖的那种作家,等等——但确实包括读者和出版行业人士或者专业评论家在内,真的都未曾给予他应有的那份尊重和认知。

论成名,冯尼古特属于他那一代作家中早早就功成名就且被写入文学史和教科书的作家,但也始终就那样了,他既没有约瑟夫·海勒畅销和被更广泛的读者接受,也不及托马斯·品钦等人那样更得评论家欢心。作为美国二战后黑色幽默鼻祖级作家,冯尼古特作为小说家所蕴含的能量要远远超出我们已达成共识的那些。无论是在戳穿人类虚伪、虚无本质上的做过努力,还是在恐惧之后诞生出来的那种浓郁末世情节的刻画和营造上,他都对后世艺术家影响无限。

也许是冯尼古特不满那些基于科学和现代伦理上的预言,他才采用了一种看似科幻的手法,对于他熟悉的世界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诋毁和下魔咒般的勾勒。

这部新出版的简体中文版《闹剧,或者不再寂寞》,原版在美国出版于1976年,跟他以往被人熟知的《冠军早餐》、《时震》类似,借助一个科幻的外壳,表达了作家本人的野心和怨念。所谓野心正是孜孜不倦地传递一种浓烈的厌世情绪。这个世界没什么对不起我的,只是它太无聊了,不如就此完蛋——这可能就是进入冯尼古特几乎所有作品的一把钥匙。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你知道发生了什么,所以也不难理解冯尼古特在这部小说中注入了那么多对于遥远中国的想象。



地球因为重力失控而即将毁灭,而人类在这最后时刻的种种表演和情绪的释放,正是冯尼古特要通过这部小说来展现的。美国总统威尔伯,原本是一个聪明过人的双胞胎中的弟弟,在他荒谬绝伦的一生中,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正好映衬了这个末日的世界。古怪的童年,匪夷所思的姐弟情,叛逆的对抗,执政时的一意孤行,与国人挽手步入末日的情绪,这些荒诞的场景变得异常突兀的同时,也相当程度地越来越耸人听闻。冯尼古特笔下的世界糟糕透顶,而且一切毁灭除了有现代科技的推波助澜之外,更重要的是基于地球的周期本质。换言之,任凭你我如何努力,也无法阻止一点这个星球的周期运行;也任凭哪个时代最发达的大脑如何转动,也无法让最终的末日推迟来临。

当然,冯尼古特不提供任何情绪化的悲观,他要带领他的读者一起去嘲笑那些愚蠢,以及在与愚蠢一同欢歌起舞的过程中萃取出那一点点的快乐。

冯尼古特在他那奇思异想的古怪脑袋中,一直替人类操着心,他说:“古代肯定有某段时间的重力很弱,以至于人们可以用巨大的石块玩掷骰子……重力随时都有可能再次变得起伏不定,就像风和冷热,暴雪和骤雨。”他还说:“全世界的人都是一样的人,都是昨天才刚刚迈入文明时代。”他就是这样用一句废话冻结了那些流行的鄙视链,不管处于高端还是低端的人,本质都是一样的人,文明也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用来绞杀异类(不文明)的武器。冯尼古特总是一有机会就表达他的那些世界观,他用他那些“反动”观点来撩拨他的那些读者。没错,这也是读者用来分辨他是否喜欢一个作家的重要条件。

在《闹剧,或者不再寂寞》中冯尼古特还塑造一个不那么重要的角色,即主人公美国总统的母亲。她出生在优越的家庭,同时也嫁到了一个可以门当户对的优越家庭,但是在家庭幸福的过程中,却不幸生了一对怪异的双胞胎姐弟。他们畸形,扭曲,变态,让这对上流社会的夫妻非常难堪。在姐弟出了一次又一次洋相,并造成家人无法忍受的不堪之后,母亲终于“咬牙切齿地直接突出了他所恨之人的名字”。姐弟是母亲的亲生子女,却因为他们自己无法改变的现实遭到了母亲的恨,这种恨的叠加让母亲拥有了一个完整的人类形象。

人类通过自己的双手,动用一切思想、情绪和手段来营造爱情的美好和生理的愉悦,然后对这样状态下的产物随之报以了最为恶毒的诅咒,用“恨”来完成了他们对这个世界、对自己的一种深刻背叛。然而,这种背叛又势在必行,换言之,人类都通过这种一次次对自己、对这个世界痛下杀手,才能完成对于自身的超越。幸福往往在“恨”过之后。没有残忍和毁灭,也就没有了许多我们视之为美好的生活。还有比这些更虚伪和残酷的吗?


二战中的冯尼古特


冯尼古特非常残酷或者说绝望的是,他用一位伟大物理学家的遗孀来袒露一个关于“生死”这样哲学命题的一个思考。遗孀说她丈夫在临死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发现——我们所有人在死后所进入的世界的实质……是一个乏味之极的世界。首先物理科学家发现人在死了之后确实有一个世界存在,但这个世界并非我们一直想象中的天堂地狱或者超生轮回之类的,而是一个“乏味之极的世界”。这样的发现的确“揭露了宇宙人类境况极其之绝望”。对死后的那个世界的想象,是活着的人的最后一点侥幸,可以说,连这个冯尼古特都不打算给你了。

威尔伯总统在他的执政生涯晚期,也就是美国行将毁灭的最后,他还发明了一个重新划分人群的方法。在姓名中间加一个名字,随机抽取,抽到相同的人即为亲人和族人。人们可以就此重新来选择自己的出身、家庭和爸妈兄弟姐妹。冯尼古特用中间名字来重新制定了人类的精神世界,进而又让人类在一场地球上的重力失控灾难中失去了对物质的欲望。如果要在诸多知名的古今中外作家中,评选出来一个对现有世界恨得最彻底的作家,那应该非冯尼古特莫属了。

冯尼古特在小说中还讲了一段小插曲。丈夫在揍了自己的妻子一顿之后,企图过来用语言继续教育一下刚刚被揍痛了的妻子,却被一名骑兵的长矛刺穿了,此时,已成为寡妇的女人总结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永远不要结婚”。他将结婚或者人类其他那些已有的约定俗成的规则次序、习惯、行为模式,看成是一桩桩悲剧的细微根源。还有比冯尼古特更反人类和厌世的吗?

小说的最后,那个孪生的姐姐在死后的那个世界对自己亲爱的弟弟发来召唤:“这里是永恒之地。永无尽头!你现在所在的地方从时间上来讲不值一提!那就是个笑话!你赶紧打爆自己的头!”这是死的召唤,同时也是人类对死这件事本身的绝望。死不再能够成为那个所谓解脱的渠道,因为死之后还有一个无休无止的“永恒之地”等着你。

从人类的意识形态极致来说,冯尼古特用他那不够严谨的哲学思维和相当含糊的科幻手法,将之再一次地穷尽了。人类毫无希望,这是十年前去世的冯尼古特在他那丰满的八十五年的生命里,反复告诉给我们的。但对于这样一位相当于人类精华的作家来说,迄今仍没有一部全集出版,这对于不管持批判态度还是热爱态度的你来说,都是一种损失。开头所说的“偏见”看来一时半会儿还得不到改善,不过,这也许正是冯尼古特想看到的。

(本文原标题:《冯尼古特早就预言了人类毫无希望》)

题图:冯尼古特和他的小狗


【作者简介】

朱白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书评人,专栏作家,评述作品包括外国文学等诸多领域。


【精华推荐】

用犬者眼光捕捉世界荒诞

军中乐园,猎奇者的色情素描

每个人都没法真正安身立命


 ·END· 


大家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