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枪稿
汇聚媒体精英智识,每天发表电影相关之深度评论。
51好读  ›  专栏  ›  枪稿

这可能是今年最厌男的一部电影

枪稿  · 公众号  ·  · 2018-10-10 20:48

正文


去年是《嘉年华》,今年是《找到你》。


都在讲述不管什么出身、不管什么阶层,中国女性都困在绝路上。


而男人,则是构成这个悲惨世界的主要原因。


无论这一论述是否正确,起码这种激烈决绝,都是中国文艺里罕见而珍贵的。



《找到你》,身为母亲为什么会如此绝望


文| 侯虹斌


作者简介:历史小说作者,专栏作家,媒体从业者。



本来以为这是一部妈妈寻找被拐儿童的片子,想象着里面溶汇深深的母爱和各种催泪情节。但看下去,我发现不是。这不是一部讲孩子的电影,它是讲女性的。它谈的也不是母爱,而是女性的绝望。它甚至不那么煽情。


《找到你》,由姚晨和马伊俐主演,讲述了一个保姆拐走了女律师的两岁大的女儿,女律师疯狂地去找女儿,却在寻找的过程当中,发现了这个保姆的人生轨迹,竟是如此仓惶。两个女人的命运,在这里交汇。


1


在影片刚开始的时候,女律师李捷,代理了一个有钱人的离婚案。有钱人的妻子朱敏,名牌大学毕业,很快结婚生孩子,然后辞职回家带孩子,全身心放在孩子身上。结果,这个富人在孕期出轨,要离婚,还要把朱敏净身出户,并剥夺她的抚养权。


理由就是,“朱敏没有工作经验,不具备太强的赚钱能力,不适合孩子成长”。而且,因为丈夫的长期出轨,她压力极大,不得不去看精神科医生,这又成了她“不配有抚养权”的铁证了。


为了孩子什么都付出了的朱敏,最后却什么也得不到


朱敏不服,她放弃好工作、高学历,全心全意为了孩子,她是一个好妈妈,她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忽然间一无所有,连孩子都没有了?


女律师李捷,在朱敏向她求情时,她冷冰冰地说:


“你在四年前辞职当全职太太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这一天。”


“你知道我为什么努力工作挣钱吗?我就是不愿意自己变得跟你一样,什么都没有,连自己的孩子都留不住!”


然而,与此同时,李捷也在与前夫争夺女儿抚养权。孩子出生没多久,她就丢给了保姆,自己赶回职场继续拼事业,为了以后能给女儿更好的生活。她一直声称,经济独立是她能给自己的最大安全感。


结果,前夫和前婆婆斥责她只知道工作,不配当妈。对方的律师称:“李捷一直忙于工作,从未尽心照顾过孩子,无法履行当妈的监护义务。”要把她的抚养权抢走。


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打拼,却成为丈夫和婆婆攻击的理由


滑稽吧?


这两个女人,还都算是不缺钱的中高阶层女性;但一旦有了孩子,就进退失据。如果重心是为事业为工作,那么就可能像李捷一样,丈夫出轨,婆婆不满,嫌她不是个好妈妈,嫌她“现在你还像个女人吗?”


如果重心是孩子和家庭,那么就可能像朱敏一样,丈夫出轨,当她傻子,把她剥夺得干干净净赶出家门,孩子也没有了,因为你没有工作能力。


对,这两个妈妈,没能做到“事业与家庭”平衡,所以惨败;但她们的丈夫大获全胜,吃人可以不吐骨头,是他们很棒,做到了“事业与家庭”平衡吗?当然不是。朱敏的丈夫从老婆孕期开始一直在各种偷腥出轨,哪里还有时间带孩子?李捷的丈夫,是个十足妈宝男,他要孩子抚养权,也是因为“我妈说要”,“你去跟我妈说”,连跟老婆离婚都要妈妈来谈判,他自己的想法是啥?这样的废物点心,还能干嘛?


原因就是,男人可以不生孩子、不养孩子、不管孩子,但孩子就天然是属于他们的,无须付出。而母亲们,要生孩子、要养孩子、要管孩子,还必须要上班、有事业、光鲜靓丽——但孩子还不一定跟她们有关。


没有选择,没有出路。


2


实际上,故事的真正核心推动力,是保姆孙芳。


有必要剧透一下,但看完剧透,仍然值得去电影院看。孙芳的命运,比上面两个女人还要凄惨得多。她嫁人了,但丈夫长期对她进行家暴,又经常赌博;她怀孕了,以为生了孩子就好了。结果,生的是女孩,而且有先天性胆道闭锁,需换肝进行配型。孙芳的丈夫直接说不要孩子了。果真,他就消失了。


孙芳为了救女儿珠珠,当过妓女,卖过血,做过保姆,最后想出了拐卖主人孩子这一招……


孙芳为了自己的女儿倾尽所有


然而,珠珠还是死了。


这时,孙芳的丈夫出现了,向她敲诈了一大笔钱;又想强奸孙芳……


截然不同的生活际遇,也是孙芳与李捷聊互相不能理解的原因:李捷离婚,但居然不是因为挨打,孙芳不明白,丈夫都不打你了,你为啥还要离婚哩?


李捷更不知道、也不关心孙芳的生活如何,她在想什么。


底层女性的生存逻辑,更为可怕。首先,她们要养家、养老公、养孩子,包括提供丈夫的嫖资或还赌债;其次,她们要能忍受丈夫的殴打和虐待;还有,做家务和带小孩,毫无疑问又是完全是她一个人的事。一旦女儿出现重病,经济上无法支撑,那就真是女人的死路一条了。


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更为严峻


而孙芳的老公,全然享受这种婚姻生活:从此有老婆养着,有老婆提供性服务,有老婆操持家务,还可以随时揍老婆爽一爽,还能传宗接代;万一生下的小崽子不满意,直接不要就行了。日子真是美滋滋哩。


所以我说,为什么做妈妈有时让人绝望。孩子没毛病,但是,孩子的爸爸,罕见有同理心。最好的那一类父亲,不过是在你忙乱不堪的时候,答应“帮你”带一会儿孩子。——仿佛孩子是你全资的,他是隔壁老王路过帮忙的。


3


这部电影里, 孩子是不幸的,但真正承担这种不幸的主体,还是女性。


太多的妈妈,天然就是单亲母亲;而且,这个母亲在照顾孩子的同时,还还必须跟父权缠斗,比真的丧偶惨多了。


这部电影描述了三个阶层的女性,互相不理解,每个人都像是孤岛。确实,也无法理解。每个如她们一样困在有了孩子的婚姻围城里的人,都被生活虐得体无完肤,有的连活下去都很艰难,有的已崩溃得自杀,生命力最旺盛的女律师还得面对职场性骚扰和前婆婆的进犯,她们还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我觉得,很难苛求她们再去倾听围城之外路边的哭泣声,并且理解关心别人,解决别人的问题。


每个女性挣扎在自己的困境,又如何互相安慰理解


女律师固然不能理解和关心保姆的悲惨人生,保姆又如何能理解女律师的苦?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


楼下一个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着留音机。对面是哄孩子,楼上有两个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边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当故事结束的时候,一切仍然回归到旧的轨道。


实际上,这些女性们,走向孤岛、走向孤独的原因,不在于她们之间不能互相理解和互相帮助,而是她们走进了婚姻,她们被困住了。 她们最后的方向,都在防御和对抗丈夫,保护孩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