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昌宝博士,中组部第十三批“国家青年千人”,2016年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负责组建“纳米离子学与先进能源材料”团队,诚聘优秀英才加盟。
朱昌宝博士具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本科就读于重庆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并以专业第一的成绩保送到厦门大学攻读电化学方向硕士,导师为杨勇教授(99年国家杰青)。厦大毕业之后,获得法国能源材料方向的第二个硕士学位(该项目由欧洲锂电联盟-ALISTORE主导,负责人为Prof.Jean Marie Tarascon和Prof. Christian Masquelier等),并获Erasmus Mundus奖学金资助。博士在德国的马普固体所攻读,导师是Joachim Maier教授(马普固体所所长、国际固态离子学学会主席)。博士期间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博士毕业后继续与Joachim Maier教授合作在马普所从事博士后研究。
朱昌宝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锂(钠)离子电池等关键电极材料的理性设计、可控制备与应用基础研究。特别关注储能体系中的缺陷化学,纳米离子学,以及离子输运与存储过程中的尺寸效应。其中对于磷酸铁锂缺陷化学和尺寸效应研究,静电纺丝与静电喷雾技术制备高性能电池材料,以及高功率与高能量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迄今为止,在《
Adv. Mater.
》,《
Angew. Chem. Int. Ed.
》,《
J. Am. Chem. Soc.
》,《
Nano Lett.
》等材料化学领域著名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27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top 1%)6篇,ESI热点论文(top 0.1%)1篇。第一作者论文中影响因子大于11的9篇,包括:《
Angew. Chem. Int. Ed.
》(2篇),《
Adv. Mater.
》(1篇),《
Nano Lett.
》(2篇),《
Adv. Funct. Mater.
》(3篇),《
Adv. Energy Mater.
》(1篇)。多篇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和卷首插图文章。SCI论文引用次数超过18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270余次。研究工作被《
Nature
》《Materials Views China》等作为亮点报道,已申请PCT国际专利及中国专利各一项。担任《
Adv. Funct. Mater
.》,《
Nano Energy
》等18种国际期刊的特邀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