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壹心理 ,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关注
文 | 张德芬
来源 | 张德芬空间( ID:tefenchangpublic )
“不较劲”的智慧
前些日子,我发了一个微博:
儿子从美国飞回来看我,这次他终于良心发现,要我去找对象了。
以前他一直担心我被男人骗(其实是怕瓜分遗产),但现在看我形单影只这么久,开始心疼我了,建议我去婚恋网站。
我说:不去了。
他说:为什么?
我说:单身男人都喜欢年轻女人,喜欢老女人的不是有目的,就是受不了我的成就,也可能我看不上。
儿子:那你喜欢什么样的?
我:最重要的是谈得来,但一定要真心以我为荣,又不攀附我,不和我竞争比较,不自卑。我就是公主,他做我的侍卫长就好了(我沉浸在幻想里)。
他突然说:那我去买保险。
我:啊?为啥?
儿子:这样万一我有意外,没有人照顾你,你至少有钱。(儿子啊!你是对男人没信心还是对你妈没信心呐?)
这条微博引来各式各样的留言,我觉得挺好玩的,就给儿子看。
后来他说,“有人说我坏话(其实只是说他太粘妈妈),我不高兴,想要骂回去。”
他看到自己的反应了,而且没有被拉跑,只是口头上埋怨,而且愿意跟我分享,我很欣慰。
我跟他说,“完全陌生的人,他不了解你就随意留言批评你,这样的人值得跟他生气吗?”
他想想,也觉得不需要。毕竟我们的时间、精力有限,要花在对的地方。
我说,你用这个机会去扩大自己的心量,让自己成为内在更为宽广的人,不就是利用这些人在完善你自己?这样一来,我们就把敌人变成老师了,让他们来教会我们一些东西吧!
被骂、被批评,然后生气,是很多人的心理模式。如果不去干预这个心理过程,我们会疲于奔命地,和那些批评我们的人较劲。
就拿我来说,每天在公众号后台、微博、抖音上骂我的人真是不少,如果我认真了,不是早就气死了。
我把这些人,都当成来教导我的老师,让我的气量更宽,能够承载更多的东西。我是有愿心为众生做事的,不去和那些不能理解的人计较。
我们更深入地看一下这个过程:
如果对方批评你的事情是真的,比如说我儿子挺粘我的,这件事是真的。
他会生气的原因就是:在他心里,他也不太接受自己太粘妈妈这件事,被别人指出来了,所以不开心。
这个时候我们可能要去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在批判的声音,而不是责怪那个外在的人。
如果他说的不是真的,那根本就是无聊说瞎话而已,何必在乎?
但我有经验,我知道,在被诬陷而自己问心无愧的情况下,我在乎的是批评者背后满满的恶意,让我觉得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如果我愿意去面对自己内心那份不安全感,也就不会在意别人无端的恶意了。
然后儿子跟我说,他和女朋友有一个小的争执。他去香港看她,但是她刚好有个考试没办法陪他,于是他和其他朋友约了吃晚饭,忘了告诉她。
小女生前一天才知道这件事,就不高兴了,嘟囔了几句,儿子嫌她烦也没好脸色回应。
我告诉他,亲密关系中这样的小别扭,无一不是在讨爱。你是男人,你要承担起责任,告诉她你错了,忘了知会她,同时说你很爱她,抱歉了。
“之后”,我说,“你还可以跟她说,你是想要爱,所以觉得我跟别人去吃饭没告诉你,是不爱你的表示。可是你用这种方式表达并不好,只会造成我们的争执,你最后也无法得到你想要的爱”。
我儿子女友也是个很明理的女孩,我相信她能听得进去的。我们的时间宝贵得很,一定要用在值得的地方。
因为这种错误的思维方式(你不告诉我就是不爱我),以及无效的表达方式(你让我失望、感到不被爱,我就生气,用抱怨的方式告诉你,我不喜欢你这么做),只会造成两个人的不愉快,又不能达到你真正想要的目的,不是浪费时间和能量吗?
当这个过程、后果非常清晰明了以后,聪明的人都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其实,改变这个心理过程非常简单,我们来复盘一下女孩的感受:
“你来香港看我,虽然我忙,但你没有告诉我,就跑去和朋友吃饭,这表示你不爱我,不重视我。”
这个简单粗暴的理论,其实当然是错误的。但是我们的脑袋为什么做这样的结论?
因为我们内在有一个“不被爱”的模式,也是一个旧的创伤,它随时等待机会发作,急切地要找一些事和人来“挂靠”。
所以这个摆在眼前的机会我不会错过的,我的创伤立刻被碰触了,我不被爱,这个多年的旧痛,被你一下子戳中了,我不找你麻烦找谁麻烦?
问题是,这个创伤的源头,不是你的男友,而是你小时候的经历,应该是来自父母的。
一定有一些人在这种同样的情况下,不会觉得男友不爱她,不尊重她,当然更不会生气——这些人是没有“不被爱”的创伤的人。
当我们看清楚源头是在自己身上,其实与对方无关的时候,我们可以回到自己内心,去安慰那个受到遗弃的孩子,并且告诉她,你的痛苦和眼前这个人无关,而因为你爱他,这个创伤被启动了,你刚好可以用这个机会去疗愈它。
当你看到,他的爱和这个行为毫无关系,而是你的解读造成了自己的不愉快,你对他的怒气和责怪就不会这么大了。
这个时候,你可以告诉你的伴侣,你内心因为这件事情受到的冲击和痛苦,你是在展现你的脆弱,而不是凶巴巴地骂人,对方也能体会到你那个多年的痛,出言安慰你,让你对他的爱有信心。
甚至你也可以知道,当初父母的一些举动,让你感觉不被爱,可能也是个误会。父母只是按照自己的性子为人做事,哪想得了那么多。
这样,你多年的旧伤可能就得以抚慰,自己也成长了。你赢回了内心的力量,因为,你让那个受伤的孩子看到真相了。
我儿子是非常务实的人,一和他说这些他就懂了。
我很欣慰孩子跟我无话不谈,而且愿意听我说道理。这是他天生的个性使然,不是我多么会教导孩子。
不过,我在和孩子谈话的时候,背后的能量不是推销、强迫,自己也没有既定的议程(非要他听我的或一定要他怎么做),所以孩子也乐意聆听。
人生的智慧,谁不想知道呢?
- The End -
作者简介:张德芬。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张德芬空间( tefenchangpublic )。唤醒、疗愈、创造,在这里遇见未知的自己。转载需获授权。
为你推荐
本文作者张德芬认为:很多自认为修行很好的人,其实也过不了亲密关系这一关。
为你推荐由张德芬作序的《如何在爱中修行》—— 一本简单易懂又容易上手的爱情指南,送给在爱中遇到困难、不懂表达情感和需要的人。
作者芭芭拉·安吉丽思博士是当代个人成长与灵性成长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导师之一,已经影响了全球各地的数千万人。她书中指出了我们在爱中常犯的基本错误,教你改善关系的实用方法,提升爱人与被爱的能力,维持长久美好的亲密关系。
值得读推荐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