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知识即美德
苏格拉底时代的希腊城邦,智者学派的思想比较兴盛,人们都贪图无节制的个人自由和个人享受,造成社会公德缺失,世风日下,道德沦丧。于是,苏格拉底开始对这种现象提出批评,希望重建城邦公德,挽救日益衰颓的城邦制度。倡导人应该具备美好的道德(德性),“神把德性平均分配给每个人,使人人都具有德性,但是说人人都有德性,并非指现实的拥有,而潜在的拥有。……只有在理性的指导下认识自己的德性,才能使之实现出来。”(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所以德性的实现有赖于知识。于是他进一步提出“美德即知识”。具体的说,即美德是关于善的概念的知识。
在苏格拉底看来任何具体的行为本身并不构成美德,因为同一行为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能会有不同的首先含义。但是美德本身不会因每一种具体善行的相对性而失去它的普遍性意义。相反一种善行中所以是善行,是因为它分有美德的概念。只有这种关于一般的善的概念的知识才是美德。这样就使美德具有客观规定性,从而否定了智者的相对主义。评判一种行为是否是善,不在于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知,无意中做出的善行称不上有美德。由于一切善的东西都是对人有益的,一切恶的东西都是有害的,而人不会自己害自己,所以无人有意作恶,做恶都是出于无知。所以又得出知识即美德,无知即罪恶的结论。
苏格拉底哲学思想的影响
(一)苏格拉底对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
1、苏格拉底哲学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大苏格拉底派)的影响。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者。柏拉图是苏格拉底晚年最得意的弟子,曾在他身边学习了八年。后来在雅典建立了一所学园,在那里讲学,逐渐形成了柏拉图学园派。柏拉图说过:“过去和现在都不会有柏拉图写的著作。现在以他署名的作品都属于苏格拉底,被美化与恢复本来面目的苏格拉底。”这些话都可以反映出苏格拉底对他的影响之深。从苏格拉底那里他学到了研究从心灵人手来认识外部世界的基本原则,学到了反对智者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诡辩的基本立场,也学到了以普遍定义为认识目标的对话方法。他不但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而且还在深刻理解运用的基础上发展了苏格拉底的观点。他的理念论不但确定了心灵的内在原则、定义是什么,而且解释了为什么如此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弟子。在他的哲学思想中,都能明显的反映出苏格拉底的影子,可以说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思想忠实的信奉者。
2、苏格拉底哲学对小苏格拉底派的影响。
苏格拉底死后,在他的弟子中还形成了三个学派:犬儒学派,快乐学派和麦加拉学派。这些学派统称为小苏格拉底派。他们主要研究的是伦理道德的问题。
犬儒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安提斯泰纳和第欧根尼。这一学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思想提出美德就是如何控制自己的观点,抑制自己欲望的知识。
快乐学派的哲学家认为寻求快乐是人的最本质
得东西
,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他们把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这个命题理解为美德就是快乐的寻求。
麦加拉学派的创始者是欧几里德。他是苏格拉底最早的弟子之一。麦加拉学派的一个特点是把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和爱利亚学派的存在说结合起来。苏格拉底说美德就是知识。欧几里德认为这种知识只能是关于“存在”的知识,而唯一的“存在”就是至善,也就是美德。认为感觉是不可靠的,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在这一点上他们的看法与苏格拉底是一致的。
这些学派受苏格拉底的影响皆遵循苏格拉底的道德伦理观。他们都承认德是人生的目的,但什么是德却各有主张。
(二)苏格拉底哲学对近现代的影响
苏格拉底高尚的人格和不朽的思想,既影响着近现代哲学思想,在也对我们现实生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扛起复兴古希腊人文主义的大旗,受“知识即美德”的影响,喊出了“知识就是力量”口号。但丁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而具有美德的前基督教多神论者。拉伯雷把苏格拉底称为“哲学家中当之无愧的功臣”。把他当做是外表丑陋与内心完美相结合的典范。
十八世纪启蒙思想的传播也多借助苏格拉底的思想,他们把其用于对宗教神学、教会制度、旧制度和旧观点得批评之中。爱尔维修就认为,苏格拉底是伟大的思想家、理想的宣传者、世界的启蒙家,是各个时代、各民族的僧侣和祭祀所灌输的迷信和谎言的敌人。卢梭用苏格拉底的启蒙思想来反对基督教会及其思想体系,认为苏格拉底的美德是“最有智慧的人的美德”,苏格拉底让人们与诡辩哲学家斗争,并为其真理而死。卢梭他在自己的《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一书中高度评价苏格拉底的纯理性主义。可以说当时的启蒙哲学就是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