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星海情报局
关注“中国制造”的星辰大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  昨天  
闽南日报  ·  漳州“千亿双雄”,“来电了” ·  昨天  
芝能汽车  ·  亚洲车市 | ... ·  2 天前  
汽车金融大全APP  ·  对于主机厂来说,5 年 0 息的贴息成本是多少?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星海情报局

中国乘用车市场格局变迁二十年

星海情报局  · 公众号  · 科技自媒体 汽车  · 2025-01-10 12:13

正文


2024 年中国汽车工业捷报频传,多家自主品牌的汽车销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

不管是奇瑞、吉利、比亚迪这些中国汽车工业的老兵还是蔚小理、零跑这些新势力,自主品牌车企在 2024 年都收获满满。

比亚迪在所有自主品牌车企中表现最亮眼, 2024 年汽车销量达到了惊人的 427 万辆;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自主品牌的销量增长同样十分出色。

二十多年前,中国乘用车市场还完全是合资品牌的天下,自主品牌车企在夹缝中艰难生存。即使到了 2020 ,合资品牌仍然牢牢占据着中国乘用车市场利润最丰厚市场。

为什么到 2023 2024 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突然就逆转了合资品牌主导的市场格局呢?


2000~2020 年中国乘用市场格局

1:2002 年中国各轿车企业销量


2000 年前,中国乘用车工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合资企业推动的,合资乘用车企业生产的汽车完全主导了中国市场,中国乘用车的市场结构清楚地体现了这一点。

2002 年在中国市场销售的 112.4 万辆乘用车中,自主品牌寥寥无几,销量的 80% 甚至更高比例都是合资品牌。

2002 年中国市场销量最多的车型是桑塔纳( 19.4 万辆,市场份额 17.23% ),其次是捷达( 12.1 万辆,市场份额 10.77% ),排名第三的是天津夏利( 9.5 万辆,市场份额 8.49% )。

销量较大的自主品牌汽车只有奇瑞( 5.0 万辆,市场份额 4.46% )和红旗( 2.7 万辆,市场份额 2.37% )。

为什么当时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会完全被外国汽车巨头主导,根源在于中国乘用车工业的基础实在太过薄弱。

1980 年中国乘用车的产量不到 1 万辆,中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是上海汽车制造厂,年产量最高只有 7000 多辆。

第一汽车制造厂虽然设计制造了高档的红旗轿车,但是从 1965 年投产到 1981 年一共才生产了 1520 辆。

改革开放后以一汽、二汽和上汽为代表的国有汽车企业发展的重点是合资企业的产能扩张和引进车型的国产化,还没有时间顾及创建自主品牌。

除此之外,中国其它自主品牌创建的时间实在是太晚了:吉利集团 1997 年才进入汽车产业, 1998 年首辆轿车下线;奇瑞汽车同样创建于 1997 年,首辆轿车 1999 年才下线;比亚迪则一直到 2003 年通过收购秦川汽车后才得以进入汽车产业。

2 2006~2020 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合资品牌在 2000 年前完全主导了中国乘用车市场,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 2020 年。即使考虑了诸多非主流的乘用车车型,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也基本都在四成以下。如果只计算轿车和 SUV 两种主流乘用车车型,那么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则更低。

2016 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份额只有 16% ,而且主要集中在售价 10 万元以下的低端小型车,中级轿车和高级轿车市场几乎完全被合资品牌垄断。

2016 年,中国自主品牌 SUV 的市场份额 53.4% ,是唯一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超过合资品牌的主流车型。


2020 年,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 774.9 万辆,市场占有率只有 38.4% ,已经连续 3 年下降。

2020 年中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 195.2 万辆,占轿车市场份额的 21.0% 。中国自主品牌在轿车市场的竞争力最弱,在最畅销的 10 款轿车中自主品牌只有吉利帝豪上榜。

2020 年中国自主品牌 SUV 销量 468.7 万辆,占 SUV 市场份额的 49.5% 。中国自主品牌企业抓住中国消费者对 SUV 车型的偏好,及时推出了适应市场的 SUV 车型占领市场,并带动了自主品牌整体市场份额的提升。

中国自主品牌销量最好的细分市场是 MPV 2020 年自主品牌累计销量 72.4 万辆,占 MPV 市场份额的 68.5%



2020 年,中国自主品牌销量超过 100 万辆的企业有上汽、长安、吉利、东风和长城,其中上汽销量 253 万辆,其它四家公司的销量只有 100 万辆左右。

2020 年,合资品牌销量超过 100 万辆的企业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东风日产四家,销量最高的一汽大众是 207 万辆,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销量都在 150 万辆左右。

此外合资品牌牢牢占据了高端市场,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的销量都在 60 万辆以上。


中国自主品牌要如何才能实现突破呢?

相比拥有强大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和资金优势的国际汽车巨头,民营汽车企业以及国有汽车企业设立的自主品牌发展起来困难重重。

中国自主品牌要如何才能实现突破呢?

3 :中国乘用车产量结构


自主品牌车企的机会来自市场的变化中,不论是技术变化还是消费者偏好的变化,把握住变化才有发展的机会。

自主品牌的第一个机会来自中国消费者对 SUV 车型的追捧。国际汽车巨头的领先优势主要集中在轿车领域,他们在中国投放的 SUV 车型并不多,这成为了中国自主品牌的第一个机会。

中国 SUV 车型的产量从 2008 年开始起步,此后的增长速度显著高于轿车,在 2021 SUV 产量超过了轿车。

自主品牌很好地把握了 SUV 的计划,纷纷推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自主品牌中不仅有长城汽车这样几乎只生产 SUV 的汽车企业,奇瑞、吉利、广汽、长安等自主品牌最畅销的车型几乎都是 SUV 车型。

正是凭借着 SUV 车型的销售热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赚到了第一桶金,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4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

自主品牌的第二个发展机会来自汽车工业的技术革命:电池电动机取代发动机变速箱成为汽车的驱动系统。

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使得国际汽车企业失去了长期积累的在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等领域的技术优势,而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化等新技术上不仅没有优势反而处于劣势之中,无法与中国企业竞争。

技术革命对国际汽车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这些巨头在技术革命中都步履迟缓,这可能颠覆全球汽车工业的格局。

新能源汽车革命发生在 21 世纪的第二个 10 年, 2010 年前后比亚迪的 F3DM 和特斯拉的 Model S 汽车先后交付。

在燃油车时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落后了西方国家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不仅丝毫不落后,甚至领先绝大多数国家。不仅比亚迪早早就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以蔚来、理想、小鹏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新势力在 2015 年前后先后成立。

2020 年中国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首次超过 5% ,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迎来了爆发,真正让中国领先进入了新能源汽车时代,华为、小米的加入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发展高潮的来临。

2020 年后,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显著加速: 2021~2023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达分别快速增长至 13.9% 26.3% 35.2% ,到 2024 12 月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甚至超过了 50%

5 :主要合资品牌销量对比


以大众、丰田、通用汽车为代表的国际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时代转型缓慢,这些汽车企业至今都没有推出任何有市场影响力的车型,这给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留下来巨大的市场机会。

2023 2024 这两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甚至主动发起了价格战,进一步蚕食国际汽车巨头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和汽车售价在 2024 年的快速下滑使得国际汽车巨头在中国市场迅速面临生存危机。

除了丰田所有合资品牌 2024 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相比 2020 年都出现了大幅的下跌,上汽通用的销量减少了 70% ,东风日产的销量减少了 43.8% ,东风本田和广汽本田的销量均减少了 40% 左右,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的销量减少了 20% 左右,只有丰田勉强保住了销量水平。

6 2024 年中国乘用车市场份额


在新能源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 2024 年进一步提升。

2024 年前 11 个月中,除了 3 月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都在 60% 以上, 2024 年全年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必定超过 60%

2024 年是中国汽车市场价格战十分惨烈的一年,合资品牌即使大幅降价也依旧无法维持其市场份额,大众、日产等国际汽车企业已经陷入亏损。

从各月份的变化趋势来看,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还在不断提升, 10 月和 11 月两个月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接近了 70%

国际汽车企业的竞争力在短期内看不到改善的迹象,自主品牌的新产品则不断推出, 2025 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高,达到 75% 以上都很有可能。


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企业不仅在销量上实现了突破,在汽车销售价格上更是实现了重大突破。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