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的风刮到了动力电池。
11月下旬,108位股东准备把一家动力电池上游材料商——金力股份卖给广东国资。
金力股份是一家专注于湿法隔膜研发的公司。2021年获得比亚迪的投资。
2022年底开始筹备IPO,并在上市前获得小米、北汽、摩根斯坦利等重量级机构出资,背后共汇聚了58家机构投资者和50位自然人股东。
原本金力股份将以131亿的发行市值登陆科创板。
事与愿违,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突如其来的专利诉讼,打断了公司的IPO之路。
在转战港股无果后,佛塑科技抛来的橄榄枝,终于让创业团队和投资人看到了退出的希望。
收购股权
先来看看佛塑科技开出的价码有多大诚意。
根据11月14日晚间发布的公告,佛塑科技拟向袁海朝(公司创始人)、华浩世纪等108名交易对方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其持有的金力股份100%股份。
“股份+现金”的交易方式,是现阶段A股上市公司并购的常规操作。
对于买方而言,降低了对公司现金流的影响。
对于卖方而言,可以立刻满足投资人和创业者部分资金退出的需求,留下搏二级市场股价上涨的机会。
交易对价剩下的部分,则由剩余的承担业绩承诺方享有。
截至目前此次收购仍在推进中,整体交易作价和业绩承诺要求信息尚未披露,但从过往的估值情况看,金力股份的价格并不低。
2022年金力股份的《招股书》显示,金力股份计划募资13.10亿元。
在科创板上市失败之后,市场又传出公司将赴港股上市,谋求20亿美金的估值。
就算只按照最后一轮融资的估值计算,也高达90亿元,可见一家独角兽企业妥妥地没跑了。
相比之下,佛塑科技的市值仅有60亿上下。要拿下金力100%的股权,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这才有了“股权+现金”的收购安排。
当然,更重要的是离不开背后大佬的支持。佛塑科技的母公司是广新集团,它持有佛塑科技26.75%的股权,是其第一大股东。
广新集团由广东省政府持股90%,广东财政厅持股10%,是广东省属国企。
新能源新材料是其三大主业板块之一。
广新集团力推旗下佛塑科技收购金力股份,是奔着产业投资和产业协同去的。
背后股东
在这笔交易中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次的交易对手——金力股份背后的108位股东。这108位股东,包括50位自然人股东和58家机构投资者。
要了解它们的投资动作,则需要从金力股份的创业史说起。
金力股份成立于2010年2月,总部位于河北邯郸市,专们从事动力锂电池隔膜材料的研发。
创始人袁海朝虽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创业者,但从过往的履历上看,其商业能力不俗。他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涉足贸易、地产、金融等多个领域。
金力股份在2015年3月挂牌新三板。
此后,相继完成了多款隔膜产品的研发,并将市场瞄准了电动大巴等领域,与力神电池等动力电池制造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在2016年-2017年,金力股份开启了4轮定向增发,向辰韬资本、劲邦资本等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累计3.28亿元,以扩大产能。
当时,公司的业务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财报显示2016年,金力股份的营收4353.40万元,净利润仅889.62万元。
真正的转折点,是比亚迪的注资。2021年10月,比亚迪8000万元战略投资金力股份,同时委派投资经理叶超任金力股份监事。
比亚迪不仅带来了资本,更带来了订单。
据招股书显示,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订单金额从172万增长至3.51亿元,同比增长200多倍。
比亚迪作为金力的第一大客户,直接拉高了公司的业绩。公司归母净利润从从2020年的-1.7亿元升至2021年的1.01亿元,扭亏为盈。
同年,金力股份市占率狂增至8.9%,一跃成为国内排名第四,全球排名第七的湿法隔膜供应商。
强劲的增长,在后续2轮增资和7次股权转让中,吸引了47家机构出手。
这40多家机构将金力股份的估值抬高至93.38亿元,相比于2021年,上涨了4倍有余。不出意外,金力股份将成为河北第二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诉讼困局
原本金力股份将以131亿的发行市值登陆科创板。
世事难料,金力股份前脚刚刚递交招股书,后脚行业老大恩捷股份就递上了诉讼状。
恩捷起诉金力股份专利侵权,涉诉金额7000万元。2023年8月,恩捷股份再对金力股份提起诉讼,涉诉金额2.1亿元,两次金额相加达到2.8亿。
这场诉讼打乱了金力股份的上市节奏,再加上随后A股上市政策收紧,科创板IPO变得遥遥无期了。
原本稳操胜券的公司管理团队和投资机构,只能另辟蹊径寻求退出。
金力股份的招股书显示,金力股份及实控人与投资人签订20项对赌协议(其中两项已经被执行),包括回购权、优先清算权等特殊权利条款,正如一部分条例所写:
若公司IPO失败,“则投资方的特殊权利条款自该等合格IPO申请被否决、失效或撤回之次日自动恢复效力”——可见公司的退出压力不小。
而这次广东国资抛出的收购邀约,一部分现金收购能让GP迅速回笼资金,向LP有个交代;
另一部分股份,则可以在12个月(或36个月)之后交易,日子也有了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