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果壳
果壳网(Guokr.com)是开放、多元的泛科技兴趣社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果壳  ·  iPhone16 ... ·  14 小时前  
宇宙解码  ·  中国领土是天选之地,却存在5个大遗憾!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果壳

头孢配酒,一吃就走?需要忌酒的药物,还有这些

果壳  · 公众号  · 科学  · 2019-02-06 22:00

正文

“干了这杯,一切都在酒里!”


春节一到,聚会一多,饭桌上总免不了要喝酒。不过,如果你或你的亲友正在吃药,那千万要小心,有些药在服用时不可以饮酒。每一年,因为吃药期间喝酒而进医院的事故屡有发生,情况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太长不看版:

1)不少头孢类药物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用药期间就别喝酒了。


2)其他的一些药物和酒同吃,也可能会有危险。


3)遵循说明书和医嘱,最好整个用药期间都远离酒精。


4)想要对身体好,最适当的饮酒量是滴酒不沾。


酒精干扰,药物代谢会乱套


上面的新闻里,当事人注射头孢两天后喝酒,出现了休克症状。这是因为,很多头孢类抗生素遇上酒精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导致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痛恶心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除了头孢菌素类药物,甲硝唑、酮康唑等药品也会引起类似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的产生,是因为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被干扰了。在体内,乙醇先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转化为乙酸,最后代谢为水和二氧化碳。而这些药物会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少了酶的转化,乙醛在体内堆积,从而引发不适


乙醇的代谢途径被干扰,乙醛在体内堆积 | 果然知道


这种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摄入的酒精量和个体的敏感性有关。一般来说,双硫仑样反应不会要人性命,对症治疗也能很快缓解;但对于比较敏感的人,或者是本身心脏功能就不好的人,有可能导致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另外,喝酒脸红也是乙醛过多搞的鬼。这是一种基因缺陷,它使得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很低,无法迅速代谢掉乙醛。这种情况在东亚人中不少见,而且问题出在基因上,此生都无能为力,才不是多练练喝酒就能好的。相反的,如果一喝酒就脸红,那意味着乙醛更容易在体内堆积,喝酒的危害也就更大。


酒精对药物的干扰,也可能会增加用药的风险。在短时间内饮酒较多时,酒精会和一些药物“争抢”代谢酶,导致药物不能及时被代谢。比如用于预防血栓的药物华法林,它过量容易导致出血;如果服药时还喝了酒,酒精会使它的代谢减少,药效增强,出血的风险也就更高

酒精和药物可以作用在同样的代谢酶上,彼此干扰代谢 | 作者制图


如果是长期大量饮酒,则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这个时候,人体内的一种代谢酶(CYP2E1)被更多地“召唤”出来,代谢作用增强,于是相关药物的代谢也会加强。代谢增加的结果可能是药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也可能是副作用增加。例如,在酗酒者的体内,对乙酰氨基酚——也就是许多种解热镇痛药,包括扑热息痛、泰诺、百服宁、散利痛等更容易产生有害的中间代谢物。

长期酗酒还会导致特定代谢酶增加,作用增强,对药物产生不同的影响 | 作者制图


酒精药物相叠加,人体受不了


除了对代谢的干扰,酒精和药物的作用效果也可能产生叠加,这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


别看喝了点小酒会兴奋,酒精对中枢神经是抑制性的。有一些药物本来就具有抑制作用,能让人昏昏欲睡,例如镇静安眠药、会让人犯困的抗过敏药、用于降血压的利血平等。一旦再加上酒精的抑制作用,可能就对中枢神经抑制过了头,连正常的生理功能也无法维持,造成昏迷、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


酒精和药物效果叠加,中枢神经被抑制过头 | 作者制图


降糖药也可能和酒精的作用互相叠加。大量饮酒会导致低血糖,如果这时候正在服用降糖药,例如格列本脲片,就更容易引起低血糖、恶心、呕吐等症状。


除此之外,药物和酒精还可以产生一些其他类型的相互作用,比如药物可以让酒精被人体吸收得更快,饮酒也可能加重药物对肝脏或是消化道粘膜的损伤作用


滴酒不沾,一劳永逸


想要避免这些问题,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吃药时,一概远离酒精。


药品说明书上都会写明“注意事项”或者“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明确指出“服药期间不宜饮酒”、“与乙醇相互作用,可以导致不良反应”,那就别喝啦。如果对说明书拿不准,那就咨询一下专业人士的意见。在开药时,医生一般也会说到重要的注意事项。


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需要时间。例如开头第一个新闻里,男子明明是在注射头孢两天后才喝的酒,却还是出了事儿。因为这个时候,体内的药物还没有代谢完,仍然会引发双硫仑样反应。安全起见,在停药后的1-2周内,最好都不要喝酒。


停药1-2周内,最好都不要喝酒 | Pixabay


酗酒伤身,我们都知道;那如果只是适量饮酒呢?许多人认为,这对身体有好处。但其实,去年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上发表了一个文章,研究者通过调查大量的数据,得出一个结论:对身体最好的饮酒量是滴酒不沾。


所以,今年春节的酒桌上,如果有人拿“小酌有益健康”劝你喝酒,你大可底气十足地果断拒绝。


作者:窗敲雨


一个AI

小朋友身体发育不成熟,对酒精的耐受能力更差。总有大人喜欢逗孩子喝酒,这可一点都不好玩。哪怕只是用筷子蘸一点,也是有害无益的!


本文来自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啥的果壳

建议你关注一下

对,这是一个二维码

给果壳发送【二维码】告诉你原理

喜欢别忘了点“好看”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