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春节的气息过了腊八之后就越来越浓了。
2025年,注定又是中国人和职场继续较劲的一年。
算算过去的一年,围绕上班这件事,诞生了多少流行词语:继爹味、妈味之后,“班味”脱颖而出,成为无数上班族无奈和疲惫的写照;从打工人到“牛马”,我们的自嘲进一步下沉,工作所带来的价值感也更加稀薄;i人和e人,被“浓人”和“淡人”取代,在工作中热情洋溢是浓人,无视内卷的是淡人,肉眼可见的,淡人越来越多。
在工作中,淡人越来越多,浓人越来越少。(图/《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三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职场压力指数达到新高,超过了50%的职场人士感受到了严重的工作压力。其中大部分人觉得,岗位只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存在。三年过去了,我们有没有变得更松弛呢?
不过,更多时候,生活的压力比职场的压力更大,这种压力差,又将人们牢牢拴在工位上,动弹不得。去年的电影《年会不能停!》,后劲贯穿全年,用“广进计划”调侃裁员,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
《年会不能停!》的后劲贯穿全年,用“广进计划”调侃裁员,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图/《年会不能停!》)
“中国职场人士的离职意愿显著低于全球水平”,许多职场调查报告,不约而同地在年末写下这一观察。找不到工作的价值,但不上班更没法生活,这是很多人最现实的纠结。
《新周刊》在一年前的杂志专题《逃离工位》中,抛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工作称得上一份好工作,或许是最令当代人困惑的难题之一。”这个困惑得不到解答,我们就无法从职业的困境中真正解脱,与其一跳了之,不如寻找工作真正的意义,摆脱工具属性,这才是属于普通人的“整顿职场”。
在上海北郊的崇明岛,游客就像长江口的潮水一样,周期性地到来。周末,节假日,春秋踏青的季节,是郑要要和同事最忙的时候;而平时的工作日,酒店就会相对冷清一些。
作为店长,郑要要已经习惯了这样忙碌和整备交替的节奏。每天早晨七点,他会准时出现在一层大厅,查看经营数据,关心各个岗位上十几位同事的仪表,在早餐时段去餐厅帮帮忙;中午后,巡查酒店的八十七间房间。下午,郑要要习惯出去“跑客户”,“服务行业,就要主动寻找需求”。
也许,他的很多同事想不到,这个忙忙碌碌的年轻店长,这个努力开拓生意的二十七岁年轻人,就在几年前,还是个“不太敢说话”的农村孩子。
“我老家在河南许昌,县城下面的村子。刚工作的时候,是个很内向的人。”2017年,刚毕业的郑要要就进入华住集团工作,此前所学的也不是酒店专业。上班后的第一个岗位,是门岗,站在酒店门口,给客人开门,拿行李,说“欢迎光临”,说“谢谢,慢走”。只干了一天,这个腼腆的农村孩子就找到领导说,“一直拉门,不是特别适合我”。
今天回看,郑要要觉得这个行为莽撞而无礼,但当时的领导还是很耐心地听他说完,然后仔细讲解门岗以及店内其他工作的作用。“一个服务行业,服务是由许多环节和人组成的。领导的话让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份工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成了郑要要的职场第一课。
之后,同事们口中的“小郑”经历了不同的岗位,从南昌主动申请调到更大的城市上海,工作内容不断变化。当然,找不到价值而感觉迷茫的时刻,也曾再次袭来。“有段时间,我就觉得一直在做一样工作,不知道有什么意义?”那时的师傅告诉他,服务形形色色的商旅客人、旅游客人、家庭客人,也是了解社会的入口。上班的每一天,都可以和前一天不一样。于是,郑要要开始更细致地观察客人,思考他们各异的需求,渐渐咂摸出了其中的“意思”。
“这几年,我换过不同的领导和师傅。比如刚做前台的时候,记账不熟练,总出错,那时的师傅就用下班时间教我。后来我做领导、做师傅,也尽力去帮助更年轻的同事。”
“我像一棵树,在这里慢慢生长”,回望过去那些缓慢生长的日子,郑要要觉得,每当遇到困难,总有阳光雨露能够滋润自己,“推一把”。曾经觉得这是幸运,后来他更加明白,这是一种来自体系的力量,以及这股力量从何而来。
和90后郑要要不一样,70后的查娅萍在加入华住之前,就已经是一名酒店店长。
2017年,懵懂的郑要要刚刚迈入职场的那年,合肥人查娅萍正筹划着一场人到中年的冒险跳槽。“当时我已经做到一家星级酒店的店总,恰好在马路对面,新开了一家全季酒店,作为一个老酒店人,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具体哪里好,可能一下子说不上来,但就是装修、风格、服务细节,还有大家的工作状态,都感觉非常好。那时候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加入华住,当个店长。”
查娅萍与客人。
平时,查娅萍做事风风火火又扎实细致,人们都喊她“查姐”。有了新的职业梦想,查姐说干就干,开始寻找求职面试的机会。稳定的工作状态突然要变化,原来酒店的老板替查娅萍担心,换工作能适应吗?万一不习惯怎么办?父亲说,相信女儿的路不会选错,“但是留意社保不要断掉”。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了三个月后,中秋节前两天,查娅萍等来了一个面试机会,地点在华住集团总部。从合肥到上海,四百多公里的路程,时间最合适的几趟列车,票已经卖光,怎么在第二天准时抵达上海,成了查娅萍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我太珍惜这次面试机会了,所以不想给人力添麻烦,就没有修改时间。那时候出差的经验很少,一个旅行社的朋友告诉我,还可以坐飞机,从合肥飞到上海。”回想起这次特别的飞行,查娅萍骄傲又兴奋,她几乎记得其中的所有细节:早晨五点钟,吃过爸妈做好的早饭,坐大巴车一个小时,赶到合肥新桥机场,六点多钟坐上飞机,短短几十分钟的航程,落地上海虹桥机场,再马不停蹄地转车,赶往华住总部。
“最后还是迟到了一点,我很不好意思地给那个人力的同事打电话,我还记得他姓刘,我解释了我的行程,说自己实在不想错过这次机会。”随后,这段故事也被报告给面试官。于是,当风尘仆仆的查娅萍在面试桌前坐下时,她听到了这样的评价:“其实,今天咱们都已经不用面试了,我听说了你这段路程,你已经成功了。”
八年过去了,查娅萍说,这句话她能记一辈子。她记得那天,和面试官聊了很久。同为酒店人,她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中年离职,从星级酒店进入华住;都有年关要账的经历,品尝过行业的酸甜苦辣。
查娅萍如愿成了一名全季酒店店长,随后的几年中,她面对所有的工作细节都全力以赴,就像那个从合肥出发的早晨一样。身边人说,热情的查姐,心思细腻的查姐,替所有人考虑的查姐,是“天生的店长”。查娅萍很高兴,她觉得自己当初的梦想一点都没错。
查姐记得人生中的许多梦想:二十岁出头,刚刚中专毕业,梦想有一个本科学历;进入服务行业,从服务员做起,梦想能走上管理岗位。后来,这些梦想都被一一实现了。二十多年前,查娅萍通过成人高考,考上安徽大学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工作间隙上课,其间还碰上怀孕,挺着大肚子坚持学习。
“我这个人,只要决定做,就不会让自己后悔,一定要努力到位。”在成为华住优秀店长之后,查娅萍还积极承担省区工作。从2022年底开始,她担任皖南各个层级认证班的班主任,对每一节课,她都细致打磨、精益求精,把职业精神传递给更多人。
查娅萍担任皖南各个层级认证班的班主任。
在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日夜夜里,查娅萍总是拼尽全力,掌握生活和工作的主动权,活成了属于自己的大女主。
在酒店行业,师徒带教传承经验,是很常见的工作模式。而在华住集团,“带教”被进一步体系化、制度化,许多人在带教体系中迅速成长,后来,自己也成为带教师傅,帮助他人。
刘明飞是河南洛阳人,大专毕业,留着短头发,刚上班时习惯低着头。第一次见面,郑要要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同样来自河南农村,同样内向腼腆,甚至连“你好”也说不出口,同样在沉默寡言下,包裹着属于年轻人的强烈自尊。
郑要要成了刘明飞的第一位师傅,从凌晨值班,到处理客人的各种诉求,再到应对酒店突发漏水,师徒两个一起经历了许多工作瞬间。“我会教他职业技能,也会向他传递职业文化、企业文化。”告诉面前的年轻人,到底什么是服务业,什么是属于华住的精神,郑要要所做的,正是他的师傅曾经对他所做的。回过头看,郑要要觉得,这是种下了一颗“服务的种子”。
印象最深的一次,师徒二人吵过一架。当时刘明飞受到了客人投诉,郑要要帮忙处理完之后,刘明飞心里憋气,觉得师傅太偏向客人。吵完之后,这个内向的00后不再跟师傅说话。
“后来我就主动去找他。他喜欢喝可乐,我就带着一瓶可乐去。我慢慢地跟他讲换位思考的道理,要去分析客人为什么生气,对方的诉求是什么。”郑要要说完之后,刘明飞彻底接受了师傅的劝导。
如今,农村孩子刘明飞已经是上海北外滩一家华住酒店的店长助理,在繁华的大都市,面对各色客人,逐渐成熟的青年再也不会害羞得说不出话来。师徒二人都在上海,有时还会聊聊天,聊工作,也聊生活。郑要要一眼望过去,感觉像重新经历了一遍自己当初的故事,只是自己的角色从学生变成了师傅。
算起来,几年里通过带教体系,郑要要已经带过十几个徒弟,从最基础的岗位,到店长助理,类似这样改变一个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当然,郑要要不是个例。事实上,华住创始人季琦早就提出“以教代管,寓管于教”的理念,从2012年起,华住便正式开启了“华住教练”项目,在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将其打造为一个科学的人才培养方略。在华住研学中心的负责人看来,“教练是开锁的人”,最重要的功能是激发员工的内驱力,这正与中国文化中对于“师道”的诠释——传道授业解惑,不谋而合。也正是这一体系,让深耕酒店行业二十年的华住,成为人才生长的沃土。
当上全季店长之后,查娅萍也积极融入了带教体系当中。她一直记得自己带过一个前台小姑娘,二十多岁,从饭店来到酒店工作。“她是农村来的,心眼很实在,干活很卖力,但有时候直来直去。”在华住,向客人推荐会员服务,是前台的一项基本职责,但这个姑娘就是张不开口,“她觉得这是忽悠别人”。
查娅萍在培训中。
查娅萍一边不断跟小姑娘沟通,向她解释这是正常的业务内容;一边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关怀,她始终相信日久见人心的力量。有一次,小姑娘阑尾炎发作,查姐就一路陪着她到医院,检查,照料,跑前跑后。小姑娘感动地说:“查姐照顾我比家人还贴心。”
“后来,她自己也成了一个优秀的师傅,帮助我们店带了很多徒弟。最重要的是,她成了我们前台的‘卡王’,成了向客人介绍会员服务最积极的一个。”说起前台姑娘的变化,查姐爽朗地大笑起来。
今年是华住成立二十周年。很多时候,人们只看到这家酒店集团在中国酒店行业迅速发展的年代里,成绩骄人;却不知道一家企业蓬勃壮大的内生动力,也许正蕴藏在一个又一个的“华住故事”当中。
通过带教体系,标准化的教学和软性的人文关怀,职业经验的成长和人生的进益,向外的高标准服务和向内的个体成长,得以有机融合在一起。许多人都经历了从学生到师傅的过程,属于华住的人才观——“热情、聪明、乐观、皮实、好学、勤奋”,也在这样的历程中润物无声地传播。
通过带教体系,向外的高标准服务和向内的个体成长,得以有机融合在一起。
二十年来,华住涌现了95000余名一线带教师傅以及2600多名教练店长。举办数年的“华师匠心”活动,也持续表彰优秀带教师傅和优秀教练店长,为企业积蓄人才力量。
不久前的1月10日,“华乐星球”迎来正式上线一周年,这是一个外部人不熟悉、华住人不陌生的名字。在这个多场景激励平台上,有常胜星球、全能星球、美好星球、王者星球、学习星球五大多场景激励业务板块,员工可以像打游戏一样学习、积分,获得升级打怪的成就感。一年时间里,已有超过27万名华住人在平台上取得战绩,其中有满房350+次的优秀酒店总经理,有打扫 5000+次房间、连获3个季度“干净三星”的清洁大师,有完修率 100%及完修600+次的维修达人,有表扬伙伴500+次的高能量店长……
2025年,“华乐星球”也将开启2.0征程,推出“星级店总板块”,给员工可视化呈现从一星到五星的升级打怪之路。从线上到线下,这是许多人步履不停的点滴,也是一家真正关心员工成长的企业的缩影。
正如华住企业的初心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快乐地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在华住,员工不再是一颗按部就班运转的螺丝钉,而是最重要的事业伙伴。他们将职业作为热爱,在华住找到了自我认同和社会价值的双重肯定。2024年,华住的用人理念亦获得了教育部和人力资源界的高度认可,不仅成功入选教育部74个国家级校企合作项目,还获得前程无忧、牛客网、实习僧、最佳东方等平台颁发的最佳雇主品牌相关殊荣。
华住企业的初心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快乐地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好的公司就像一所学校”,这是华住的管理理念之一,也是郑要要自己的心声。他深深觉得,这些年的职业改变,会作为财富伴随自己一生:那不仅是职业的变化,更是个性和人生观的变化,在华住的几年,就像一场充实的求学。
作为消费者也作为各行各业打工人的我们,当下一次享受华住的服务时,不妨也多留心那些提供服务的员工,他们是郑要要,是查娅萍,是刘明飞,是许许多多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获得价值、感受到尊重的人们。
在普遍为工作而焦虑的年代,他们在“华住人”的共同身份下,找到了一种“整顿职场”的新解法。
作者:宜舟
校对:遇见
排版:嘻嘻
文中未标注来源图由华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