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讨论了牙膏价格上涨的现象及背后的原因。文章指出牙膏普遍涨价的现象引发了消费者热议,并对牙膏价格上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除了成本上升,牙膏产品升级和营销概念也推动了价格上涨。同时,文章还提到了牙膏的功效问题,指出消费者应科学看待牙膏的功效宣传,并正确使用牙膏。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持续攀升,研发领域的投入大,导致牙膏价格上涨。另外,口腔护理行业的市场变化,消费者对功能性口腔护理产品的需求增加,也是推动牙膏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市场上涌现出多种具有各种功效的牙膏产品,如酵素牙膏、益生菌牙膏等。然而,消费者应科学看待这些宣传,了解牙膏的实际功效,避免被夸大宣传误导。
专家建议消费者不应全家用同一支牙膏,孩子最好使用含氟儿童牙膏。使用牙膏时,可以先沾水或先用清水漱口,帮助膏体分散,或者使用不沾水干刷牙膏。
不知道何时起,牙膏这一日常用品普遍贵起来了。
超市中一支普通牙膏动辄售价二三十元,
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的高端牙膏也非个例,一度引发消费者热议:“刷不起了”“牙膏成暴利行业了?”
牙膏为什么普遍变贵?牙膏贵价背后有哪些推手?各种功效话术里有多少“智商税”?
原料平平无奇
售价水涨船高
不久前,#
10元以下的牙膏消失了
##
牙膏为何越来越贵
#等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迅速在消费者群体中引发热议,放眼超市货架,低价牙膏难寻已成为事实。不少网友表示,深有同感!
细扒原料,
牙膏的主要成分如摩擦剂、保鲜剂、增稠剂和发泡剂等并不属于高科技产品范畴,
为何价格却一涨再涨?
知名牙膏品牌技术研发部部长张环从业内角度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持续攀升是导致牙膏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尤其在研发领域,从“0”到“1”的全新产品开发可能需要十年的研究,所需的专用研究设备价格不菲。
对口腔护理行业深入调研过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生导师赵晨引述了一则消费报告中的数据:
42%的消费者在购买口腔护理产品时优先考虑功能性,而不是性价比。
这意味着,只要牙膏能有效解决特定口腔问题,由研发成本驱动的涨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被消费者接受的。
赵晨还观察到,现在很少提“刷牙”两个字了,变成了“口腔护理”。
牙膏在电商平台上被归类为个人护理而非清洁用品,与美妆产品并列,产品个性化特征更为显著。
拨开牙膏功效迷雾
“产品升级”还是“绣花枕头”?
涨价之外,牙膏界近几年的产品升级也十分瞩目,
涌现出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概念——酵素牙膏、益生菌牙膏、玻尿酸牙膏等,
不少牙膏产品标榜具有美白、抗过敏、抗糖乃至抗幽门螺杆菌等多种功效。
普通消费者往往难以准确判断其真假。
对此,张环指出目前市面上一些牙膏产品的确存在夸大宣传的嫌疑,依据我国2020年颁布的《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牙膏可宣称防龋、抑牙菌斑、抗牙本质敏感、减轻牙龈问题等功效,而美白牙齿、减少牙结石、缓解口气等为清洁功能的延伸,此类牙膏产品须备案后方可上市;可食用、食品级等属于不规范宣传用语,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要求,自2023年12月1日起生产的儿童牙膏,包装上需要明确标注“在成人监护下使用”“不能食用”“谨防吞咽”等警示语。另外,牙膏作为日常消费品,并不等同于药品,因此严禁宣称具有治疗牙周炎、抑制幽门螺杆菌等医疗功效。
为了帮助消费者更科学地刷牙,张环做了科普:
不建议全家用同一支牙膏,
孩子最好使用含氟儿童牙膏;
科学界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长期使用同一种牙膏会对口腔微生态有不良的影响;
牙膏先沾水或先用清水漱口,可以帮助膏体分散,使用起来更舒适,市面上也有不沾水干刷牙膏,可集中释放活性成分至牙齿。
内容来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央广网
责任编辑: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