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上市公司强在哪?为何能在短短两年时间里不仅反超上海,还能多出2.5万亿?
单从市值增长来看,深圳上市公司的第一强,强在了连续暴涨的腾讯控股身上。
且不说上市以来已有几百倍市值增长,这三年来腾讯控股市值突破1万亿之后,还能连续出现大幅上涨,拉升深圳总市值。
2015年腾讯控股涨了35%,2016年涨幅略小,也有近25%,2017年前11个月更是暴涨了110%。腾讯控股的市值从2014年年底的刚过1万亿港币飙升到了2017年11月底的3.78万亿港币(折合成3.23万亿人民币)。
深圳2017年总市值的增长中,腾讯控股贡献了一半左右,其他还有一大批深圳蓝筹股的大涨贡献很多。
中国平安2017年股价出现翻倍式暴涨,2017年11月底市值达到了1.24万亿元。
招商银行股价暴涨了70%左右,总市值突破了7000亿元。
万科A股价也暴涨了50%以上,总市值超过了3300亿元。
中兴通讯的A股股价也暴涨了110%左右,总市值突破1300亿元。
对比深圳和上海的1000亿以上市值上市公司,第4名到第10名的上市公司对应市值相差不大,差距主要在前三名,深圳的腾讯、平安和招行的总市值超过5万亿元,而上海最强的交行、浦发和上汽合计市值只有1.16万亿元。
北京看央企、上海看国企、深圳看民企,这句广为流传的话,道出了三地主流公司的分布差异巨大。
从总体结构来看,上海市值前8名全部被国企占据(交行、浦发、上汽、太保、联通、宝钢、上港和国泰君安),千亿市值公司中只有靠后的携程网和复星国际两家。
而深圳上市公司市值前7名中,有5家上市公司结构以民营为主的,分别为腾讯、中国平安、万科、平安银行和比亚迪。
深圳的一批科技企业新上市也带动了深圳市值快速增长,华大基因就是最好的例子。
这家公司2017年下半年上市,上市后出现连续暴涨,市值曾超过1000亿元,目前最新市值在800亿元左右,这类新增上市公司对深圳总市值也有不少的贡献。
此外,注册地仍在马鞍山,实际总部在深圳的顺丰控股,这一次没有被计算到深圳总市值中。若是把2300亿市值的顺丰控股也算到深圳,深圳的领先优势会更大。
展望未来一段时间,深圳总市值领先优势还可能继续扩大,恒大地产总部迁址深圳并拟借壳深深房上市,若是借壳上市成功,市场普遍预测对深圳总市值贡献将不少于3000亿的增量。
除了已上市公司股价变动外,新增上市公司也是各大城市市值变动的主要因素之一,深圳不仅有大批科技类待上市公司,还有腾讯旗下不少拟上市公司注册在深圳,例如刚刚在香港上市不久的阅文集团,就是腾讯的控股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