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玛丽苏也还是玛丽苏
亦舒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播出大半,剧情向着玛丽苏的金光大道一路绝尘。马伊琍饰演的罗子君从寄生在前夫身上到凡事仰仗男闺蜜保驾护航,分秒实现从十三点泼妇到职场女强人的华丽转身,引各路异性竞折腰。
弹幕纷纷吐槽:这哪里有亦舒的影子,分明是变相的韩剧。
事实上,将亦舒女郎认作独立典范才是寄错了情。新旧文化夹缝中的倪女士半生纠结挣扎,调门全凭心情,时时自相矛盾。
春风得意时她说:“我衣食住行自给自足,男人就像钻石表,最要紧是戴得出。”
落魄悲观时她说:“一辈子全靠自己,没花过男人半个子儿,可那又有什么意思 。”
恨嫁不能时她说:“还没到30岁,我自己先吓死了。”
自怨自艾时,亦舒甚至自我物化:“做女人要像一幅画,不要像一件衣裳,被男人试完了又试,却没人买,残了旧了,五折抛售还有困难。”
这样的三观,自然谈不上平权精神,顶多算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亦舒所表达的也不是什么女权主义,而是进退两难,攻守不易的矛盾心态。
亦舒鄙视经济不自主的女人,自力更生时又满腹委屈,两头都是不称心,事事尽是不如意。正是因为伊对女性矛盾心理吐槽精准,一度被称为“吾等妇女之精神鸦片”。既是麻醉剂,自然画饼慰藉多过正色说教。
不管是亦舒名声鹊起的上世纪,还是仍然笔耕不辍的眼下,她的故事里都极尽小言本分。从没有在写字楼终老的女性,往往各有奇遇,不是身世高贵、颜值出众,便是飞来横财、天降救兵。蝼蚁竞血的江湖生涯不过是走个过场。
原版唐晶嫁予嗜好收集小提琴的高端郎君后立刻辞职别友,隐居澳洲。子君去加拿大探亲时邂逅优质建筑师,电光石火间萌发第二春,远比电视剧中还要苏的彻底。
如若将亦舒的腔调当作生活指南,大抵不会像小说中幸运善终。经亦舒赞誉的女性,无论是小女人章小蕙,还是大女人施南生,终归于一声叹息。
亦舒无意做女权代言人,虽然几十年来她总被推上“独立女性”教母的铁王座。如今,“独立女性”是一个热议的话题。我觉得脱离个体妄议什么“经济独立”和“精神独立”都是扯淡。
如果一个人的收入达不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算不算经济独立?
如果一个人渴望找一个比自己更强的人依靠算不算精神独立?
如果这些都被排除在外,那么世界上所谓的独立个体屈指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