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土地规划人
大时代背景下的规划与思考。 关注规划前沿,提供行业资讯,解读政策文件,分享案例参考。 从事城市规划、旅游规划、景观园林、建筑设计、市政(道路、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土地规划、工程咨询的设计机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外国人死在学中文路上的原因。. ... ·  2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在“未开发开放区域”钓鱼发生意外,谁担责? ·  3 天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在“未开发开放区域”钓鱼发生意外,谁担责? ·  3 天前  
京法网事  ·  花开有期 向新而行|京法瞬间·我来拍 ·  3 天前  
京法网事  ·  花开有期 向新而行|京法瞬间·我来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土地规划人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定位和工作原则解读——写在自然资源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发布之际

新土地规划人  · 公众号  ·  · 2020-10-26 20:30

正文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指南确定了四个定位和三项工作原则,是指导规划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本文从二者融合的角度出发,结合国家对规划体系改革要求和规划实践,对强化规划的战略导向、系统思维、政策属性和时空关系加以解读。


2020年国庆前夕,《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发布,这是继年初省级指南发布以来的第二部编制指南,对构建五级三类空间规划技术政策体系意义重大,也为当前全国如火如荼开展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提供了原则性、导向性要求[1]。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的情况下,深入领会规划定位并践行工作原则,对编好规划是关键之举。


在《指南》中,规划定位包括四个方面 :(1)是城市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2)是落实一系列新要求的空间政策;(3)是落实规划的行动纲领;(4)是下位规划和管理的基本依据。 提出三项工作原则: (1)贯彻新时代新要求;(2)突出公共政策属性;(3)创新规划工作方法。


前者明确了市级总规的地位和作用,后者明确了思想内涵和工作要求。笔者认为,其核心是强化战略导向、系统思维、政策属性,把握好时空关系。



强化战略导向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是在两个一百年目标要求下,以生态文明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为主线,以人民为中心,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为此,必须在战略层面加强研究和统领,使地方发展诉求与国家战略相统一,让规划真正成为落实国家政策的基石。


☞ 第一,加强与双百年总体目标对接。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规划应充分认识这一要求的重要性,根据地方实际找准关键问题,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地域特色,合理确定发展目标定位和国土空间优化思路,破解发展制约,为实现双百年目标做出贡献。


☞ 第二,融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促进区域融合。 市级规划作为落实国家和区域战略的基石,应加强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对接,融入城镇群、都市圈和区域经济,落实好国家和区域重大项目,促进要素集聚、网络化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在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对接国际国内双循环策略,明确产业、空间和基础设施发展方向,构筑开放、协同、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格局,为培育新兴产业、消费市场和新基建提供空间载体。


☞ 第三,以生态文明思想,提高国土空间布局协调性。 根据当地地理格局、资源禀赋、人文特点和建设实际,以双评价为依据,统筹协调开发保护关系,优化各类空间要素布局,促进高质量发展。以国土安全和底线思维,确定开发保护总量,划定三线和战略性保护资源。探索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完整社区绿色化发展。对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城市更新、生态修复等提出对策。


☞ 第四,按照以人民为中心要求,加强对人口集聚规律及生产生活方式研究。 据此提出城乡空间品质提升目标和对策,引导生产生活服务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投放。强化保民生、扶贫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强城市设计研究,提出特色化发展和三维空间管控方法。


强化政策属性


《指南》中两次提到“突出政策性”,一层含义是空间,一层含义是规划。这是城市从开发建设期进入成熟期后,治理要求上升的必然。从空间角度讲,各类空间用途统计、规划、管理、转换都需要政策解释和规定;空间开发保护行为、高品质生活营造也需要政策保驾护航;而空间背后的利益博弈更需要政策和法律调控来解决。从规划角度讲,它是政府依法行政的依据,必须与国家政策法规相吻合,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体现执政理念和人民意志,满足权威性、严肃性和操作性要求。 强化政策属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第一,加强规划的政策性。 深刻理解新时期规划改革背景,提高政治站位,切实转变规划理念和方法,将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自信和五位一体等要求贯彻始终。按照国家和省级战略部署,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和部门规划,做到综合全面。


☞ 第二,促进规划与政策融合。 深入把握空间治理要求,建立起规划与各类政策之间内在联系,如三线、四线、农村三块地、山水林田湖草海等管理规定,赋予空间用途管理以内涵。根据新的空间分类和管控需要,完善管理政策,支撑规划落地。


☞ 第三,将规划转化为政策法规。 如重庆市,在总体规划中研究提出将“四山”作为绿色生态屏障,随后制定了《重庆市“四山”地区开发建设管制规定》[3],使规划成果上升到地方立法层面。


☞ 第四,加强技术内容政策化表述。 按照“问题-目标-战略-布局-机制”的逻辑,针对性地制定规划方案和实施政策措施[1];将技术性图纸和研究转化为政策性表述文件,提高图文表达规范性、可读性和操作性;明晰各级事权,探索将上报审批成果与地方使用成果适当分离,既提高编审效率,又为地方自主决策创造条件。


☞ 第五,建立多元决策和规划公开机制。 坚持开门编规划,在各阶段广泛宣传规划和征集各方意见,广聚社会智慧,让更多人参与到公共政策制定中来。



强化系统思维


城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海、城镇乡村共同组成的生命有机体,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因此,城市治理也要从系统观出发,加强系统研究、系统集成。正因为此,本次规划以“多规合一”为前提,融合新时代发展理念、多层级战略要求、多部门专业规划、多领域政策法规、全要素空间谋划、全尺度数据平台、多学科理论实践为一体,最后形成协调统一的“一张蓝图”。 面对庞大的系统工程,规划要做好三个层次的系统集成:


☞ 第一,促进城市要素系统集成。 充分认识城市作为生命有机体的特点,研究山水林田湖草海,生产生活空间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据此优化各类要素布局,促进发展建设集约高效。按照多规合一要求,建立基于一套地理坐标、数据系统的空间规划信息库,集成规划成果,加强空间管理协调一致性,解决规划打架问题。


☞ 第二,发挥五级三类规划系统功效。 将市级规划与各级各类规划、政策法规统筹考虑、系统设计,明确各级各类规划作用和编制深度,打出规划与政策组合拳,让不同规划各尽其用、管理机构各司其职、政策法规保障到位,有力支撑规划编制和实施,避免市级总规孤军深入、事无巨细而限于被动。


☞ 第三,做好市级总规传导系统设计。 在总体安排指导下,对区县、乡镇、村庄、街区单元、各项子系统规划,提出目标分解、规划标准、空间要素管控引导等原则要求。建立有效的传导体系,包括:传导内容体系、政策表述设计、下位规划和重点项目审查、实施监督考评办法等。传导内容应着重在定性、定形、定量、定界、定则方面下功夫,让传导内容尽量简明具体,便于执行、监督和考评。


把握好时空关系


本次规划近期到2025年,远期到2035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目标设计和空间安排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目标期与空间、项目安排之间的关系,做好实施路径设计,保证近期时效性、远期前瞻性和永久管控性。


☞ 第一,坚持近实远虚、刚弹结合。 综合考虑城市发展阶段、经济实力和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明确近期发展方向、开发保护重点。对纳入永久性保护的生态空间、基本农田、自然和文化遗产等刚性管控要素,应划细划实。


☞ 第二,加强实施路径谋划。 对总体目标和规划措施按阶段进行分解,策划实施路径并形成分阶段实施项目库。如:北京在总体规划颁布后,以“政策+项目”的形式,在2018年研究编制了城南、回天、新首钢等多个区域发展行动计划,将其作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的重要抓手,真正使总体规划落到了实处[4]。行动计划应从保护、开发、利用、修复角度出发,系统全面,并注意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解决制约可持续发展、国土安全、民生保障、经济转型相关的突出问题为重点,久久为功、持之以恒。


☞ 第三,加强战略预控,留足发展弹性。 从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市场经济不确定性和重大安全隐患影响出发,研究空间布局应对措施,做好战略性空间储备,提高城市应变能力。


☞ 第四,树立以时间换空间思维,逐步化解难点问题。 众多历史遗留的空间矛盾和难点问题,诸如空心村和空置宅基地腾退、小产权房、三旧改造等问题,需要假以时日细化研究,协调好各方权益稳步推进。因此应放眼长远,通过下位规划、总规动态维护和政策细化逐步解决。试图快刀斩乱麻、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市级总规应把重点放在宏观价值导向、总体目标设定、近期任务部署、实施路径设计和政策指引方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