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Cell
全面提供肿瘤生物免疫疗法,干细胞及再生医学相关最新资讯,专注于医学健康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drpei  ·  腺样体贴是不是智商税? ·  昨天  
转化医学网  ·  【Nature子刊】硫辛酸-硼苯丙氨酸囊泡: ... ·  3 天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探索|JACC:TOMAHAWK、COACT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Cell

细胞治疗政策闸门渐开 企业加速产业化“等风来”

Cell  · 公众号  · 医学  · 2017-12-11 17:27

正文

从叫停到开闸,现在的细胞治疗产业与四五年前基因产业何其相似。一切准备就绪,细胞从业者们正在等风来。


前几天刚成立深圳生物样本库之后,12月6日,北科生物公布临床研究和对外投资新进展,并展示其“BT+IT”双引擎驱动的细胞云平台计划。


北科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胡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平台是为了让创新技术推广变得高效容易,规模效益之后把成本分摊。我们在存储细胞同时获得了读取细胞的机会,所以要把数据提取出来,把人工智能训练出来,进行健康管理。”


细胞治疗现在好不热闹。过去一周里,A股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南华生物、姚记扑克,复星子公司凯特、外资巨头GE等通过收购、增资、搭建产业化基地等方式加码细胞治疗。


一派热闹景象背后,技术研发转化路径、质量标准、监管的长期缺失,使得国内细胞治疗鱼龙混杂。但随着细胞治疗纳入药品注册申报、业内翘首期盼的《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落地在即等政策东风乍起,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


再战细胞治疗

2005年在深圳成立的北科生物是干细胞治疗技术的首批受益者之一,其较为知名的是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急性心肌梗死等。


但国内干细胞临床试验2012年叫停。2015年卫计委与CFDA发布《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2016年首批30个干细胞临床研究备案机构名单公布后,今年11月, CFDA、国家卫计委联合发布第二批名单,72家三甲医院入选。


“政策开始放开,但至今暂无干细胞产品获批上市。”广证恒生新三板研究总监赵巧敏指出,国内干细胞治疗面临超敏反应、病毒载体安全性等技术壁垒,以及人才、资金壁垒。


外界不知道的是,北科生物在细胞免疫疗法领域也不断跑马圈地。


胡祥告诉记者:“CAR-T在血液肿瘤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肿瘤微环境是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做了个五种方法的组合治疗方案。”


CAR-T无疑是2017年细胞免疫治疗的焦点,今年CFDA批准了诺华治疗白血病的Kymriah和Kite治疗淋巴瘤的Yescarta两款产品,业内外一片欢腾。


即便如此,这一技术还有很多难点没有攻克。胡祥介绍,T细胞通过产生免疫应答,杀伤外来敌人以保护机体。但对恶性肿瘤,T细胞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因为肿瘤细胞会抑制T细胞功能,且肿瘤细胞具有免疫逃避机制。


“免疫治疗现在炒得最火,但很难在晚期癌症治疗中消灭所有癌细胞,而比较容易达到和平共处。”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指出,免疫治疗面临很多挑战,例如缺乏特定靶点,不能称为精准医学;缺乏预测标志物及空间、时间异质性等。


探路产业化

研发同时,北科生物在细胞存储领域也继续出手。


北科生物前几天启动深圳生物样本库,自启动之日起到2022年,将联合各大医疗机构收集、存储来自脐带、胎盘、脂肪、乳牙等多种来源的干细胞,以及来自成人外周血的免疫细胞等生物资源。与这些生物样本相关的临床与随访信息数据也将一并收集存储,目标是达到5万人份。


细胞存储已是一片竞争红海。以免疫细胞为例,自魏则西之死引发关注后,转而布局免疫细胞存储成为从业者共识。记者梳理新三板中7家以免疫细胞为主业的企业,无一例外都在布局细胞存储业务。


而细胞存储暂时未能带领这7家企业走出亏损泥淖。如迈健生物称,公司受魏则西事件影响,2017年上半年业绩急剧下滑,上半年营业收入56.09万元,同比下降88.36%;亏损339.19万元,同比下降74.02%。干细胞及免疫细胞制备、储存、培养及销售成为迈健生物主要收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