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正和岛
正和岛,国内第一家专注企业家人群的高端网络社交平台,最低信任成本的人脉金矿。正和岛官方微信聚焦企业家的想法、干法、活法与玩法,每天有独家、新鲜猛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t0mbkeeper  ·  如果在 ChatGPT ... ·  昨天  
宁南山  ·  中国制造,还是要向上走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正和岛

一文读懂两会后最权威的经济研判(企业发展必知)

正和岛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3-19 14:53

正文

作为“两会”后首个国家级大型国际经济论坛,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将目光聚焦在了“中国与世界:经济转型和结构改革”。通过对20位诺奖得主、政府智囊、企业大咖等两日来的观点梳理,针对中国与世界经济会走向何方,企业该如何搭上这一轮的全球化进程等热点问题,相信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借鉴。



综编 | 李晶

来源 | 正和岛(ID:zhenghedao)


六大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把脉全球经济


01 【改革】中国需推进金融及投资领域改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迈克尔·斯宾塞


中国下一步仍需推进金融及投资领域的改革,最重要的是突破发展瓶颈,努力使中国从低人均收入型经济转向高人均收入型经济。因此,中国政府还需继续努力去除妨碍经济发展的束缚,特别是要推动经济模式创新,激发新经济模式的活力,进一步使经济模式大框架下的资源配置达到最佳状态。


02 【全球化】让低技能劳动力分享全球化红利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埃埃里克·马斯金


这一轮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产过程全球化——美国设计、欧洲成型、中国组装。不仅是商品贸易全球化,更多开始在生产全流程实现全球化,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匹配。一些人试着停止全球化,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回到过去。更好的主张是提升低技能劳动力的技能水平,让他们能分享更多机会,参与到全球资源配置中去。为低技能劳动力提供再培训不能仅依靠雇主,更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政府、国际机构等。政府可以提供教育和再培训,或者提供一些激励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培训,比如减税、补贴等。


03 【人工智能】“机器人时代”,中国如何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机器人不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较大影响,人们可以去创业,或从事一些使用计算机的工作。服务业还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些劳动力会在产业之间流动,并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政府应当通过培训原有的传统劳动力学习新的技能,进而转变成经济转型升级后市场所需的劳动者,尤其是一些服务领域,还需要大量劳动力。正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中国在研发方面会做得更好。目前,中国在研发上的投入越来越多,长期看会增强中国的竞争力。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研发方面做得更多,这样才能在“机器人时代”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


04  【地缘经济】中国应建立开放体系,注重长远目标避免短视政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发展要注重长远目标,美国的资本主义和政治体系的缺点是注重短期利益,而中国要制定出避免只重短期的政策。21世纪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化,今后的世界将是更加多极的,中国应建立一些开放的体系,我们要更加管理好平稳增长,21世纪的全球化会继续保障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朗普宣布退出TPP)中国意味着有了更多和其他国家合作的渠道,现在中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从出口拉动转向内需拉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重要。


05 【创新】中国在创新上有很多资源,应有效加以利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费尔普斯


美国传统行业已逐渐停止创新,而这一点并未得到重视;中国在创新上有很多资源,应有效加以利用。近些年,美国的生产消费类产品行业已经逐渐停止创新,且阻挡新的竞争对手、限制新的企业进入,这样的行为虽减少了来自外界的挑战和威胁,但其自身也就不再有创新的动力。硅谷的创新是有的,但是不够,硅谷拥有大量的资本密集型和制造型企业,要更加注重创新,在创新中创造更多就业。


06 【贸易保护】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危害经济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哈佛大学教授阿马蒂亚·森


当前出现的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会危害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作用与价值就是通过促进贸易推动经济发展,保护主义显然与此背道而驰。包括市场经济在内,任何一种经济形式都有局限性,随着市场不断发展,其内容会越来越复杂,不利影响也会越来越清晰。


政府智囊研判中国经济


01 【黑天鹅】这些“黑天鹅”都有可能带来不确定因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


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迷雾当中,似乎还潜伏着不少“黑天鹅”:经济全球化正负力量的较量、地区冲突、欧洲一些国家启动脱欧和一些大国政府的换届、中美经贸关系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给世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02 【改革逻辑】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须把握两大逻辑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


理解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当代中国改革发展当中的两个大逻辑。第一,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短期问题,深刻的根源是重大的结构性失衡;第二,这些重大结构性失衡,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使市场没有充分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政府没有更好的发挥应有的作用。


03 【不确定性】穿越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国应在这五方面发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


展望未来,中国经济转型将有效减缓世界经济不确定性,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一是中国从“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型,将持续提升全球市场需求;

二是中国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和人力资本投资,将深化全球价值链分工;

三是中国向绿色发展转型,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是中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将为投资对象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五是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越来越多的公共产品,将为全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04 【金融风险】中国金融体系风险依然存在,须防止外部金融冲击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结构调整、产能过剩的任务还在,金融增长风险依然存在。所以,还要继续改革和调整,稳健增长尤为重要。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还存在,要注意防止外部金融的冲击,比如高债务、高杠杆,有些不同种类的小型金融公司,在流动性方面还存在问题。所以进一步推动金融改革,降低金融风险,来预防外部金融风险,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05 【质量效益】质量效益看“六可指标”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


需求侧是否触底,主要看投资是否触底,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房地产投资是否要触底。在中国经济中速增长期要转换思维方式,由过去的速度优先,转向质量效益优先。质量效益有“六可的指标”:就业可充分、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风险可控制、居民收入可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


企业大咖献策经济发展


01 【虚实之争】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是重中之重

中国企业家俱乐部理事长马蔚华


我们不能惧怕金融创新。实体经济在经济调整过程中,确实遇到一些现实的困难,但不能把困难都归咎于虚拟经济,归咎于金融的创新,这个时候更要突出的进行金融创新。现在最大的矛盾,不是创新的意愿和创新的态度,而是要培养创新的能力。未来,中国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新的工具发展会很复杂,所以创新是非常必要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


02 【楼市】新政后,北京楼市会更稳定

链家董事长左晖


(北京“317”调控政策)金融政策对控制房价增长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可以明确预计,北京下一步市场相对会更稳定。理论上金融政策相对来说更严格,对控制市场房价增长会有比较显著的效果,第一会控制整个金融环境,第二会调整一部分预期,消费者对后市预期的调整。


03 【土地供给】京沪探索用“大交通”解决土地供给不足

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通过“大交通”在大城市周边建特色小城,卫星城的方式可以解决一线城市土地供给不足的问题,北京和上海已经开始这方面的探索。


04 【智能终端】没有内容和服务,智能设备将非常苍白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


智能终端将从过去有限的品种,扩展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设备,都将具有计算储存和网络的功能。设备与设备之间的协同,将创造更加舒适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无处不在的终端还会从云端汲取智慧,更好地理解每个人的需求。未来没有内容和服务,设备将是非常苍白的。智能互联网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将会是新产业革命的催化剂。智能互联网将推动生产方式的改变,向C2F(用户到厂商)的方向发展,这会是未来升级的大方向。


05 【新科技、新产业】如何评判“新科技、新产业”?看这三点

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沈南鹏


首先,新科技、新产业应以人为本。最终能把科技转化成产业、生产力,催生成功的企业,最关键的链条是企业家,是人的智慧与力量;


第二,新科技、新产业的评判标准,最重要的是看它能否提升效率,降低消费者的成本、去库存,这个恰恰和当今中国政府着力推进的供应侧改革直接对应;


第三,如果在全世界得到产业,会产生更多回报,会让更多的投资和人力投入到产业中。所以全球化可以让新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同时新科技、新产业也会进一步推动全球化。


06 【品质革命】提升产品品质,至少要在三个层面发力

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


在当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产品品质跟不上需求的变化。提升品质,至少要在三个层面发力:


一是在战略层面,要把质量战略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并有明确的量化可执行的标准;

二是在企业文化层面,把品质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三是在标准层面,要建立比肩甚至超越国际水平的质量标准和体系。


07 【走出去】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市场要从三方面发力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


中国人走出去一定要是合作心态,而不是简单的竞争心态,要给当地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制造业走向全球,要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中国要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

第二,跟西方跨国公司高度合作;

第三,现在“中国是世界工厂”正在向“世界是中国工厂”过渡。


08 【海外投资】中欧结合会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

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小晖


欧洲不但有很好的博物馆、很好的历史,还有我们现在去买的很便宜的资产。你可以用很低的成本去买入基础很好的公司加以改造,注入中国元素就能发生变化。欧盟有好的技术、好的品牌以及低成本的资金,而中国有很多加工和生产的能力,这两者的结合会产生巨大的裂变效应。欧盟如果能和中国结合,黑天鹅出现的概率是很小的,一定是白天鹅。


09 【企业创新】企业应该这样激发创新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


企业可以让工作氛围变得尽量轻松随意,这对于创造力的培育至关重要。你的繁文缛节,你的官僚程序越少,你的组织结构越扁平化,就越容易催生创造力。这样一种氛围会让每个人觉得自己有发言权,自己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这是硅谷的经验。


参考资料:

1,《六位诺奖获得者把脉世界经济 热议中国改革》 经济日报 

2,《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年会》  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