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晓策佬
投资策略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芝能汽车  ·  智能驾驶平权来了,纵目科技倒下了 ·  昨天  
Python初级入门到精通  ·  一曲东风破长安,东风与长安汽车的合并重组,谁 ... ·  2 天前  
Python初级入门到精通  ·  一曲东风破长安,东风与长安汽车的合并重组,谁 ... ·  2 天前  
杨浦区消保委  ·  春节自驾归来,这些车辆保养要点别忽视! ·  3 天前  
汽车金融大全APP  ·  一种超级好的扣划方式来了 ·  3 天前  
幸福东台  ·  情况通告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晓策佬

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座宏村

晓策佬  · 公众号  ·  · 2024-10-06 13:31

正文

国庆期间,我们一家还是决定皖南自驾游了,先去了相对冷僻的池州。 池州这个地方我很陌生,但是很久就听说了。 我第一家工作单位的前身称为“通池石化”,即是南通协作委套用了池州一家国企的资金,利用这笔资金,这家企业租赁加油站、油库,成就了一段“白手起家”的创业经历。 但池州仍是第一次去,笔者咨询朋友,安徽哪里的景点名气不大、人不多,同时还很值得游玩? 朋友脱口而出“牯牛降”,于是我们驱车去了。 果然美不胜收,并非仙迹神踪,却也风光旖旎。 我们还沿着“石台天路”一路开到了西递和宏村。 我们看了太多徽派民居,青瓦白墙,砖雕门楼,以高深的天井为中心,内向的合院“ 四水归堂 ”,高耸的马头墙防火防盗。

为什么这些建筑会是这个格局呢?为什么西递就是老胡家,宏村就是老汪家,查济就是老查家,而且都有恢宏气派的祠堂? 我们很容易发现皖南民居是聚族而居的。 压抑的深屋,威压的仪仗,正襟危坐的长者,容易让人一眼入戏,类似老爷有四房姨太,而大儿子喜欢上了即将入门的五姨太,等等,此类的狗血剧情。 为什么要搞祠堂和牌坊呢? 那是为了让儿子和姨太们更听话? 此逻辑听上去近乎完美。

其实,徽商的崛起是受益于宗族的,我们很快发现宗族做了很多公益,包括公共设施、水利、教育等等,当然宗族也是非常强势的,笔者在宏村看到了“没收绝户资产”等等表达,村内明显是贫富分化、等级森严的,祖宗家法明显不是开玩笑的。这里面似乎又存在一种逆袭机制,年轻的后生走出大山是有可能光宗耀祖的,但他们一定会选择荣归故里吗?至少在深山的家乡会多出一方高墙大宅。而这种机制,从宗族发展而言无疑是被鼓励的,因为我们看到了宗族对教育的高度重视。笔者从宏村学堂“蔚为国华”的牌匾中读到了博大胸襟和家国情怀。

为什么江浙老宅不是这个格局呢? 笔者未翻阅任何资料,完全凭借“常识”瞎猜一下。 江浙地区城市繁华,人口烩杂,少有聚族而居,宗族势力较弱,尤其江苏多是平原,防盗高墙反显突兀,而且留存老宅多讲究藏而不露,门面也许不大,内部却是蜿蜒曲折 、庭台楼阁; 而皖南群山之中的老胡家、老汪家,也许更注重与世无争、繁衍生息,不断有人背井离乡去为官经商,不断有人衣锦还乡、夯实家族,从而历时百年,兴旺了一个家族和一个村。

徽商是中国商人的典范,他们瞄准了当时利润最大的盐业,而盐业为国家所控制,因此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疏通官方关系上,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后来的胡雪岩也是 这种文化的集大成者。 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安徽人把握住了时代红利。 又想起了扬州,这么著名的一座城市,你敢相信只是安徽人落脚聚集,用于花天酒地的地方不?

村里漫步,突然感觉,这些体型巨大的徽派建筑,就象一张巨大的脸面,高高的门坎, 挑高的大堂, 大料的梁柱,最大程度地证明着主人的实力,但主人和他的姨太们却住在“脸面”周遭的各式小屋中,更显得这张巨大脸面的夸张之处。 因此 徽派风格更类似“商人宅”,虽然可能欠了一屁股债,但你看老子真的很有实力; 而苏州园林式的内敛更类似“官员宅”,老子真的很有钱,但真的不能告诉你。

笔者又想起了晋商的大宅,近代做票号生意的晋商房子更大,实力更强,是官商勾连更优秀的范本。 徽商往往聚宗族,建宗祠,筑书院,亦商亦儒,多尊崇朱熹;晋商起家 以粮食等与政府 换取食盐贩卖,后来勾连政府经营票号,讲究义、信、利,多尊崇关公 。还有个区别, 晋商宗族约束力弱,因此不用亲属做伙计,称为避亲;而徽商则习惯于用亲属,宗族的约束力更强。

当今称得上商帮的,可能属福建部分地区更典型了,当代闽商通过协作互助, 抱团运作, 敢下大资本, 不断将成功模式复制再复制。比如说莆田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当代闽商明显是有商业文化传承的,相比而言,散装江苏的商人更象一盘盘单打独斗的散沙。

所以,假如你发财了,你会追求宁静的环境、心灵的归宿,回老家兴建大宅吗?你会萌生类似制作家谱、传承家族文化的想法吗?虽然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不足,但这些年随着国家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普遍通水、通电、通网,基础条件已经很不错了,也许有钱人返乡建房,就只差一个政策了。假如真有这个政策,他乡打拼的你,或城市筑巢,或漂洋过海,会考虑回到群山之中,觅一方风水宝地,通过数代人努力,建设一座类似于宏村一样的亲友聚居地吗?

也许会,如果你在老家还有一方宅基地,你还是有根的;也许永远不会了,你已经完全适应并依赖于城市,或是你的户口已经迁出乡村,你已是无根之浮萍了。何况,多年人口流动和计划生育后,我们还有宗族观念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内心中都有一座宏村,只是漂泊太久,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也许,我们的城市并不总是春光灿烂; 也许,我们终是回到了那片宁静乡村; 也许,在遥远的未来,我们这些蜗居城市方格的小家庭,会 再次子孙绕膝、 枝繁叶茂,逐渐发展为辉煌的家族。

所以,我们得先算算,要实现多少个小目标,才能勉强衣锦还乡;我们更得算算,如果要率家人择地世代而居,又得实现多少小目标才能致敬先祖。看官们会觉得,此等说法太过自私狭隘,难道不是应该造福乡里、回馈社会吗?

要不长假过后,咱们继续努力搬砖吧。



文章回顾:

商品投研的新质生产力

什么是基本面逻辑交易?

商品投资中的钟摆回归交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