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菲亚2001年首次引入法国家居品牌SOGAL,产品以衣柜起家。2003年开始投入家居家具的生产和销售;2008年开始全面确定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家具的大方向;2015年正式在天猫开出直营旗舰店,发力线上市场。
目前,索菲亚传统线下服务网点有2000多家,渠道分布与各大购物中心,商圈及大卖场和超市,绝大多数是合作加盟的经销商门店,自营门店目前10多家,主要在广州。
索菲亚有句核心口号:“无定制、不成家”。然而,索菲亚走上个性化定制之路,最初是“迫不得已”。十几年前,国内家居成品制造市场,已经被大厂商垄断,形成设计-制造-渠道一体化垄断。索菲亚再进去,成本和效率并不会得到时间机遇的眷顾,只有打开一条新市场需求,才能生存。
而个性化定制家具,谈何容易。个性化定制家具,原本是传统行业很不愿意做的。
四大难点困扰着行业:定制(重服务)、贵(重体验)、大件(配送难)、耐用(不复购)。
总的来说,就是既不挣钱,又很麻烦。前端要有大量设计师做设计,后端必须有大量安装师上门安装服务;
但索菲亚不做定制,又很难超越别人。而定制化又是顾客一直未能满足的一块市场刚需。顾客家庭层高特别怎么办?墙宽特殊怎么办?菱形、半弧形墙面怎么购买家具?
这就逼着索菲亚要在生产效率和上门服务方面,大做文章。上门服务能现场测量尺寸,倾听顾客需求,推荐融合顾客家庭装修方案的家具定制方案。生产效率本来建立在批量化规模生产,而定制化生产,就逼着索菲亚要数据化驱动生产,确保生产周期和效能接近直到超越规模化生产。
而一旦打开数据化驱动的“潘多拉”大门,数据驱动则一步步自动自发的从技术提升,开始影响到整个索菲亚业务总决策和总驱动的模式。让顾客需求、顾客关系管理、顾客订单数据化、数据化履单、数据化指导采购、数据化制造数字化生产、数据化调配产能及物流。
一切都是数据化。
索菲亚的新零售模式,可以理解为大数据驱动模式。或者说,新零售的核心基因,就是基于大数据统筹决策一整套商业链路。
索菲亚独自在业务发展中,自行摸索到的新零售打法,创始人的技术背景和思路开放,有着特别的得天独厚条件:具备技术研发背景,会很擅长从系统化和自动化的角度解决个性化生产;而开放的思路,则促使创始人的商业理念,从头至尾贯穿着拥抱一切变化,适应行业变革和创新,勇于打破行业惯例;对资源和技术的理解角度也跳出传统行业的局限;技术和资源服务于企业,而不是企业要受限于行业的既有惯例和条件。
比如,索菲亚要把顾客家中的尺寸图形变成数据,并在每个设备之间的传输、运转,这套系统和设备都是自己开发的。为了能更好的做这个事情,索菲亚还专门投入成本成立一家机器人公司。这种为了服务生产的成本意识,才是索菲亚闯出新零售思路的例证之一。
服务门店铺向全国之后,生产中心也相应铺向全国。现在索菲亚在全国打造了五个生产能力一样的全自动化工厂,构成起一套覆盖全国的完整服务链路:
顾客——(线上选购下单)——天猫——(数据分配)——广州总部(数据分析及派单)——生产中心——(数字自动化生产)——服务门店——(个性化上门服务)——顾客——(履单完成)——顾客二次价值挖掘——(大数据分析顾客画像与客群定位)
索菲亚凭借在柔性化生产、全覆盖渠道、品类拓展以及大数据运营构建的综合竞争优势,2016年度实现45.30亿元营收入,同比增长41.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64亿元,比上期增长44.74%。
4月29日,索菲亚家居发布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2017年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上升48.30%。随着定制家具、司米橱柜终端门店的持续扩张,索菲亚主营业务的销售额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
现在的索菲亚,基于衣柜品类的领先地位,充当家具定制的入口产品。从中延伸至橱柜、木门等家具系列品类。后续还会基于大数据将品类拓宽至窗帘、酒柜等家具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