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方蓝字“
医学界影像诊断与介入频道
”关注我们
并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
设为星标
”
颅脑CT怎么看?正常和异常影像分别是什么?干货满满!
说说颅脑CT那三个窗
人体各组织结构不同,对X线衰减各异,形成不同的CT值,因此可以利用不同CT值来鉴别组织的性质。
空气对X线的吸收为0,故空气的CT值为-1000;骨组织的X线衰减是水的2-4倍,CT值为+1000;水的CT值为0。
颅脑CT常用的三个窗(图A-C):
-
图A:骨窗(the bone window)
-
图B:脑窗(the brain window)
-
图C:血窗(the blood window)
图A:骨窗;主要用于明确骨折、窦腔病变、颅内积气。
图B:脑窗;可清晰显示灰白质,可发现中风的早期征象或其他导致脑水肿等表现的病变。
图C:血窗;更利于显示硬膜下或颅内出血。
本例表现:骨窗示:右顶骨骨折;三个窗均示:软组织水肿并皮下积气;血窗:少量硬膜下血肿。
应注意的常见伪影
常见于颅脑基底部及后颅窝
VOLUME-AVERAGING ARTIFACT
层厚较大时,可导致血液密度表现,在脑基底部较典型,易发生在眼眶上方额叶。
本例表现:四脑室囊性病变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颅脑断层常用基线
Reid基线(REL):
眶耳线(OML)或眦耳线(CML):
上眶耳线(SML):
正常解剖
-
颅前窝底部:
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
颅中窝:
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
颅后窝:
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
第四脑室:
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
延髓、脑桥:
位于第四脑室前。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
颅后窝:
四叠体池:
-
基底核、丘脑。
-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
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
壳核的外侧:
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脑岛)。
-
四叠体池:
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三脑室连接。
基底节(基底核):
基底节区:
概念不清。
可能包括:基底节、黑质、红核、及其周围白质区域。
由额、颞、枕叶构成,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和体部。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和大脑镰。
内侧壁侧脑室体部被胼胝体分开,侧脑室体部的外方为顶叶,顶枕沟及中央沟将大脑为为额、顶、枕叶。
在胼胝体和侧脑室上方,大脑镰自前向后贯穿中线。白质部分为半卵圆中心,额叶范围缩小,顶叶所占比例扩大,枕叶基本消失。
已近颅顶,大脑镰清晰可见,其旁的脑灰质和脑沟十分清楚。顶叶较小,额叶较小。
急诊影像示例
▲
额骨骨折:
左侧额窦内外侧壁骨折
▲
左侧颞骨骨折
▲
硬膜外血肿、颅内积气(提示骨折)
▲
硬膜外血肿(凸透镜样;可有或无颅骨骨折)。
▲
右侧硬膜下血肿(急性-高密度,慢性-低密度);
右侧大脑水肿,中线结构移位
▲
(小脑幕下)硬膜下血肿
▲
(大脑镰左侧)硬膜下血肿:
可见轻度占位效应
▲
左侧硬膜下血肿:
呈等密度,有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
▲
双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
左侧可见急性出血,双侧占位效应平衡,
中线结构无移位
▲
双侧等密度硬膜下血肿
▲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沟、脑池内可见高密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