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菠萝因子
有思考,有温度的科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肿瘤时间  ·  「免疫标志物新秀」POLE/POLD1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菠萝因子

肠镜预约到一年后,黄牛喊价一万五,这位医生靠的什么?

菠萝因子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2-10 14:10

正文

听说胃肠镜检查很痛苦?真的有不打麻药也不疼的肠镜吗?胃肠镜检查有多重要?真的能早期发现癌症吗?


今天,我请来了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内镜科主任尚书医生,聊聊他是怎么研究出“无麻醉也不疼”的胃肠镜检查的,甚至敢直播实测!如果你对胃肠镜检查还有恐惧,这期节目或许会改变你的想法。


-点击收听-


尚书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内镜科主任


“无麻醉也不疼”的 胃肠镜,是怎么实现的?

亚洲国家 胃癌发病率几乎是一样的,但是日本的早癌治疗率达到了80%左右,就是因为日本的胃镜普及率高,治的全是早期癌。

中国胃镜筛查率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害怕疼,没症状就不做,那我既然已经走到了跟肿瘤打仗的前端,我就很想赢一把。中国人不敢做胃肠镜的恐惧的情况,这么多年没人管,我来管,我就开始研究肠镜。

肠壁表面本身是没有痛觉神经的, 那这个人为什么会疼?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牵拉,一个是胀气。所以当时我就在想能不能不打气,但发现根本看不到肠道。

后来我发现肠道有往返运动、有蠕动,还有很多力的作用, 然后还有肠道里是有一些气体的,你再往里打气的时候,也会通过肠道的蠕动收缩又顶出来一些气体。所以我把气和力这两个事结合在一起了,通过柔软地旋转手腕,让被检查者在清醒的状态下可以变换体位, 我就可以借力打力,顺势而为。于是我又开始研究视野的问题,我自己研发了一个透明帽,在镜体的前端套上后,至少有2到3厘米的距离有一个清晰的视野。然后我把这个透明帽做成梯形,贴到肠壁的时候就可以顺滑过去。所以结合我这个发明专利,再结合我气和力的手法,就练就了这个清醒的不用打麻药的肠镜。

对于胃镜,当时我突然看到了日本的一款经鼻型的内镜,用于营养管的置管或者在有狭窄病变时的检查,我就在想如果我把这个练成普通胃镜的操作,能不能减轻痛苦?

在不断尝试中我发现,经鼻腔做的内镜,可以垂直于食道入口进到胃,而通常的经口腔做还会在口腔内有一个反折再进。所以对会咽部的刺激非常明显,做检查的人就会有明显的恶心感。而经鼻做不仅没有恶心,而且还能把鼻腔、咽喉同时检查了。

中国医生+国产设备,照样能做到世界级!

在我们刚开始学内镜检查时,大家都觉得无论是光学技术还是成像,都是日本最好。但现在随着国产各品牌的摄像头、光学处理器的崛起,我现在使用的内镜 、耗材全是国产。所以我也很想纠正一件事,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医生技术好,是因为用的日本的镜子。那我就要站在世界的舞台上,用中国医生的手,用中国品牌的镜子做给你看。

直播做手术,理解还是纠纷?

我们所坚持的事儿,不是为了这件事它有多少价值才坚持,只因为这件事是对的。比如直播手术操作让家属观察,这件事儿我就被很多人质疑过。说实话我也犹豫过,我也怕医疗事故。但有一次我 在做一个手术时,患者出现了大出血,然后我们就一直在止血,整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多小时。最后血被止住了,我推开门就跟家属说了一句: 都看到了吧?”家属说:“都看到了,大夫你辛苦了,太谢谢你了。” 这跟我想的不一样,家属并没有责怪,反而是理解和感谢。同时,我用了什么耗材、会产生哪些费用也一目了然,我们科从开始到现在没有任何纠纷,这更坚定了我要做这件事。

70岁阿姨飞来中国,只为一场肠镜?

我曾经遇到一个患者,是一位70多岁的阿姨,从美国飞过来找我做肠镜。阿姨非常瘦,我了解了她的病史,肠癌术后已经20年了。她告诉我,她 四十多岁时就便血了,去医院做了第一次肠镜,用她的形容来说,满清十大酷刑就应该把肠镜加进去。那次之后她就发誓,打死也再不做肠镜了。等到50岁时,他又开始便血,但还是坚定不做肠镜。结果有一次她在家里晕倒了,送到医院一检查就是大肠癌,直接做了手术,术后的复查也还是一直抗拒做肠镜。

直到 70岁那年,她在美国刷到了我的视频,她就给她女儿打电话说:“一定要约到尚书医生,我就想做一个不疼的肠镜。”然后她就从美国飞到我们这儿,从头到尾做了肠镜,切了两个大腺瘤。老太太泪流满面对我说:“如果20年前是你给我做第一回肠镜,我肯定不会惧怕这个事儿,我肯定不会得肠癌。”

肠镜和胃镜,啥时候做才科学?

Q:胃肠镜多少岁开始做正常?

胃肠癌的发病年龄高峰是在50~70岁,所以建议45岁就应该做胃肠镜了。但如果有家族遗传史,也可以一有症状就做。

Q :胃镜和肠镜多久需要做一次?

要根据第一次肠镜的结果来评估。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5年做一次。因为早期肿瘤的生长周期是3~5年,所以即便有漏诊的情况,还是要5年查一回。如果你发现肠道有 腺瘤 ,特别是癌变倾向比较高的,那就建议一年到半年就要做一次。如果只是小息肉,可以两年做一次。

对于胃部,就是看有没有萎缩。如果有萎缩性胃炎,一年做一次。如果没事的话,3~5年做一次。

Q:什么样的人是胃癌或肠癌的高危人群?

胃肠的相关病变跟当地的环境和饮食结构息息相关。比如食盐食辣过重的地区,胃肠镜的筛查就要频繁一些,也要尽早介入。还有就是遗传因素其实只占到20%。但是如果有家族史,我的观点是一有症状就做,比如排便性状有改变、排气增多、反酸,有隐痛、胀痛等等都算,都可以尽早介入。

Q:如果没任何症状,还做不做?

还是建议到了45岁就做。肠癌也被称为“懒癌”,需要8~10年才能长成肠癌瘤体的基础形状。在这期间任何一次肠镜检查都可以消灭掉这种风险。胃镜也是同样如此,只有未分化癌很难发现,分化型癌是通过粘膜的评估完全就可以早期干预的。

图片


更多内容,

欢迎继续收听这一期完整播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