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李经纬,花500万美元买下了帝国大厦的一整层,雄心勃勃要进军美国市场。为了角逐世界,李经纬决定改变健力宝偏居一隅的小格局,将总部从三水搬到广州。1996年,他主导投资10亿在广州新建了高38层的健力宝大厦。
这座大厦,成了他“下课”的导火索。
三水政府在得知健力宝打算去广州建大厦时,曾向李经纬提出:不要离开,在三水找个地方建。但被他一口回绝,双方的矛盾就此激化。在此之前,李经纬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已经很紧张。健力宝越做越大,关于李经纬的闲言碎语也越来越多。总之,
李经纬既是三水民众眼中的英雄和地方政府的财神爷,也是某些人的眼中钉
。偏偏在与政府沟通方面,李经纬始终我行我素,不愿放下身段。
李经纬投资兴建健力宝大厦,并没有获得三水市政府的批准。这笔高昂投资终于将双方多年来的矛盾放置到了台面之上。李经纬的想法是到更大的平台将健力宝推向世界,但是政府看来,将总部搬到广州,无疑是挖走了三水最大的一颗摇钱树。
1997年起,健力宝的销量开始以每年七八万吨的速度持续下降。针对这一点,外界事后众说纷纭。
政府在数次会议后决定,卖掉健力宝。为健力宝找“下家”, 2001年的一次会议上,三水政府领导悉数到齐,90%的人主张卖掉健力宝,但是不能卖给李经纬团队。这次政府会议直接决定了李经纬和健力宝的命运。当时新加坡第一食品公司要买健力宝。
宗庆后
李经纬自然不可能就此放权。他做了两手工作,一方面,公司全面抵制来审核查账的新加坡人,拒不交出商业资料;另一方面,国内媒体也被招揽而至,“健力宝被贱卖他国”的新闻一时间铺天盖地。
舆论的重压下,这次交易就此告吹。三水政府同样怒不可遏,既然不能卖给外国企业,他们就想方设法卖给国内企业,总之健力宝不可能回到李经纬的手里。
为了应对,李经纬找到了当时最有可能的买家——娃哈哈和宗庆后做工作,劝说其高抬贵手。这之后,他找到市长,公开将心底的疑问说了出来:为什么不能让我们买回来?市长随即表态:要买可以,给你们一个星期的时间。双方商定,李经纬出资4.5亿,买走政府的全部股份,谈完双方一拍两散。
李经纬没能等到第7天。谈判完的第6天,正四处筹措资金的他接到政府通知,健力宝已经被卖给了浙江国投。
通知下达的第二天,三水政府举办了一场仓促的签约仪式,会上宣布作价3.38亿元转让健力宝股份。仪式上,
李经纬默默地坐在会场一角,仰面朝天、眼中含泪
。
从此,巨头陨落,2002年1月15日,李经纬就这样送别自己一手创办的健力宝。
含泪仰天,不发一语
这张照片被称为“90年代最悲情的企业家”。这张照片被迅速刊登在了国内所有财经媒体和新闻网站上,即便对此事不明就理者,看完亦是五味杂陈。
那是李经纬倒数第二次公开亮相,那之后,这个喜欢交朋友的老人,再没有出现,也没再提及过健力宝。签约仪式后的第9天,李经纬突发脑溢血,直至病逝也没能摆脱病床和轮椅。然而他的出局,也成为“健力宝”没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