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业洞察
协同16年历史,260万粉丝的“销售与管理”全媒体平台。聚合全球一流商业趋势观察家,以犀利的商业嗅觉,与您一起把脉商业未来趋势,洞见企业未来成功之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手游那点事  ·  全球手游收入Top20:《王者荣耀》空降第一 ...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又是腾讯?一款收入超10亿美金的二游出现了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上海圈vs广州圈vs北京圈,2025谁会更 ... ·  2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35岁熬进大厂但Leader比我小10岁,要 ... ·  3 天前  
手游那点事  ·  热议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业洞察

比亚迪“消失”的460亿利润

商业洞察  · 公众号  ·  · 2024-04-03 17:26

正文

作者: Eastland
来源:妙投APP(ID:huxiupro)

2024年3月27日,比亚迪(SZ:002594)发布了《2023年年度报告》。亮眼的数据有:营收6023亿、归母净利润300亿、经营活动现金流1697亿……
中国汽车市场进入淘汰赛,众多车企在红海中挣扎,莫不希望财报数据好看一些,比亚迪却反其道而行。
细读财报,发现许多“猫腻”。
01

汽车业务收入占营收的80%
2019年营收1277亿,同比下降1.8;2021年、2022年连续跨过2000亿、4000亿;2023年营收6023亿,同比增长42%。
2023年营收较2019年增长了371%,年均复合增长47.4%。
汽车业务(包括汽车、汽车相关产品及其它产品)在营收中的占比稳步提高:从2019年收入1277亿,占比49.5%;到2023年收入4834亿,占比80.3%。
“手机部件及组装”早已超出移动终端范畴,扩展到消费电子、AI服务器、智能座舱。2023年营收达1185亿,同比增长20%。

2019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633亿,相当于特斯拉的45.2%。
到2021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增至1290亿,相当于特斯拉的42.3%。仅就新能源车销售来看,比亚迪收入860亿,相当于特斯拉的30.2%。
2023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收入4834亿,相当于特斯拉的83.2%。其中,新能源车销售收入4127亿,相当于特斯拉的74.6%( 若按2021年不变汇率计算,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车销售收入相当于特斯拉的81.5%)。


2023年,比亚迪总销量达302.4万辆,同比增长67.8%。在高度内卷的新能源车市场,比亚迪的份额是“唐僧肉”,新势力、旧势力、华为系都想咬一口。这种情况下,比亚迪销量保持增长,足见竞争力强大。

02

“插电”遇到殊死抵抗
与特斯拉、新势力不同,比亚迪一直采取纯电动和插电混动并重的战略。

燃油车市场规模远大于新能源车。由于不存在“里程焦虑”,插电混动车比纯电动车更容易抢夺燃油车的市场份额。

2021年、2022年,比亚迪插电混动车对销量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4%、53%;

2023年H1,插电混动车对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还有52%,H2突然跌到32%;纯电动车贡献率提高到68%。


2023年下半年,插电混动车对燃油车的战斗已进入攻坚阶段,遇到殊死抵抗。

2024年春节后,开启“比油低”时,比亚迪宣称“彻底拉开与燃油车的大决战”。

03

销量暴涨的主因不是降价
任何品牌的产品销量急剧增长,要么是品牌被广泛认可,要么是性价比感人,或兼而有之。比亚迪属于哪种情况?
1)乘用车

以下是2020~2023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均价:
2020年,比亚迪汽车业务营收840亿。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收入244亿,均价15.6万元/台;
2021年,汽车业务1290亿收入中,794亿来自新能源乘用车,均价14.3万元/台;
2022年,汽车业务营收3247亿,2772亿来自新能源乘用车,均价15.3万元/台;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收入4066亿,销量301.3万,均价13.5万/台。

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均价较2019年下降13.5%。其间,销量增长了1828%,是价格降幅的136倍!
2)商用车

商用车属于纯To B业务, 逻辑与乘用车有很大不同。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销量走势与乘用车大相径庭:
2020年收入70亿,商用车销量6651台,均价高达104.8万/台(因售出6050台大巴、占比91%)。
2021年,商用车销量增至7891台,但大巴占比降至51.6%,令单价降至83.7万元;
2022年,商用车销量降至5839台,但大巴占比提高到80.9%,带动单价冲高到134.8万;
2023年取得突破,销量达1.15万台,大巴占比降至40.9%,商用车均价52.7万元。

除电动大巴,比亚迪还有电动卡车、环卫车、搅拌车、渣土车等产品,积累了丰厚的行业经验。

机遇青睐有准备的头脑。比亚迪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深耕多年,一旦爆发的时刻到来,将成为“排在最前列”的受益者。

04

降价也分“三六九等”
2014年,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润52.7亿、毛利润率28.4%,远高于特斯拉(18.9%)。两家销售均价分别为7.5万元/台、5万美元/台。按2016年汇率,特斯拉销售均价约为比亚迪的4.2倍,毛利润率却低9.5个百分点。
2015年~2020年,比亚迪、特斯拉汽车销售毛利润各自波动,互有高低。不像有些人认为的,产品定位低、销售均价低,毛利润率必然也低。
2021年、2022年,是特斯拉黄金时代,毛利润率超过26%;
2023年,两家都到达拐点:比亚迪向上,毛利润率23%;特斯拉向下,毛利润率17%。

虎嗅《理想还债》(2024年3月25日)一文认为(对企业而言)有上、中、下三种等次的降价:
上等——降价带动产量提高,导致成本下降。成本降幅大于价格降幅,毛利润率不降反升;
中等——降价导致毛利润率下降,但金额上升,实现“薄利多销”;
下等——降价导致毛利润率、毛利润金额双双下降;
2023年,比亚迪、理想整车销售均价都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毛利润率不降反升、毛利润金额爆表——比亚迪1111亿、理想275亿。两家都是健康的,上等降价。
2023年,特斯拉整车销售毛利润率下降9.2个百分点,利润金额也从2022年的176亿美元跌至2023年的134亿美元,跌幅近24%,这是下等“自残式降价”。如此代价,换来销量增长37.7%,增幅较比亚迪低30个百分点!

2024年,比亚迪主动发起“价格战”,毛利润率可能会下降。如果毛利润金额保持上升,仍属“中等”。
05

透视成本、费用
用蓝色折线代表毛利润(率)、彩色堆叠柱代表费用(率),蓝色淹没彩色方可获得经营利润。
蓝色高高在上,必属绩优蓝筹。
三年前,比亚迪毛利润开始“干拔”——从2021年的208亿蹿升至2023年的1218亿;其间,毛利润率也提高了3.9个百分点。
三项费用金额均有极大提高,但由于营收分母变大,费用率保持在低位。到2023年,毛利润率为20.2%,总费用率13%,

如果要为企业拍“标准照”,上面这张图表是最合适的。

“基础知识”讲完了,下面是“进阶内容”,看看比亚迪财报中的“猫腻”。
06

销售费用里“藏”40亿
2019年,销售费用为43亿,费用率3.4%;2020年、2021年依次总在50亿、60亿;
2022年,销售费用猛增到151亿,费用率3.6%;
2023年,销售费用达252亿,费用率4.2%。
销售费用主要包括售后服务、人员薪酬及广告展览,三项支出合计约占销售费用的70%~80%。
2023年,广告展览支出42.7亿,占销售费用的16.9%,占营收的0.7%。通常在人们的印象中,汽车厂财大气粗,投放广告、参加会展一掷千金,而比亚迪广告展览占营收的比例不到1%。
2023年,售后服务“支出”达98.4亿。

这里有个财务知识点:车企估算履行售后服务义务可能的支出,将一笔资金作为“质量保证金”,性质上属“预计负债”。

2023年,比亚迪售后服务实际支出28亿,预提了98.4亿,年末质量保证金达到146亿、较2022同期净增70.5亿。
不论旧车保有量,还是新车销量,比亚迪都远低于上汽集团(SH:600104)。2023年上汽集团售出新车502万台,质保期内车辆远超千万,年末质量保证金余额160.8亿。
对比上汽,比亚迪预提售后服务支出“大方过头”。假如2023年预提58亿,肯定说得过去。那样的话,2023年净利润将增厚40亿!
07

研发费用里“藏”200亿
1)砸钱容易、闭环难
2015年,比亚迪研发投入37亿,相当于特斯拉的82%;
2018年,比亚迪研发投入增至85%,约为特斯拉的88%;
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达到106亿,但“比特比”反而降至64%;
2022年,比亚迪急起直追,研发投入突破200亿,达到特斯拉的97%;
2023年,比亚迪研发费用达到400亿,较特斯拉高43%(2023年特斯拉研发投入折合人民币280亿元)。
一分钱一分货,想留在新能源车“牌桌上”,每年200亿研发投入是必要条件。


其实,砸钱不算真本事,闭环才是赢家。所谓闭环,就是把研发成果转化为丰厚利润;丰厚利润支撑更大手笔研发投入,获得更加丰厚利润。纵观全球新能源车玩家,只有比亚迪、特斯拉、理想三家实现了闭环。
2023年,华为车BU营收47.13亿、亏损60亿。可推算出,包含研发投入的总支出为107亿。余承东声称化为车BU要在2024年扭亏为盈,相当于向宇宙发出《安全声明》——我要闭环了,研发不超过营收。
2)资本化率“变态低”
通常,上市公司仅将部分研发投入计为本期费用,对其余部分进本化、纳入无形资产。比如投入100亿研发,资本化率为45%,则本期研发费用为55亿,无形资产增加45亿。
2017年、2018年,比亚迪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均超40%;

2020年研发投入86亿,资本化率仅为12.7%;
2023年,比亚迪仅净400亿研发投入中的0.9%资本化。
这个比例有多低呢?
2023年,贵州茅台毛利润、净利润分别为1140亿、627亿,研发投入只有区区3.68亿。这么丁点儿研发投入,还要将其中34%资本化。
2023年,长城汽车研发投入110亿,资本化率高达54.15%,仅50.6亿被计为本期研发费用。
研发投入资本化的"副作用",是要对专利权、非专利技术、软件等无形资产进行摊销(计提),包袱会越来越重。研发投入对净利润的影响没有被消除只是被推迟。

截至2023年末,比亚迪“工业产权及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及软件”两个科目(均属无形资产)的账值合计为28.5亿、仅占净资产的2%,包袱很轻。

如将22023年研发投入资本化率提高到50%以上,净利润将提高200亿!
08

固定资产折旧里“藏”220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