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商界
商界传媒官方新媒体,旗下拥有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商界》,以及《商界评论》、《商界时尚》等多本知名财经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夜骑开封”爆火!三大平台紧急发文! ·  5 天前  
洪灝的宏观策略  ·  本周末:财新十五周年年度峰会 ... ·  6 天前  
第一财经  ·  涨涨涨!今日情绪指数来了 ·  1 周前  
第一财经  ·  “牛市旗手”飙了!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商界

德国最低调企业:吊打宝马,波音787的缔造者,创始人是名纳粹!

商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12 15:05

正文


版权声明
  • 文 / 杨大侠 (ID:chuangtou88)

  • 来源:商界 (ID:sj998_)

  • 本文为商界记者原创文章,转载请后台留言获取授权,并请备注好来源、作者和微信公号ID以及商界二维码,侵权必究

说到品质,人们的第一反应通常是德国;说到德国品质的代表,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阿迪达斯等亦是首当其冲,它们可谓家喻户晓。

然而,德国还有一家企业,它让宝马、阿迪等望其项背。它的名字,叫舍弗勒集团;它的创始人,叫乔治·舍弗勒,现任掌门人,叫乔治·费舍尔;如今,人们都将后者亲切的称为乔治·舍弗勒(为方便区分,以下将前者简称为“老乔治”,后者为“小乔治”),与其父同名。

展开舍弗勒集团的历史画卷,其彪炳战绩可谓气势如虹:2015年,小乔治在福布斯富豪榜以292亿美元的家产位居德国第一;2016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小乔治位居德国第二,宝马在其背后苦苦紧追,却望尘莫及。

终于,2017年的胡润百富榜上,宝马以29亿美元的优势超过舍弗勒集团(后者为171亿美元),一出憋屈多年的恶气;而这年,恰好是老乔治的100岁诞辰。

(老乔治)


最有钱的纳粹


1921年,希特勒上台后,将德国工人党的右翼行为推向极端,开始了肆无忌惮的反共产、反资本、反犹太活动,纳粹由此诞生。1937年,虚岁20的老乔治被强行征入“希特勒青少年团”,成为一名纳粹分子。

1938年,老乔治的一年兵役期满,脱离了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恶魔团体。他在服役期间,是否有过杀戮暴行,人们不得而知;但“纳粹分子”四个字,成为他永远无法洗去的污点——即便在1996年去世以后,人们还会经常将他的“光辉事迹”拿来开涮。

二战期间,汽车及其零配件成为战地里最重要的物资,因此从1943年开始,老乔治就建立了滚针轴承厂,为纳粹的战车不断输送血液。然而不到两年,二战终结,德国战败。在此前夕,苏联红军带着复仇的利刃,踏入德国的疆土;纳粹是他们头号手刃的对象,老乔治不得不疲于奔命,辗转几度进行工厂的搬迁。

(创业初期的乔治和他兄弟威廉)

战后世界,人们对和平的呼吁,成为老乔治的保护伞,也让他成为最幸运的纳粹。1946年,他的“工业有限公司”(舍弗勒集团前生)终于在赫尔佐根奥拉赫稳定下来,并在几年时间内实现了滚针轴承的量产。1953年开始,舍弗勒集团的滚针轴承,成为整个德国汽车行业前行的命脉,宝马、奔驰、大众,都是在老乔治的推动下,成为日后的汽车帝国。

(舍弗勒滚针轴承)

在此期间,舍弗勒集团的三大品牌之一“INA”也由此诞生,它集精密度高、创新性强、覆盖面广等特点于一身,蔓延到全球市场,也渗透到机械、建筑、风力、煤炭等各个工业领域。依靠INA轴承,舍弗勒的枝蔓不再局限于德国本土,而是与全球汽车制造商达成合作。

(舍弗勒集团)

在舍弗勒集团正式运作20周年的时候(1966年),老乔治已成为整个德国当之无愧的工业霸主。据当年的资料显示,舍弗勒集团的员工超过万名,仅在赫尔佐根奥拉赫建立的员工公寓,就多达739套。在每个舍弗勒员工的心中,老乔治成为激励一代人的偶像。

1996年,老乔治去世,“纳粹”的话题却仍在人们口中和文人笔下不断被重提,而“最有钱的纳粹”,也成为口耳传诵的传奇。

乔治的女人


老乔治死得很不是时候。自1990年开始,全球汽车工业崛起,当中尤以底特律三巨头——福特、通用、克莱斯勒——为甚,瓜分了整个世界一大半的汽车金矿,德国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更糟糕的是,当时的全球冷战还未结束,而美国又是冷战的主角,它的崛起,对苏联以及所有其它国家的工业而言,都是一场灾难。至少在当时,三巨头根本不需要舍弗勒提供的轴承。

烂摊子递到小乔治手上,但他明显没有老乔治的能力——他仅在法律方面有所建树。所有的压力都落在玛利亚·伊丽莎白·舍弗勒(以下简称玛利亚)身上,而她必须负重前行。

(小乔治和玛利亚)

玛利亚和老乔治在1963年结婚。老乔治在世的时候,玛利亚在人前人后,可谓风光无限;而老乔治撒手人寰不久,外界的不看好几乎呈一边倒的局势,他们甚至多次劝说玛利亚,让她卖掉公司回家养老。在他们眼中,舍弗勒集团的成功,完全是老乔治的成功,玛利亚只是个百事不管的家庭主妇。而玛利亚却不这么想。“我向我丈夫承诺,要将公司引领至未来。我决心要继承乔治·舍弗勒毕生的事业”,她从来没有觉得女人比男人差。

(玛利亚和老乔治的婚礼)

而玛利亚“走马上任”的变革,也证明了她的能力。冷战的辐射面,主要聚集在美国、苏联、东欧和西欧,亚洲则基本纯属打酱油。于是,玛利亚将眼光投向了亚洲市场。

她从1995年开始开辟中国市场,先后在苏州、太仓、南京等八个中国城市建立分公司,并将INA轴承、变速器、发动机的核心技术播种在这片新大陆中。当技术在中国趋于成熟,她又在北京、上海等22个主流城市设立销售点,实现销售与产品的完美对接。

此外,她不断蚕食德国本土企业,相继收购了LuK和FAG公司——两者分别擅长轴承系统和离合器制造,成为世界第二大滚动轴承制造商;此两者也与INA一起,成为舍弗勒集团的三大核心品牌。

(舍弗勒三大品牌)

企业疆土、规模变大的同时,玛利亚也在不断进行产品及其领域的升级。从汽车,到工程机械,到军事设备,再到电力设备,所有机械类产品,都离不开舍弗勒轴承的影子。

当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它在飞机、直升机、火箭发动机上的表现。其中,空客A380、波音787的发动机、变速箱、旋翼的轴承部分,都由舍弗勒集团一手完成。据统计,舍弗勒的产品如今已多达接近23万种,三大品牌之一的FAG甚至建立了独立的航空公司。

有好事者将玛利亚的努力和老乔治的战绩做了比较:无论从销售数字,还是从全球员工人数上,老乔治都超过玛利亚时代的三倍。然而在2013年的“巴西风云人物”的颁奖典礼上,巴西将这个奖颁给了德国的玛利亚。

她用来自外国的认可,证明了她并不比一个男人差,哪怕这是个传奇般的男人。

舍弗勒生存指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当中受冲击最大的是建筑业,其次便是汽车制造业。美国三巨头的通用、克莱斯勒相继破产,底特律成为一座悲伤之城;大众掉入深坑,甚至拿不出危机预案;宝马也是花了近十年才大致恢复元气。

与这些汽车大牌息息相关的舍弗勒集团,也面临破产的僵局。成本提升、产能过剩、数万名员工的医保等问题,让舍弗勒如同掉进深海的大象一般徒劳挣扎;更惨的是,舍弗勒在此期间正在收购大陆集团,根本没有自救的回旋余地。

(大陆集团)

除此之外,令玛利亚头疼的是,儿子小乔治刚与妻子离婚,就与另一名健身馆女老板胡搅蛮缠,这在企业旋踵艰难的同时,也给企业抹上了外人喜闻乐见的丑闻。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如同二战解放后的和平给老乔治带来转机,汽车制造业也在次年开始回暖,且一年好过一年。到了2015年,舍弗勒问鼎德国首富的同时,有数据显示,大陆集团的股价在2009年到2015年的7年间,增长了20倍。舍弗勒这头落海的大象,也因此被海里的潜涌卷上了浪潮之巅。

从老乔治的创业初期,到90年代汽车行业与冷战的动荡,再到次贷危机,舍弗勒集团均是柳暗花明般的绝地反击,这看似偶然造就的幸运背后,其实都折射出同一条规律,那就是——大。

“大”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别人“大”,二是自己“大”。

在战争当中,军事物资是最大的事,任何与之发生关系的蝼蚁,都有可能因为傍上大腿而鸡犬升天。“小”的乔治发现了这个“大”的机会,因此他从一名逃亡者,一跃成为纳粹富豪。

玛利亚寻求的“大”,则是利用自身的“大”,整合多方资源,聚合成垄断局面。LuK和FAG在德国当地可能数一数二,但名气与舍弗勒绝不可同日而语。它们与舍弗勒结合,后者如同一把推手,为它们嫁接了更多的资源;而舍弗勒本身,也成为全球的轴承帝国。垄断性质的企业,就算在大萧条下难以求生,政府也绝不会坐视不理。

而金融危机中舍弗勒与大陆的结合,则是“大”的融合。大陆集团是全球五大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舍弗勒集团是世界第二大滚动轴承制造商,它们有很多同质化产品,这就避免了更多产能的堆积,同时能促进产品的创新、扩大产品的规模。同时,它们都是德国的顶梁柱,就算走破产流程,也不是三天两天的事;而当那一天来临之时,新一轮经济周期已然开启。

因此,创一份事业,立意应该更高远,心也应该更大。可能它会让你走得更累,但它一定会让企业活得更久。


齿轮绞碎马达

时光洗尽铅华

史海钩沉过后

让我们

去体会一段峥嵘岁月的兴衰风雅

去触摸一个工业大国的春秋冬夏


企业求报道、约采访、内容合作,请加微信:ylenno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商界APP,悦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