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强国梦
爱我中华,感恩祖国,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努力实现我们自己的小梦,一起助力中国大梦,加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汉上时光  ·  汉中籍军人登上央视国防军事频道 ·  4 天前  
汉上时光  ·  汉中籍军人登上央视国防军事频道 ·  4 天前  
解放军报  ·  起床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强国梦

当洋节日遇上领袖诞辰纪念日,拷问的是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

强国梦  · 公众号  · 军事  · 2018-12-24 20:22

正文

老铁,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体“强国梦”,再点击“关注”,可以免费收看每天推送的爱国正能量文章,想找小编聊可以加小编微信2426184596

当洋节日遇上领袖诞辰纪念日,拷问的是当代中国的价值取向

作者:贾小强


随着天气渐渐变冷,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厚,大街小巷上最为醒目的是西方的圣诞节符号。如今的圣诞节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群非基督徒的狂欢节,他们在这个节日里面约会、购物甚至想着脱单。是的,这群人就是我们中国的年轻人,明明不是虔诚的信徒,对于圣诞节的喜爱一点也不亚于西方老百姓。

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记得那天(12月22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按照各地风俗传统的不同,有的地方要吃水饺、有的地方要煲汤母鸡汤、有的地方要吃汤圆,海峡的对岸还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



我更不知道,有谁还记得125年以前的12月26日(与西方的圣诞节仅仅相差一天),湖南湘潭诞生了一位影响了世界和中国历史进程的90后——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

对于100年以后的90后来说,我们没有机会一睹毛主席的风采,却享受着他和他那一代革命者为后世子孙打造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带来的和平安宁、繁荣富强。

是的,在改革开放40年这样一个历史契机,在毛主席诞辰125周年纪念日,在当下洋节的活跃度远远大于中国传统佳节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个历史交叉的时刻?


回顾改革开放的一路艰辛,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对待洋文化?


西方洋节受到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的追捧,是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产生的。因为我们主动拥抱世界,打开了国门,让老百姓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一切新鲜的事物都流传进来,有好的也有不好的。

上个世纪1980年代,刚刚打开国门的时候,中国人对一切都感到好奇,抱着一种迅速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学习世界先进经验的心态,非常包容地接受了西方的一切事物,从具体的工业化产品到管理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和节日等等,这都成为流行时尚。



那个年代的时髦,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流行穿着喇叭裤、跳着迪斯科,模仿港片里面的小马哥穿着风衣,一切都是那么日新月异。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更是对西方名著、文化节日、理论思想、科学贡献如数家珍、热烈追捧。



但是,这种万象更新的景象也受到了某些境外势力的诱导,最终因为和平演变而爆发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政治风波,险些打断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

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之后,令人窒息的氛围再度活跃了起来。现在的我们通过《中国合伙人》《北京人在纽约》等影视作品,看到了那一代的年轻人纷纷开始留学出国,大洋彼岸的“文明灯塔”成为了无数人向往的“自由天堂”。可是,残酷的现实打碎了莘莘学子的美国梦,无数人的青春和大好年华都浪费在了成为“自由公民”之路上。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当然有些不可理喻,但是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留学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拿到绿卡,就是一条快速摆脱贫穷落后、成为人上人的捷径。那时候,出国留学是一件无上光荣的事情;那时候,回国创业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价值观?因为他们看到的是当时中国依旧贫穷落后的面貌以及与西方的巨大差距,留在当地就意味着成功,回国意味着失败!



而现在,我们当中的很多学姐学长、学弟学妹,留学之后很多选择了回国创业。留下来,成为别国的二等公民,并不是唯一的选择。甚至,老外留学中国成为了一种风潮,国外学习中文、学习中国文化成为了一种竞争力的体现。



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这又和西方洋节大举“入侵”中国的争议有何关系?

其实,洋节一直都是年轻人追捧的对象,他们中的大部分并非是非常崇拜西方的“跪舔族”,而是纯粹为了追求新鲜、热闹、好玩。关键的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国民心态的转变。

我们看到当下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同时发生:当一些中小学开始大兴“西洋文化”的同时,却有一些高校开始“禁过洋节”。

这就是心态不同造成的两种极端。其实,过不过节,高校根本不可能完全禁止,学校和老师不让学生谈恋爱、抽烟打架,可是这些现象还是屡屡发生。中小学让学生过洋节,却也完全抹杀不了中国传统节日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

其实,这就是一个尺度把握的问题。过去,我们害怕文化入侵,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大家很容易被一些东西误导,洗掉原有的价值体系,从而影响个人行为,被当作发动颜色革命的政治工具;现在,当我们的文化也在复兴,当汉语热席卷全球的时候,我们的自信心加上过去的经验教训足以对抗某些似是而非的价值判断。

很多时候,完全堵塞适得其反,年轻人的叛逆心理反而让“禁止”成为一个笑话;未成年人心智尚不成熟,最应该先了解自己的国家、认识文化的根,而非过早灌输非原生的文化基因。

所以,高校禁不禁止,没有多大作用,相反在中小学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好好宣传基本国情和传统文化。

比起政治课上正儿八经的教育,西方世界赤裸裸的现实,无时不刻在教育、警醒中国人:西方不是天堂,中国不是地狱!

2008年西藏拉萨暴乱之后,西方媒体的集体抹黑和造谣,通过互联网传遍了全中国。海内外的中国人,特别是已经成为互联网公民的年轻一代,被深刻地教育了一次西方所谓的“民主、自由、人权”。于是,海外华人华侨和留学生自发组织起来发起抗议游行。

今年的中兴和华为事件,再一次教育了中国人。谎言终究是谎言,在这个资讯极度发达的年代,老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秤。而且,还有大量的所谓“自干五”活跃在网络世界,和“美粉”、“日精”、“带路党”、“骑墙派”、“沉船派”们斗智斗勇,努力还世界一片清明。



而对于社会上的争议,反映的是不同人群的不同心态变化。对于我们1980后出生的、在改革开放政策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来说,亲眼见证了祖国如何变得强大富足的,对于西方的丑陋嘴脸有了足够的认识。对于改革开放出生之前的长辈来说,过去的痛苦记忆过于深刻,对于西方抱有固有的防御心理。而对于祖国的未来,00后来说,一切还是白纸一张,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



但是,不管是哪一代的中国人,我们都学过这么一句话“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历史上强盛的朝代和盛世都是相对开放和自信的。当年的长安城内,各路英豪、奇珍异兽都汇聚于此,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和谐相处,人们思想活泼、大胆进取,共同创造了盛唐奇迹。而由于明清两代的闭关锁国和文字狱,中华文明开始衰败,逐渐拉开了与世界的距离。

血淋淋的历史告诉后人,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生生不息、繁荣强大,光靠地大物博和艰苦卓绝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态求同存异、包容共存、兼收并蓄,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抵制和全盘接受都不可取。

不论是“禁止”还是“推崇”,都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消极作为;相反,以平常心看待洋节才是正道。我们不能忘记改革开放要的是去其糟泊取其精华,有利于我们发展的充分消化吸收,不利于民族复兴的要擦亮眼睛坚守底线。

现在有一个现象,一旦某个境外势力甚至是本国的企业或个人发生了有损于中国利益、民族尊严的事情,都会发生抵制风波。这是一个进步,代表了中国人觉醒了、祖国强大了,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表达诉求和态度,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抵制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今天抵制这个明天抵制那个,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件事——让祖国更加强大、让自己更加强大。

之所以今天的中国人越来越自信,离不开一位伟人的历史贡献,他就是毛主席。


毛主席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共产党和新中国让国人恢复了久违的自信


中国人的自信是在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被焚毁的圆明园以及全军覆没的甲午战争当中逐渐崩溃的。1900年,八国联军带着仆从国的军队,跑到我们的国家首都,皇城脚下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对老百姓残酷镇压的清廷却无可奈何,中国人是多么绝望!谁会想到,100多年以后,今日的中国是怎样翻天覆地的巨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