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文学院学生会信息发布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汉字风云初赛第一套真题放送丨诸君请看题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生会  · 公众号  ·  · 2024-11-07 19:58

正文



汉字风云初赛

第一套试题揭秘



三人成行,各显神通!

过关斩将,谁与争锋?

11月2日晚,

第十一届“汉字风云”中华文化知识大赛

初赛第一场圆满落幕!

初赛赛场上,

选手们势如破竹,点燃深秋。

现在为大家奉上我们精心编制的

初赛第一套试题及答案

诸君请看题!




一、汉字听写(共 20 分)




1.写出下列字形的简体字(每小题1分,共4分)。


利      咸      宠      宜


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每小题1 分,共 6 分)。

赉弼 (lài)

芫荽 (yán)

询谋佥同 (qiān)

熊罴之士 (pí)

虫龁鼠伤 (hé)

犀柄麈尾 (zhǔ)


3.根据拼音与意思补全成语(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___甘餍肥(yù):饱食肥美的食品。形容生活优裕、奢侈。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裤之时,(yù)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

【答案】


(2)___格不通(hàn):固执成见,不能变通。

【出处】《礼记 ·学记》:“发然后禁,则(hàn)格而不胜。”

【答案】


(3)调和鼎___(nài):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出处】《旧唐书 ·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答案】


(4)宵___图治( gàn):勤于政事,设法治理好国家。

【出处】《明史 ·罗侨传》:“愿陛下慎逸游,屏玩好,放弃小人,召还旧德,与在廷臣工,宵(gàn)图治,并敕法司慎守成律。”

【答案】


(5)足___音然(qióng):原指长期住在荒凉寂寞的地方,对别人的突然来访感到欣悦。后常比喻难得的来客。

【出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qióng)然而喜矣。”

【答案】







神奇的汉字听写是否已吸引了你的目光?

更多精彩内容即将呈现!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解析】岳麓书院是在北宋时期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而成的;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后改为儒教圣地,其创办过程也非官方主导;白鹿洞书院则最初是由私人创办的,后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而得以发展。


2.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寒食帖

【解析】自叙帖是怀素的草书作品。自言帖是张旭的草书作品。中秋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寒食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苏东坡)的行书作品。


3.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解析】桑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末年,其原产地正是山西省永济市。永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酿造优质的桑落酒。在历史上,桑落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而著称,被誉为清香型白酒的典范。


4. 始创蒙古文字“八思巴文”的帝师八思巴是 (B) 人。

A.女真 B.藏族 C.突厥 D.蒙古

【解析】八思巴,全名萨斯迦拉察思八,是西藏萨迦派的高僧。他出生于西藏萨迦地区,是藏族人。在元朝时期,他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并受命创制了蒙古新字。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该诗出自 (B) 之手。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解析】慧能是禅宗六祖,他的禅学思想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诗句正是慧能在听闻神秀所作偈语后,为表明自己对禅宗真谛的理解而作的。它表达了佛教中“空”的思想,即万物皆空,无物可惹尘埃,体现了慧能禅学的精髓。


6.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长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请问在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担任过中书令? (A)

A.郭子仪 B.杨炎 C.牛僧孺 D.李德裕

【解析】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将领,曾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威望,他后来被授予中书令这一尊贵官职,以表彰他的功绩。


7.  “台阁体”是明初在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台阁体”诗人在形式上追求雍容典雅、词气安闲,其诗作多为逢迎酬和之作,请问下列哪一个诗人不属于“台阁体”? (B)

A.  杨荣B.杨慎C.杨溥D.杨士奇

【解析】“三杨”,指杨寓(字士奇)、杨荣(字勉仁)、杨溥(字弘济),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慎也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但不属于“台阁体”诗人。


8.天府之国,历来不乏文人墨客。下列文学家中,谁不是四川人? (C)

A.苏轼 B.司马相如 C.杜甫 D.陈子昂

【解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司马相如,字长卿,一说字子长,西汉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并非四川人。虽然杜甫曾在四川成都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创作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但他的籍贯并非四川。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9.“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D)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管子》

【解析】《管子》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多个方面。在《管子·兵法》中,有“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的记载,这是“和谐”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出现。


10.《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

A.乌 B.巫 C.肖 D.萧

【解析】肖姓实际上在《百家姓》中并未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肖”姓很多时候是作为“萧”姓的俗字或误写而出现的。在历史上,肖姓的出现相对较晚,且很多时候与“萧”姓有混淆。


11.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来建设的城市是 (B)

A.唐长安城  B.宋东京城  C.魏邺城  D.元大都

【解析】《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但它的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严整的布局的典型。宋东京城主要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布局灵活。


1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B)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D.杂技

【解析】在戏曲中,“做”通常指的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这些动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能够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故事情节。通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能够在舞台上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角色。


13. 下列四字词语均出自《诗经》,请问其中哪个不适用于婚姻方面? (A)

A.与子同袍 B.之子与归 C.宜其室家

D.其叶蓁蓁

【解析】“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行!”它描述的是战士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情景,表达的是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战斗的决心。


14.下面哪句诗反映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 (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C.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D.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解析】A选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前文“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提到诗人离开家已经有两年。B选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早年离家赴仕,直到晚年才辞官告老还乡。此时,他已经离家数十年,家乡的孩童都已不认识他了。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长期离家后归乡的情景,因此可以推断他离家的时间非常长。C选项“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出自唐代诗人戎昱的《征人归乡》,前文“五年游客送人归”提到诗人离家已有五年。D选项“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出自唐代诗人刘皂的《旅次朔方/渡桑干》,开头“客舍并州已十霜”提到诗人旅居并州已经十年。比较之下,B选项的作者离家时间最长。


15.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藏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字词语,它就是 (C)

A.春花秋月 B.梅兰竹菊 C.风花雪月

D.春夏秋冬

【解析】白族姑娘的头饰通常由白色的绒球(代表风)、鲜艳的花朵(代表花)、弯弯的银片(代表雪)以及银制的月亮(代表月)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是“风花雪月”的化身。这种头饰不仅美观大方,还寄托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6.“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 (B)

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多次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并未得到重用,可以说有“大材小用”之感。且这句诗常用来形容辛弃疾的遭遇。


17.“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A)

A.《周易·贲》

B.《周易·乾》

C.《周易·震》

D.《周易·观》

【解析】在《周易》这部古老的经典中,“贲”卦的卦辞和爻辞中确实出现了“文”与“化”的对举。如《周易·贲·彖传》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表述,这里的“人文”与“化成”相结合,体现了“以文教化”的思想,是“文”与“化”二字对举的较早出处。


18.以下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解析】中国四大佛山是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


19.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B)

A.阳文印 B.阴文印

【解析】北京奥运会会徽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这个会徽的印面文字“中国印”三个字是凹下的,印出的效果是在红色背景上呈现白色文字,符合阴文印的特征。


20.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为“粤东三子”的清代作家是 (C)

A.汪中 B.袁枚 C.张维屏 D.严复

【解析】张维屏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与黄培芳、谭敬昭同为广东人,且三人在文学上均有显著成就,并被称为“粤东三子”。这个称号反映了他们在广东乃至全国文学界的影响力和地位。






已经完成了一半的题目啦,请再接再厉!


三、填空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八音”是中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古人按照乐器的制成材料,将其分为( )、石、土、革、丝、木、( )、竹八类。

【解析】“八音”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西周时已将当时的乐器按制作材料,分为金(钟、镈、铙)、石(磬)、丝(琴、瑟)、竹(箫、箎)、匏(笙、竽)、土(埙、缶)、革(鼗、雷鼓)、木(柷、敔)八类。


2.“桃园三结义”中,关羽和张飞叩拜刘备时,行的是稽首礼还是顿首礼?( 顿首礼 )。

【解析】顿首礼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辈之间互相表示敬意的礼节,也称为“叩头”。其形式如同稽首,但头触地后立即抬起而不在地面停留。稽首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父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3.成语“芒刺在背”的原义是像芒和刺扎在背上,比喻因畏忌而极度不安。这最初说的是汉宣帝见到( 霍光/博陆(宣成)侯/霍子孟 )时的感受。

【出处】《汉书·霍光传》:“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霍光,字子孟,别名博陆宣成侯,封号博陆侯。)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是白居易写就的经典诗句,其中“梨花带雨”一词,最初是用来形容( 杨贵妃/杨玉环/杨太真 )的动人姿态。

【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长篇叙事诗,主要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以及这段爱情如何导致政治上的混乱和最终的悲剧结局。


5.清代考核京官以“四格”、“八法”为升降标准,其中“四格”分别指( )、( )、才、年。

【出处】《清会典·吏部八·考功清吏司》:“乃定以四格,一曰守,二曰才,三曰政,四曰年,以别其等而送部。”


6.诸侯之间不在约定的时间或地点忽然相见叫( ),此时会以距离各自都城的远近为标准划分主宾,双方用主宾之礼接待。

【出处】《左传》疏云:“遇者,草次之期,二国各简其礼,若道路相逢遇也。”


7.《秦王破阵乐》是中国唐朝宫廷乐舞最著名的歌舞大曲之一,最初用于宴享,后用于祭祀,气势不凡。其中的“秦王”指( 李世民/唐太宗/唐文皇 )。

【解析】秦王即唐太宗李世民,“秦”是其登基前封号。


8.北师大校园中的金声路位于主楼东侧,其路名来自“金声玉振”这一成语,其中的“金”和“玉”各指什么事物?( )、(

【解析】“金声玉振”语出《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有始有终,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9. 明朝嘉靖年间,抗倭名将( 俞大猷/俞志辅/俞逊尧/俞虚江 )途经少林寺,曾为少林指点棍术,使少林棍术水平明显提高。后来,茅元仪在其军事专著《武备志》中将少林棍术列为诸家棍法之首。

【解析】俞大猷,字志辅,号虚江。明代著名抗倭将领,与戚继光齐名,也是建树卓著的武术家。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自山西南征途中,亲赴少林寺特访,指点僧众棍术,并收宗擎和普从为徒,从军习武,尽传实战棍法,对少林棍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0.何逊而今渐老,( 都忘却 )、( 春风词笔 )。

【解析】出自宋代姜夔的《暗香·旧时月色》:“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


11.旗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女性服饰,是中国和世界华人女性的传统服装,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请问旗袍是“左襟压右襟”还是“右襟压左襟”?( 左襟压右襟

【解析】旗袍是中国传统的女性服饰,其设计遵循了古代汉服的风格,特别是衣襟的方向。中国袍服从商、周时期开始就习惯使用开襟形式,大多是右衽,即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为右衽。这种设计在华夏文化中被视为“尊礼成服”的概念,象征着“文明”。


12.《梅花三弄》是传世名曲,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其中,“三弄”中的“弄”指的是( 演奏次数 )。

【解析】梅花三弄的“三弄”指的是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其中“弄”指的是演奏次数。


13. 东汉末年,描写“聂政刺韩王”这一故事的琴曲是《 广陵散/广陵止息/聂政刺韩王曲 》。

【解析】琴曲《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即《聂政刺韩王曲》,是一首描述聂政刺韩王故事的大型琴曲。


14.人们常用“一生一世”来形容时间长,在古代,人们以( 30 )年为一世。

【解析】出自《论衡·宣汉》:“且孔子所谓一世,三十年也。”金文的世字,是止字上面加三点,即表三十年。


15.古人一般用“高足”指称( 良马/别人的学生 )。

【解析】“高足”最初指的是良马、骏马,《古诗十九首》中有“何 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一句,即用此义。在古代,马的高度决定了其品质,因此,“高足”最初是用来形容最好的马。后来,人们将“高足”用来比喻优秀的学生,作为对别人学生的敬称。





如果前面的题目让你意犹未尽,

那么接下来的趣味综合题会让你更加充满惊喜!

让我们一起迎接挑战吧!


四、趣味综合题(共 30 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