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的书院制度自唐代始,有官方和私人设置的两类,下列各书院属于官方创办的是?
(C)
A.岳麓书院 B.嵩阳书院 C.集贤书院
D.白鹿洞书院
【解析】岳麓书院是在北宋时期由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办学的基础上,由官府捐资兴建而成的;嵩阳书院在历史上曾是佛教、道教场所,后改为儒教圣地,其创办过程也非官方主导;白鹿洞书院则最初是由私人创办的,后得到朝廷的重视和支持而得以发展。
2.一提到书法中的草书,人们便会想到“颠张醉素”。请问下列属于“颠张”的作品的是?
(B)
A.自叙帖 B.自言帖 C.中秋帖 D.寒食帖
【解析】自叙帖是怀素的草书作品。自言帖是张旭的草书作品。中秋帖是东晋书法家王献之的作品。寒食帖是北宋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苏东坡)的行书作品。
3.张渭《别韦郎中》一诗中有“不知郎中桑落酒,教人无奈别离何”一句,句中所提到的“桑落酒”原产地在?
(A)
A.永济 B.桑落 C.汾阳 D.绵竹
【解析】桑落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魏末年,其原产地正是山西省永济市。永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适合酿造优质的桑落酒。在历史上,桑落酒以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和醇厚的口感而著称,被誉为清香型白酒的典范。
4. 始创蒙古文字“八思巴文”的帝师八思巴是
(B)
人。
A.女真 B.藏族 C.突厥 D.蒙古
【解析】八思巴,全名萨斯迦拉察思八,是西藏萨迦派的高僧。他出生于西藏萨迦地区,是藏族人。在元朝时期,他被忽必烈尊为国师,并受命创制了蒙古新字。
5.“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该诗出自
(B)
之手。
A.慧思 B.慧能 C.神秀 D.玄奘
【解析】慧能是禅宗六祖,他的禅学思想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诗句正是慧能在听闻神秀所作偈语后,为表明自己对禅宗真谛的理解而作的。它表达了佛教中“空”的思想,即万物皆空,无物可惹尘埃,体现了慧能禅学的精髓。
6.中书令是唐代的重要的中央长官,由于唐太宗在即位前曾任这个职务,因此在唐朝此后的时期,这个官职轻易不授。请问在安史之乱后,下列哪位曾担任过中书令?
(A)
A.郭子仪 B.杨炎 C.牛僧孺 D.李德裕
【解析】郭子仪是唐代著名的将领,曾平定安史之乱,立下赫赫战功。由于他的卓越贡献和威望,他后来被授予中书令这一尊贵官职,以表彰他的功绩。
7. “台阁体”是明初在上层官僚间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台阁体”诗人在形式上追求雍容典雅、词气安闲,其诗作多为逢迎酬和之作,请问下列哪一个诗人不属于“台阁体”?
(B)
A. 杨荣B.杨慎C.杨溥D.杨士奇
【解析】“三杨”,指杨寓(字士奇)、杨荣(字勉仁)、杨溥(字弘济),为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慎也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但不属于“台阁体”诗人。
8.天府之国,历来不乏文人墨客。下列文学家中,谁不是四川人?
(C)
A.苏轼 B.司马相如 C.杜甫 D.陈子昂
【解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司马相如,字长卿,一说字子长,西汉蜀郡成都(今属四川)人。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他出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义),并非四川人。虽然杜甫曾在四川成都生活过一段时间,并创作了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作品,但他的籍贯并非四川。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9.“和谐”一词最早出现在
(D)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管子》
【解析】《管子》是先秦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等多个方面。在《管子·兵法》中,有“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的记载,这是“和谐”一词在古代文献中的最早出现。
10.《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
(C)
A.乌 B.巫 C.肖 D.萧
【解析】肖姓实际上在《百家姓》中并未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在现代,“肖”姓很多时候是作为“萧”姓的俗字或误写而出现的。在历史上,肖姓的出现相对较晚,且很多时候与“萧”姓有混淆。
11.冲破《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约束来建设的城市是
(B)
。
A.唐长安城 B.宋东京城 C.魏邺城 D.元大都
【解析】《周礼·考工记》的“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城制》的布局。
但它的影响并不是在所有的都城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宋东京则是打破了《周礼·考工记》的严整的布局的典型。宋东京城主要体现市民世俗生活,布局灵活。
1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
(B)
。
A.面部表情 B.舞蹈动作 C.器械表演
D.杂技
【解析】在戏曲中,“做”通常指的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这些动作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能够生动地展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故事情节。通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演员能够在舞台上营造出丰富的视觉效果,使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剧情和角色。
13. 下列四字词语均出自《诗经》,请问其中哪个不适用于婚姻方面?
(A)
A.与子同袍 B.之子与归 C.宜其室家
D.其叶蓁蓁
【解析】“与子同袍”出自《诗经·秦风·无衣》,原文是“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偕行!”它描述的是战士们团结一心、共同抵御外敌的情景,表达的是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共同战斗的决心。
14.下面哪句诗反映的作者离开家的时间更长?
(B)
A.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B.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C. 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
D.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解析】A选项“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出自南北朝诗人薛道衡的《人日思归》,前文“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提到诗人离开家已经有两年。B选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贺知章早年离家赴仕,直到晚年才辞官告老还乡。此时,他已经离家数十年,家乡的孩童都已不认识他了。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长期离家后归乡的情景,因此可以推断他离家的时间非常长。C选项“故将别泪和乡泪,今日阑干湿汝衣”出自唐代诗人戎昱的《征人归乡》,前文“五年游客送人归”提到诗人离家已有五年。D选项“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出自唐代诗人刘皂的《旅次朔方/渡桑干》,开头“客舍并州已十霜”提到诗人旅居并州已经十年。比较之下,B选项的作者离家时间最长。
15.在白族姑娘的头饰上,藏着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字词语,它就是
(C)
。
A.春花秋月 B.梅兰竹菊 C.风花雪月
D.春夏秋冬
【解析】白族姑娘的头饰通常由白色的绒球(代表风)、鲜艳的花朵(代表花)、弯弯的银片(代表雪)以及银制的月亮(代表月)组成,整体看起来就像是“风花雪月”的化身。这种头饰不仅美观大方,还寄托了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6.“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是陆游的一句名诗,其中“大材小用”形容的是下面哪位人物?
(B)
A.韩愈 B.辛弃疾 C.庞统 D.宋玉
【解析】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将领、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他一生力主抗金,却多次受到朝廷的排挤和打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但并未得到重用,可以说有“大材小用”之感。且这句诗常用来形容辛弃疾的遭遇。
17.“文”与“化”二字对举,最早见于
(A)
。
A.《周易·贲》
B.《周易·乾》
C.《周易·震》
D.《周易·观》
【解析】在《周易》这部古老的经典中,“贲”卦的卦辞和爻辞中确实出现了“文”与“化”的对举。如《周易·贲·彖传》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表述,这里的“人文”与“化成”相结合,体现了“以文教化”的思想,是“文”与“化”二字对举的较早出处。
18.以下不属于中国四大佛山的是?
(B)
A.普陀山 B.武当山 C.九华山 D.峨眉山
【解析】中国四大佛山是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
19.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
(B)
。
A.阳文印 B.阴文印
【解析】北京奥运会会徽将中国特色、北京特点和奥林匹克运动元素巧妙结合,以印章为主体表现形式,将中国传统的印章和书法等艺术形式与运动特征结合起来,经过艺术手法夸张变形,巧妙地幻化成一个向前奔跑、舞动着迎接胜利的运动员形象。这个会徽的印面文字“中国印”三个字是凹下的,印出的效果是在红色背景上呈现白色文字,符合阴文印的特征。
20.与黄培芳、谭敬昭并称为“粤东三子”的清代作家是
(C)
。
A.汪中 B.袁枚 C.张维屏 D.严复
【解析】张维屏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与黄培芳、谭敬昭同为广东人,且三人在文学上均有显著成就,并被称为“粤东三子”。这个称号反映了他们在广东乃至全国文学界的影响力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