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菠萝因子
有思考,有温度的科普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医学界  ·  冲上热搜!湖南严禁用AI生成处方 ·  12 小时前  
E药经理人  ·  2024-2030年生物制药行业深度调研及发 ... ·  19 小时前  
医学影像沙龙  ·  经常遇到的不规则骨性突起,你会诊断吗? ·  2 天前  
肿瘤资讯  ·  【4208】TOP TALK |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菠萝因子

癌症背后的挑战:延误、隐瞒、不信医生、家庭矛盾......

菠萝因子  · 公众号  · 医学  · 2020-01-12 13:02

正文

菠萝说

2019年秋季,我在电子科技大学开了选修课《癌症和人类社会》,期末作业出现了很多精彩文章( 给大学生讲癌症,期末考试让我大开眼界! ),有不少读者在评论区给同学们点赞。 今天分享的是来自 一学 的一篇 秀文章。 者结合个 人经历,写出来了对癌症 的思考。


文 | 王*鹏 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已确诊胃癌晚期的她,仍不完全知道自己的病情。


家人给她穿好的、吃好的、用好的,这过分的关 和事事顺心 让她困惑 。“不就是个胃病吗,至于这么关心吗?”


却不知道他们在得知结果的那天,哭成了泪人。


输液。


她身旁跟她一样蒙在鼓里的,刚刚中考完的孩子正趴在病床上熟睡。望着吊瓶,她突然对这药起了好奇。输入搜索栏,“胃癌”、“化疗”等关键词跳了出来,她心颤了一下,又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地比对。


“胃癌! 不会错! ” 她慌了。


图片来自网络


下午家里人又带来了许多的东西,又是温馨而快乐的交谈家常,但她并不像之前那么轻松。


他们要走时,她拉住了一个人,小声问:“哥,我这是胃癌吧,不然用什么化疗药啊?”


他愣了下:“人家医生说这药也对你有效果,别瞎猜,好好养你的病。”然后便匆匆地走了。


她觉察到了,心里有了数。


手术。


全麻的药持续了好久,在清醒下来后,他们说她被切了半个胃,以后吃饭必须少量多次,她恍惚地记下了。稍稍恢复过后,又是输液。


丈夫和哥哥吵了起来,原因是那个固执又没文化的丈夫不停否定医生, 硬要拿自己在网上看来的内容和医生争论。 幸好,正要破口大骂的哥哥被医生叫了出去,终于结束了这场争执。


医生向哥哥表示手术的效果不错,但是不确保是否会复发,北京的化疗太贵,建议回老家化疗,同时也表达了对她丈夫的不满:“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问题?”


哥哥无奈地笑笑,又想起了前一阵这个人竟研究起了气功,并深信网上说的气功治癌,要求妹妹练气功,若不是及时的阻止,她早就深陷其中了。家里人听说了这事,气愤却又同情。


回老家后,她住进了大姐家里, 因为大姐在 医院工作且离医院近; 积极配合治疗让她的气色改善不少。


十一回老家的哥哥一家见此都为之高兴,她甚至开始讲述自己化疗过程的感触和体会。她的学生们听说她回来了,都隔三差五地来看望,见到这些好久未见的孩子们,收到学校听说这事后给她的捐款,让她温暖。


但是问题也渐渐显露出来,她感觉自己住在大姐家里什么都不干不合适,便每天去收拾屋子,做饭,洗衣。高强度的家务让她有点力不从心,得知如此他们都劝她好好养病,然而同样固执的她依旧坚持。 同时作为老师极爱操心的她免不了又与自己那愚笨的丈夫争吵,一次次的导致伤口剧痛。


她甚至都忘了医生对饮食少量多次的嘱咐: 每当为她单独做好的饭端过来时,她都以不饿、不想吃的理由拒绝。 当然不饿,胃被切掉大半怎么会饿?


家人又着急起来, 如果她自己都不主动配合养病,其他人又能做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很亲密的人的故事。 故事背后,反映的是大众对癌症的认知现状,还有我自己的思考。


首先就是 病情的延误


中国有病就拖的现象已经十分常见,风险预估意识十分薄弱,“小病就挺,大病才治”的理念深入人心。一旦变故来临,惊慌失措与后悔往往是徒劳。她其实早在半年前就检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然而对事业的重视,对教学的关心却让她的体检一拖再拖,结果却导致了当今的局面,追悔莫及。


谁都不知道明天会如何,甚至下一秒会如何。 提前做好应对,早早地预见、预防、筛查才是防癌的最重要的一步。


然后是 对医生的不信任


对医生的诊断有怀疑可以讨论,但是要在基于全面了解问题之后才是有意义的。仅仅因为搜索出的无根据的搜索,就对怀揣渊博专业知识和多年医疗经验的医生怀疑与否定,不仅是对医生的不尊重,同时也是对患者极其不利的。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谁的信息都可以被包装成任何样子, 如何去伪存真,尊重真正专业人士的判断,是非常重要的。 像菠萝老师一直所致力的,传播靠谱的癌症科普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