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本科生发数篇 SCI」、「90后直博保送」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头条上。
想想自己,每天除了上课、写论文、查文献,还要为作图分析数据抓破头皮……结果写出来的论文连导师那关都过不了。
前几天,有同学在后台向我抱怨:“第一次知道写论文能把人写秃”。
连续一个星期,他都在熬夜赶论文,翻墙、付费,前前后后下载了几百份资料包,一个一个打开筛选信息时却发现:将近50%的资料都是一样的!
整理完这些资料已经凌晨3点了,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一想到明天就截稿了,他只好随便拼凑一篇应付。
结果可想而知,导师还没看完第一页就把论文给退回来了,说论文
通篇缺乏具体数据分析,研究计划就很粗糙,实施起来会出现各种bug。
本次推广与实验万事屋无关
好在,有个发了好几次
「SCI」
的师姐告诉他,手动找资料太局限了,现在她都是用Python来完成文献搜索、和数据处理。
师姐几十行代码写一个简单的爬虫工具,
几分钟不到,“嗖嗖嗖…
”
自动抓取到指定网站上的成千上万篇论文,没有找不到,只有想不到的。
本次推广与实验万事屋无关
师姐用Python做了一个自动翻译的小工具,爬取到的外文文献自动
翻译成中文
,
省下大把的时间做(谈)学(恋)术(爱)。
▲自动翻译外文文献
本次推广与实验万事屋无关
从爬取文献到清洗筛除数据,从数据统计到绘制韦恩图,从论文的写作到完成 PPT,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这位同学要花大半天才能检索到的学术文献,师姐
不到1分钟就搞定了。
师姐告诉她:很多学霸、行业专家都在使用python获取最新学术文献,处理特殊图像和撰写仿真脚本。
看见师姐文章里明了高端的 PPI 图、热图、富集图、韦恩图、和弦图、火山图和主成分分析图,自己和他们的差距一目了然,发表SCI感觉遥不可期
。
在学习和科研工作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与信息搜集有关的事情。
但在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来源网站多,信息量大,如果采用常规的人工搜索文献和手动整理数据,往往费时费力还完不成。
而这些,都能通过Python来实现。
当下,python 在信息搜集和数据分析方面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已经成了一项必备技能
,
而不再只是程序员的专属。
前段时间,秋招信息中,很多公司纷纷
在招聘JD里写上了
“熟悉Python优先”
这
样的招聘条件。
本次推广与实验万事屋无关
▲人工智能python语言进入小学课本,并纳入高考!
前段时间,
潘石屹也公布自己要学Python的消息,一再刷屏朋友圈和各大媒体
。
这也是为什么,我再次想把
风变编程-
python小课
推荐给大家的原因!一个让我改
变对编程固有认知的地方,也希望这一次,你
能够正确抓住机遇。
▲
正版风变编程|python小课认准可爱的熊猫标示
此次与风变编程 | python小课合作推荐:
四天人工智能 python入门体验课。
相信大家也都有
看见朋友分享过风变编程,如
今各行各业学习编程的趋势涌起。
据说每天上课的班级爆满程度堪比周杰伦演唱会,但我这次仍为大家争取到了
100个限额优惠名额。
▲
师兄师姐都在这里,还不快来
一听编程,就觉得很难学,是不是一定要数学或有计算机的基础啊?
看过线上视频也买过书,但是最后都半途而废了,线上课程我能学完吗?
平常太忙了,没有固定的时间学习,能不能自己控制学习进度和时间呢?
我曾听很多师兄师姐都有上面的困惑,然而风变的这个编程体验课,却改变学习的一种形式。
现在,
风变编程|python小课已经有了66万+零基础学员,
这其中可能就有你周围的同事或同学~
它的课程模式不
同于传统的学习方式,甚至有些颠覆。
不同于一个教师对多个学生的传统课堂,python小课的
学习氛围更像是和自己的好闺蜜、好基友聊天。
每按一次“enter"键都是一次对话,
“他”会说rap、讲段子,或者提一些有趣的问题,我们运用学到的知识参与这个话题,收获他的鼓励。
python小课中,
晦涩
难懂的编程语言和规则,被包裹在一些有趣的电影中,
知识点变得很好理解,而且非常有趣。
比如,单纯的用abcd去定义变量和写代码,学习的时候会枯燥。
但是知识点代入皮卡丘、灭霸的故事中,就会很有意思。
用if语句帮助复仇者偷回灭霸的宝石
本次推广与实验万事屋无关
这种
交互式学习方式
,让完全0基础、从来没有接触过编程的同学,学起来一点也不感觉到吃力,甚至还有弃剧也想把课上完的冲动。
班级群
里有来自各行业各业的小伙伴,大家互相监督学习。
助教老师不是程序的自动回复,而是
真人在线实时指导。
而且助教都每天会发一篇认知文章,讲述编程在各个行业领域应用的情况与案例,方便非互联网行业的朋友知道自己学了之后应该怎么用,用在哪里。
贴身助教随时解疑答惑
本次推广与实验万事屋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