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社会学理论大缸
网址www.sociologicaltheory.cn以抢二道贩子饭碗为目标,传达学习Sociological Theory等英文期刊前沿经典有关精神,抓好摘译推送中心工作,把推动汉语社会学理论发展作为根本遵循、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个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张聊科研  ·  "细胞-细胞间交互"三种常见作用方式和研究方 ... ·  22 小时前  
募格学术  ·  1451亩!北京高校,拟建新校区! ·  2 天前  
科研圈  ·  “DeepSeek甚至绕过了CUDA”,工程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社会学理论大缸

芝加哥大学教授:3种方法快速读懂学术文献!

社会学理论大缸  · 公众号  · 科研  · 2025-02-10 19:23

正文

大缸第1012期

编辑/潘大源、孙宇凡

排版/子晨



很多小伙伴都会困惑一个问题: 学术文献,好难读怎么办? 这里说的“好难读”,有时体现在我们 读不懂内容 ,也有时体现为我们 读得太慢


所以,我们可能会变得学术自卑——觉得自己的学术基础不够扎实。其实并不全对。有时可能只是我们没有掌握 合适的阅读方法 ——受高中语文课的影响,我们常常像读小说一样阅读学术文献,那肯定就不对呀!


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快速读懂学术文献呢?


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安德鲁·阿伯特 (Andrew Abbott) 专门写过一本书,就是教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这本书也有中译本,叫《数字论文》。我专门摘出来这里的相关部分,分享给你,帮你快速读懂学术文献!


*页底有三大阅读方法的思维导图


*安德鲁·阿伯特(Andrew Abbott)

*《数字论文》




学术文献不是小说!别用“叙事性阅读”!


【方法定义】 叙事是最熟悉的阅读类型。我们通过读书来得到故事。因此, 叙事性小说 的写法是假定你会阅读每个字,似乎故事会被大声地讲出来。


【存在问题】 这种阅读在任何社会科学研究中几乎都不是必要的 它们中很少是以自觉的文雅性所撰写,并且大部分都不被认为是叙事性的而是解释性的,不是作为故事、而是分析。


正如我们下面将会看到的,解释性文本经得起多种形式的加速阅读的检验,后者利用它们的主题句子和章节总结略过了很多中间的文本。


* (图源:网络)



经典理论文献:沉思式阅读法


【文献选择】 在寻找新的一般性观点的时候,会带着沉思去阅读:如何抨击你的基本项目、新理论或诠释的观点。于是你挑选了 一个信息丰富的文本 ,常常是一篇跟特定研究问题并不密切相关但跟你所关注的理论问题的一般性设定有关的文本。


【方法定义】 你缓慢地阅读每个词,并让自己的头脑和文本自由地共鸣。你注意到了可能的隐喻、有意思的主题,有时候甚至还有词汇的天锁。你读了一两段,然后面壁思考。接着你可能会在理论文件夹里摘记下几个注释,作为闯进头脑中的观点:“如果我就是不理会第二个理论问题了,并对项目进行重新聚焦会怎样呢?”“制度主义理论在这里真的对我有帮助吗?”“用实用主义方法组织这些子栏目会怎样呢?”


接着你进行更多的阅读,打算在每页上面花三四分钟甚至更长时间。 你并不打算要完成什么,目标仅仅是刺激自己的思考。 因此,你让文本瓦解成为洞察力和暗示的碎片。显然,这个策略只对信息丰富的文本才奏效。因此,沉思式阅读适用千重要理论作品或较大型文本里的中心段落。


【实例说明】 我课上的一名学生在研究厄瓜多尔环境政治的崛起。于是我建议她去阅读R.G.柯林伍德 (R. G. Collingwood) 的《自然的观念》 (Idea of Nature) 。这是一本关于自然本身概念的一般性哲学作品。她不需要详细理解柯林伍德的论点,我意在让它们去刺激她进行思考,给她指点新的方向。


* (图源:网络)


【方法收益】沉思式阅读提醒我们思考的重要性。 即使是一个细心的研究者也会陷入探索的兴奋、双臂摆荡的华丽炫目、追寻的激动当中。更有理由记住,研究最终并不在于发现什么。我们的项目并没有一个现成的答案在某地等着我们到来。更确切地说,我们致力于组装一个由寻获事物构成的令人激动的新集合,以解决一个经验性谜团并从理论上反映社会生活。研究的核心是研究者的创造性活动,而不是一个聪明侦探的例行公事。 不经过刻苦的思考是不能做研究的,而沉思式阅读能保证我们进行那种刻苦思考。



背景型文献:关键词扫视阅读法


【文献选择】 在天平的另一端是扫视阅读。 对大多数资料都不相关的背景文本 ,扫视是非常快速地进行的,但有小部分是需要并且能够迅速识别的。


【方法定义】 你首先用索引和目录来找到用于扫视的可能部分,接若运用模板或搜索词尽快地掠过选中的页面。如果后者有若容易辨认的特征的话会很有帮助:大写字母、几个特定单词等。


【实例说明】 比如,我扫视了90本学术自传,查找有关特定学者的学术活动的背景论述,只关注其中个别词汇的相关内容。


记住: 文本越缺乏组织,就必须扫视得越慢;搜索词越不明显,就必须扫视得越慢 ;因此,扫视总是涉及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搜索词。


* (图源:网络)


【方法收益】 在扫视阅读时,会不断受到诱惑想要放慢速度去浏览其它不相关内容,但你一定要强迫自己继续前进,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关键词。扫视阅读是一个“强力”活动:勇往直前,绝对聚焦。这将是非常累人的工作。



观点型文献:掌握式阅读法


【文献选择】 掌握式阅读是社会科学领域中全文阅读的标准模式。当我们必须 了解一个文本的核心论点但可以忽略诸如例子、离题的话和次要推论 时,就要进行掌握式阅读。


【方法定义】你要关注核心论点,往往出现在以下部分 :重点的短句;非常清晰地使用逻辑标记的句子、明显的主题句(通常是起始句)以及带有清楚逻辑链的句子(比如结尾总结句)。


* (图源:网络)


【实例说明】怎么用掌握式阅读的方式,读一本图书?


你可以按以此步骤 :第一,要掌握其目录,读上四五遍并记住它。第二,对索引进行扫视,找出十来个引用最多的抽象概念。这些将会是作者论点的核心词。记住这些,这样当你扫视书中页面时就会马上认出它们。你的主要任务是理解这些词语是如何被作者的论点有逻辑地连接起来的。第三,检查最后一章,看看是否有关于论点的总结。还要检查一下各章末尾去查找总结。(顺便说一句,有些作者写的总结没什么信息量——只是结束语,而不是概括。)如果你找到了总结,仔细阅读它们;注意它们是如何结合索引中的主要术语的。试着对自己背诵该书的主要论点,仿佛是在跟其他人解释一样。


一旦你掌握了布局、术语和基本论点(这会花费大约半小时,感觉像是做了很多工作),就对图书进行大约15分钟的扫视,寻找其他任何需要吸收或能增进你对论点的理解的东西。然后,也唯有在这时候,才给自已10分钟或15分钟来写关于论点的总结注解。在必要的时候去回顾正在阅读的这本书的目录、索引、总结和正文文本。


【实例说明】 对于一本写作质量上乘的300 页图书来说,这整个过程应该花费大约1个小时。 举例来说 ,通过这个过程,可能在大约1个小时里掌握我本人第一本书的六个理论性章节(即阿博特写的《职业系统》一书)。在这1个小时当中,你会花一刻钟到半小时实际“阅读”观点句子。其余时间都在掌握其组织并发现要读什么。


顺便说一句,因为你花费了这么多时间来回翻页,掌握式阅读事实上不可能以阅读电子书的方式进行 ,因为无法足够快地翻页或以同样快的速度扫视大段文本。


怎么用掌握式阅读方式,读一篇论文?


你大约只要用20分钟。首先,掌握文章的摘要。将整个事情放进头脑中,熟悉其每个部分。注意它有哪些方面还不够清晰,并在头脑中做上标记留待进一步调查。这么做需要把摘要读五六遍,花费5~10分钟。其次,将摘要与你自己对这篇特定文章的理想版本的概念相比较,想明白理想版本中那些在摘要中并不明显的必要部分。


在一篇经验性文章中 ,这些不明显的东西可能是关于方法的细节、数据描述。在头脑里为它们列一个清单,作为需要在余下的时间里回答的问题。注意:一篇经验性文章的理论和主要结果应该出现在摘要中。


在一篇理论性文章中 ,整个论点通常是在摘要之外。你应该马上注意到这些,并立刻对文章进行扫视,找到其主要论点的基本总结,在文中某个地方总会有一个总结——把这个总结当作摘要来对待(阅读五六遍并掌握它)。


【方法收益】记住,你并不是在进行叙事性阅读、不是在“从上到下“地读书。 你会一直翻书,一直“来回读”,总是在强迫自己总结已看到的知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