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为你读诗
人充满劳绩,但仍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关注「为你读诗」公众微信,每晚10点,您将收听到一位不同行业的特别嘉宾,为你读一则动人的诗篇。「为你读诗」希冀以读诗的方式,为现代社会中奔忙的人们,探寻一片可以让灵魂栖息的诗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新的一年,听新闻,让孩子看世界 ·  4 小时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王开东  ·  少年情怀总是诗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焦虑时,读一读哲学,很有必要 ·  2 天前  
文汇学人  ·  张巍 | 史家修昔底德的“艺术散文” ·  5 天前  
为你读诗  ·  平生不读《道德经》,读书万卷也枉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为你读诗

蒋勋私藏:中国文学之美

为你读诗  · 公众号  · 文学  · 2017-05-19 21:53

正文

现代人就像一个贝壳

紧紧闭着就是不肯打开

因为里面太柔软、太怕受伤

而只有“美”才会让它不防御

让它放下戒备心,让它打开


而下面这位

就用他的文字、他的美学、他的声音

打开了无数人的贝壳


“留18分钟给自己”,他感动了世界


时间闪回到2012年的中秋月圆之夜,在享誉世界的TED演讲台上,一位老者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吟诵着一首《许愿》。他一开口,大家便被他醇厚又清朗的声音深深迷住。



“一个人的一生,有没有可能留出18分钟给一首诗,这个要求会不会太奢侈?” 他的发问,宛如一股清流,流淌进都市人荒芜的灵魂深处。


而听过他演讲或有声书的人,都一致认为:“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他是一开口就能让你安静下来的人。”


他,就是 勋。 当代华人世界的文化教父,被 林青霞称为“唯一偶像” 。没有人可以完全定义他的身份,他把一生都活成了美的传奇。



他的人生,简直是开了挂


蒋勋生于西安,父亲是黄埔军官,母亲是满清贵族。

1949年,年幼的他随父母举家逃到台湾,在慌乱地迁徙中,曾经的贵族后裔沦落到身无分文。但天资聪颖的他,人生简直跟开挂一样 :出诗集、写小说、开画展、做主持、当教授、环球旅行,遍访名家大师...是当之无愧的“ 斜杠大魔王 ”。


年轻的蒋勋(左一)和丁玲(中)合影


贯通艺术、美学、文学、绘画等领域,他涉猎广泛,并且都有着极高的文化造诣:


他写作,著作等身。 四十余年来,他发表作品数十部,每一部都堪称经典:他的 《蒋勋说红楼梦》 连续三年被央视《读书》栏目评选为大众喜爱的50种好书; 《生活十讲》 抚慰过监狱里无数个失落的灵魂; 《美的沉思》 被誉为台湾版的《美的历程》……



他绘画,执教名校。 早年专攻西洋美术,期间举办过无数次个人画展。更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中国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及东海大学美术系系主任, 是台湾知名的美学教育家。



更令人钦佩的是他的洒脱。 当了七年的美术系主任,因看见一个学生在草地上读诗集,为之动容,他舍得辞去; 马英九 力邀他出任台北文化局长,他认为 龙应台 更适合,也舍得拒绝。


《人物周刊》曾这样描述蒋勋的一天: 他每天黎明即起,打坐、抄经,似归隐老僧。9点钟开始一天事务性的工作,这时他是温厚的中年人。晚上的蒋勋20岁,他可以在夜里写小说,也会去年轻人的欢场,看以各种匪夷所思的方式浪掷的青春。



他是林青霞唯一偶像,半颗安眠药

在林青霞生命中最黑暗的时期,蒋勋救过她的命。


2001年,林青霞71岁的母亲因为抑郁症跳楼自杀。1991年三毛去世,1995年邓丽君去世,2003年张国荣去世,2004年黄霑去世,亲人和朋友纷纷离开,林青霞陷入人生最黑暗的时期。

就在那时,林青霞的父亲病重,她夜夜失眠,香港八卦杂志拍到她进出心理诊所,大大的标题是“林青霞情绪失控,到精神科求医…”


友人为了安慰她,送她一套蒋勋的有声书。她一听就入迷。此后,不论多忙,每周五都要从香港飞到高雄,听蒋勋讲文学,说红楼。听到动情处,不觉泪流满面。她说,你们把我当偶像,而我的偶像是蒋勋老师, 他的声音是我的半颗安眠药,能给予内心安定的力量



在蒋勋的感染下,她开始尝试书法、绘画和写作,艺术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发愿:“60岁时要成为艺术家。”如今,林青霞分别写出了《窗里窗外》、《云去云来》两本散文集,活出了别样的精彩。

“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

谈及这位大明星学生,蒋勋却很淡然:“我不想把文学、艺术弄得那么伟大,但有时候有那么一个安慰的时刻,对她的心情很重要。我觉得文学是一种救赎,在人生的关口有时一句诗或一张画就可以让她过关。”

的确,蒋勋谈文学,总会有一种特别的魅力。



有人这么评价他——


“他Hold住大题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