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王开东
偶尔针砭教育,偶尔建设学科,偶尔戏说历史,偶尔吐槽现实……绝不偶尔的是——永远保持原创,做教育的盗火者,纵火者,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冯唐  ·  想成事,千万防止别人 “借运” ·  12 小时前  
为你读诗  ·  春天赠予我雷霆,也赠予我花朵 ·  23 小时前  
文汇学人  ·  乔姆斯基的帝国批判 ·  3 天前  
为你读诗  ·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王开东

少年情怀总是诗

王开东  · 公众号  · 美文 文学  · 2025-02-22 00:01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是作者为逸涛文集作的序。文章回忆了文集出版的经过,并高度赞扬了逸涛同学的文学创作才华。作者通过描述逸涛的作品,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独特的写作风格以及勇敢探索的精神。文章还强调了文字的力量,以及写作对于记录生活、反思自我、探索世界的重要性。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逸涛未来的美好祝愿。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文集出版经过与逸涛的文学创作才华

作者是逸涛的小读者,因文集结缘。书出版后反响热烈,意外成为逸涛的写作启蒙之作。

关键观点2: 逸涛同学的文字特点与作品解读

逸涛的文字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观察视角,作品中有向内探索的敏锐和向外生长的勇气。

关键观点3: 文字的力量与写作的重要性

作者强调了文字在记录生活、反思自我、探索世界中的重要作用,文字是理想国的具现。

关键观点4: 对逸涛未来的美好祝愿

希望逸涛继续保持对生活的炽热好奇,让文字成为探索世界的工具。祝愿他早日出名,痛痛快快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正文

和逸涛结缘,是因为拙著《多少青春,莞尔一笑》。这是我的第一部文集。当时正值疫情,郁闷无法排解,每天只能读书写作,再叠加过去的文字,居然就成了一本小书。书出版后,没想到很多朋友喜欢,居然引起了一点反响,这都是意料之外的事。


逸涛就是我的一个小读者。他才小学毕业,就已有了自己的作品,这比我厉害多了。

现在他请我给他作序,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接力,我责无旁贷。

翻开这本稚嫩却真挚的文集,我仿佛看见一个少年正执笔站在成长的十字路口,用文字雕刻时光,将生活里闪烁的微光往永恒凝。

逸涛同学的文字,恰似初春新发的枝桠,已透出蓬勃的生命力与独特的观察视角。他的笔尖流淌着两种动人的力量:向内探索的敏锐与向外生长的勇气。在《我的自画像》中,我们不仅看见他灵动的双眸,敏捷的才思,更窥见一个跨越重洋的少年如何将文化差异化作成长的养料。少年情怀总是诗,《独自在家》里那些被放大的钟表滴答声,恰是逸涛独立意识觉醒时最清脆的拔节声。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但逸涛没有痛苦,更没有无聊,他充满向外生长的勇气,永远好奇,永远尝试,永远斗志,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而当笔墨转向《爷爷的菜地》与《快手爷爷》,土地里蓬勃的绿意与灶台上升腾的烟火,使我恍然又看到了逸涛的另一面,他会和爷爷在一起,听爷爷讲述老故事。这时候时光像是静止了,或者打上了电影回忆的淡黄色调,这一切温馨都是家庭家风最温暖的注脚。

尤为动人的是那封《给外公的信》,逸涛严谨的数据论证中裹着柔软的牵挂,感性中有理性的光,理性中有感性的情,刚柔并济,举重若轻,展现出他超越年龄的思维深度。

所有这些真挚真情的背后,跃动着一颗赤子之心:他会在书页间追寻孙悟空的筋斗云,也会在数学题里丈量思维的边界;既能敏锐捕捉奶奶关于"嘴大吃四方"的民间智慧,又懂得用"劳动创造人本身"的哲思点亮生活体验。这种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自然衔接的能力,恰是一个少年最珍贵的品质。

勇敢的孩子在泥土里
种下第一颗种子
露珠是他的勋章
蚯蚓是他沉默的伙伴

分享是一把钥匙
采摘那些禁忌的果实
包容是风
让蒲公英找到新的家园

热情在集市上流淌
像蜂蜜一样金黄
而无私是永不干涸的井
滋养着整片村庄

我看见驯服的马匹
在草原上奔跑
鬃毛飞扬
比云更自由

孩子们追逐蝴蝶
笑声像铃铛
摇晃着整个下午
这是天性最甜美的模样

燕子衔来远方
在屋檐下筑巢
春天打开她的记事本
写满所有关于生长的秘密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因为特别的缘由与文字相遇。文字是那若隐若现理想国的具现,一时共鸣,几度重逢。一切人和事都可以是我们的老师,都可以是写作的素材,写作可以是记录,也可以是对自己时时刻刻的追问,让自己不至于沉沦懒惰。

读“追风者”让我想起自己的小时候,也是天真烂漫的眼睛对着充满新奇的世界——所有的一切都充满未知,崭新无疑。是好奇心,想象力和父母老师的浇灌让我们相聚于此。世界若是具体的,我们便去阅读它,反思审视自己,在生命的体验中体悟道理。世界若是抽象的,我们就反复尝试,坚持探索,直到发现:我们需要的,无外乎倾听美的耳朵,发现真实的眼睛,勤恳创造的双手和表里如一的心灵。在憧憬着爱与正义的同时,清风明月总相伴,未来很好。

作为写作生涯的启程之作,这本书既是逸涛过往成长路的里程碑,更是面向未来的宣言书。愿他永葆这份对生活的炽热好奇,让文字继续作为探索世界的竹杖芒鞋——在记录中思考,在书写中沉淀。乘长风破万里浪,将平凡日子里的吉光片羽,淬炼成照亮生命的精神之火。当他某天回望这些青涩的文字,定会欣慰地发现,那些认真观察世界的目光、真诚感受生活的心跳,早已在笔墨间长成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年轮。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自古英雄出少年,希望逸涛早早出名,痛痛快快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