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年文摘  ·  隔绝他人“有毒”的评价 ·  1 周前  
学习强国  ·  每日一读 | 向远而生,向心而栖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马立明:放心吧,你不具备在互联网中暴富的能力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2-21 17:07

正文


文 | 马立明



不久前去理发。帮我理发的小哥说,这一行不好做,要转行了。


我问,你要去干啥?


他说,开个餐饮店,觉得能赚钱,或者考个驾照,当个滴滴司机,也行。总之,互联网时代了,不能再作这一行了。


我说,你手艺还不错,怎么就觉得自己不行了呢?你做餐饮,你觉得你有什么优势吗?你连车都不会开,还想当滴滴司机?


他急了说:那你说我怎么办?我天天好焦虑,觉得世界发展太快了。


这话好耳熟。我绝对听过,不止一次。


焦虑的何止这个理发的小哥?我身边不少同事,都是“担心船要沉了”的状态。




新科技的发展,本来对社会而言是好事,提升了人们生活便利程度。但想不到,“科技威胁论”就此应运而生。所谓科技威胁论,大致就是说,你的饭碗不保了,你的行业要消失了。几个月前的阿尔法狗横扫各大棋手,进一步将这种恐慌推向顶峰。大部分行业被贴上了“夕阳行业”、“没落行业”的标签,士气低落,军心不稳,人才流失严重。网络上更流传着各种危言,“说这个要灭亡了,那个要灭亡了”,恐慌在蔓延。


不赚钱的人很焦虑,觉得自己被时代抛弃了;赚钱的也很焦虑,觉得自己马上就要错过下一个风口。


其实,散播焦虑也是一门生意,第一点就是“创造需求”。多少人被焦虑感染,坐立不安,就急迫地寻求解决之道。那么,焦虑散播者就有了收入来源。这与深夜电视台的医药广告套路差不多,一开始就说,你恐怕是得了什么病,不得了啊,是绝症啦,你听了肯定吓得半死,马上进一步求医问药。营销焦虑,就是这个路数。


现在,一些导师们精通这类功夫,他们的开场白就是,“完蛋了,XXX就要来了,你们那点小能耐顶不住的,都要失业了,都要被历史淘汰了”。一说这话,全场都紧张起来了,效果就达到了。这一流派的言论还包括:“打工者思维的人最后都没有好下场”、“只有笨蛋才留在体制中”、“人工智能时代,一大堆行业将来要消失”等等。但凡标题带有这类意思的,点击率和转发率都会高得惊人。


只不过,这些呼喊都有点“狼来了”的味道。说要灭亡的行业,还活得好好的,反而是号称创新的企业倒闭了一批。


同时,制造恐慌感的人还会“画饼”,告诉你们“离职走后天地宽”,举了某某创业者、某某网红的案例,如何一下子就能实现财富几何式增长。画饼,与制造恐慌是相配合的手段,就是一种诱导。目前那些暴富的神话,都是他们反复打出的案例。可见,他们都是精通人们心理的高手。


确实,互联网时代造就了很多新贵,有些人一个月就赚了普通打工者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但是成功的比例,相对于庞大的基数,不到万分之一。千万人写公号,能被记住的写作者,也无非就是寥寥几人。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投入很大,却不足以谋生。最后的结果是,发现别人动辄融资千万,而自己颗粒无收,更加焦虑。


卖彩票的策略,也是同样逻辑,制造一个财富神话(某个中头奖的幸运儿),吸引人们关注、进场。奖金池的亿万财富从何而来?就来自千万怀有一夜暴富梦的彩民。结果,暴富不成,反而成为了炮灰。


因此,城市套路深啊!有人不断地挖坑,也有人迫不及待地往下跳。



在深圳地铁站上,有一个不知什么培训机构的广告,劈头盖脸一句标语:“世界将惩罚那些不改变的人们”。这话说得如此粗暴,似乎平日好好上班也成了错,要遭受惩罚。


显然,这也是一种焦虑营销。原本好端端的小确幸,被冲得七零八落。在这种箴言般的恐吓下,人们开始不务正业。理发的小哥想要开滴滴,做餐饮的小妹准备做直播,在报社工作的记者要离职创业,在公司上班的白领要搞P2P……大家都被恐惧所驱使,做着布朗运动,杀入陌生的领域,看似很风光,实则四处碰壁,狼狈不堪。


对于个人而言,遭遇挫折是肯定的。中途变换轨道,进入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撞板才怪。要知道,成功学法则之一就是“回归优势”,违背了,那取得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同样可以将那句广告词改一改:“世界将惩罚那些定力不足的人”。你不可能否认,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人会占大多数。他们当初或因轻信、或因顶不住诱惑,走进了荒野中。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发现绿洲的!我们都知道猴子捡玉米的故事,小猴子见到桃子又扔了玉米,见到西瓜又扔了桃子,见到兔子又去追,最后没追成,一无所获地回家了。朝秦暮楚,三心两意,最后一无所获。相反,那些一直坚守原地、一直坚持初心的人,最后会获得时间的礼物。


所谓的“跨界”,其实也是灾难。一开始看来很新奇,似乎注入新元素。但如果人人都跨界,那久而久之,行业专业性将不复存在,到处都是不懂装懂的人,说着似是而非的话。比如新闻行业,我们很难看到优质的新闻稿件,反而是少数“互联网公司”在制造信息雾霾。最重要的是,“秩序”已经被颠覆了。


作为一个处女座的社会科学研究者,我很珍视“秩序”。按照新保守主义的逻辑,本来一切是有序的,企业家有企业家的样子,理发师有理发师的样子,女主播有女主播的样子。只有秩序,才能保证社会的有效运转。对于罗胖等人的诱惑与恐吓,我都谨慎地对待。历史的进步谈何容易,总是前进两步,后退一步。别以为出来几个新词汇,世界的逻辑就能改变。别以为新技术可以摧枯拉朽,而既有秩序的修复力量,同样是惊人的。


你或许会说,保守主义已经“过时”了。No,去年全球里放出的“黑天鹅”,都是来自保守主义者。那些锈带的中年选民,那些虔诚的天主教徒,选出的总统就是“大老粗”特朗普。有人固然走在时代的前沿,但大多数人依然是保持着原有节奏的。



所以,在这个时代,我们更需要定力。


固步自封、保守残缺肯定是不对的,遇到问题当然要想办法绕过去,但是,自己的大方向,无论如何不能被否定。怎么确定大方向呢,就需要定力。


不要被流言蜚语所吓倒,不要被创富神话所忽悠。平心而论,对于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不具备在互联网中暴富的能力。要当“飞起来的猪”,那何尝不是一种煎熬?


担忧的结果是,两头不到岸,创业的没创成,工作也丢了,之后就开始浑浑噩噩的人生。


更加可惜的是,明明有机会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匠人,却因为出走,而荒废了手艺。就像那个小哥,本可以做一个优秀的发型师,却要当滴滴司机,这不是浪费才华么?



近来,我们的媒体总是在宣传“创业”、“变化”,以及一夜成名的明星。这有点片面了。尽管互联网化将是未来的趋势,但社会再怎么发展,中坚力量依然在那里:医院要有医生,校园要有教师,餐馆要有厨师,工厂要有工人,社会要有记者、警察、法官、地铁司机等职业,作为社会大齿轮的守护者。他们不会大红大紫,却是实实在在的生产者。我们怎么能让这样的中坚力量生活在焦虑中呢?


“对一切古老制度——当被直至与当前的方便感或与当前的倾向相对立时——的全盘摒弃,正在你们那里风行,并且可能也要在我们这里风行:所有以上的考虑在我看来,就使得唤起我们对自己的国内法律的真正原则的关注成为了并非是不可取的事。”著名的保守主义思想家埃德蒙-柏克这样说,他非常珍视传统与美德,包括对家庭的尊重、对宗教的尊重、对国家的尊重。尽管保守主义依然存在争议,但其倡议显然是有广泛的社会基础的。


历史告诉我们,对于一个社会机体的稳定性而言,科技的大跃进,会带来社会层面的动荡。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每个学生都懂的道理。16、17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法国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也都知道,多少人上了断头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没错,但某种意义上说,也是“第一破坏力”。这里我就不展开了。


回到原题上说,守好自己的主业,坚持自己的信仰,或者比贸然的“出走”更有价值。别把少数人的成功看作可复制的模式,搞传销还有赚钱的呢。


顺便一提,那个理发小哥的技术还真不错,再锤炼个几年,可以成为个资深名师。想不通他为什么要转行。


【作者简介】 

马立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评论员,政治学博士。


【精华推荐】

请尝试去理解那些抵制圣诞节的人

世界公民未死,世界公民永生

不了解长辈,你就不了解这个国家


 ·END·  


大家 ∣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