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年初立的flag,早睡、减肥、读书、不知道你的完成的怎么样。
反正我的复制一下,就还能成为明年的flag?
这也没什么,不过是继续坦然当一个,跟一年前一样无知的胖纸。
不过,有一个flag,如果没去做,谁都不知道你是否还跟一年前一样。
今年你体检了吗?
我悄悄地跟我的一个公号狗朋友说,我已经两年没体检了。
她点头“我也两年没检了”
我被壮了胆子,“其实我是三年没检了”。
她忽然笑了“我四年没检了,从成为公号狗的那一年,就再没去体检过,因为知道自己熬过多少夜,所以不敢去体检”。
我们公号狗,不是唯一一种对体检因为敬畏、所以疏远的生物。
一份中国青年报对18-35岁的人的调查显示,62.6%的人表示平时压力太大,害怕体检出问题。
63.6%的人表示,有过害怕体检出问题的经历。
我们看过凌晨两点的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我们怕收到下午四点的体检报告。
毕竟,体检报告这种东西,跟我们公号狗一样,动不动就想整个大新闻。
你以为我们这些不去体检的人,是不在意健康吗?
错!
姆们因为没有体检,所以特别在意健康,时刻在为自己云诊断。
因为手上起了红点,我上网认真地搜了下,差点撅过去——白血病,肝癌,皮肤癌,几乎集天下绝症之大成。
鼓起勇气,我跑到医院看了一看,原来是过敏。
大概是因为我的搜索记录,在大数据精准推送的加持下,那几天,客户端天天给我推送各种“癌”问题:
“得了癌症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年轻人得癌症是什么样的体验?
”……
是一种什么体验?
读下来就是,就是那些“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长度,更在于它的宽度和深度”的宣言,都显得苍白。
谁都觉得价更高的爱情在后面,谁都觉得自己的宽度和深度不够,还再多要一些长度。
很多患病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地问:
为什么得病的人是我?
答案,极大可能是未知。
这是一个特别让人糟心的事实。
我们总是愿意相信万事皆有因果,相信努力就会有收获,相信自律、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就等于拥有了健康。
在癌症这件事上,上帝仿佛是随机抽取了一些人,然后向他们洒下了厄运。
知乎最高赞的一条回答里,作者是个女生,28岁,乳腺癌。
她的生活堪称这一届最养生的90后:
自律,热爱运动,饮食健康,从不熬夜,觉得癌症这种东西,再没地方去也不会来拜访自己。
但事实就是癌症直接闯进来了,来不及反应,就要立刻接受事实。
第二次手术后还没出病理报告的时候,她做好了最坏打算,放疗➕化疗,打靶向药,以及再不济的再次复发。
她说:
什么没有实现的梦想,跳伞潜水看极光都变得无关紧要了,那个时刻真正来临时,人类就是一坨肉体,仅仅是一坨肉体。
看到这些知乎推给我的问题和答案,已经很久没去体检的我会偷偷地想,如果是我,该怎么办?
《我不是药神》里,假药贩子最后对“药神”程勇说: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
电影里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效药格列卫,价格是23000一瓶。
电影播出后,曾有人列出了这样一组药物价格清单——阿比特龙(治疗前列腺癌),价格约为37000元/盒;
阿洛替尼,瑞士产,用于白血病耐药后使用,价格约为33693元/盒;
阿法替尼,德国产,治疗肺鳞癌,价格约为30000元/盒;
赫赛汀,治疗乳腺癌的注射药,价格约为25000元/支;
阿西替尼,美国产,治疗晚期肾癌,价格约为20000元/盒。
其中只有少数药物纳入了社保药,其他的,只能靠自己。
知乎上还有另一个看平时看到只想快速滑过的问题:
“你现在的存款够在医院的ICU呆几天?
”
有ICU医生给出参考费用:
一般来说,每天一万;
病情非常严重的,每天两万;
极其严重的,每天三万。
也有人现身说法:
“我辛辛苦苦在一线城市打拼,拼命赚钱、攒钱,忙活了十年,可因为家人的一场重病,十年的积蓄,3天就在ICU病房里花光了。
”
还有这样能瞬间激起无数人焦虑的公众号标题:
中产到赤贫之间,只隔了一个ICU。
有人说,大不了卖房。
话说的轻松,只是房对中国家庭的精神意义,有时甚至超出了物理意义。
莫说最近一年的市场环境里,一线城市的房子已然不好卖了。
就算可以降价顺利脱手,谁又知道卖了房,是否就一定能跑出命运的那片阴影区?
如果没挡住压倒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场争斗是否会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大病众筹平台,层出不穷的关于平台的负面,不仅会让捐助者谨慎,其实也增加了求助者的心理负担。
不到最后山穷水尽,家无长财,一般人又怎么好意思去消费别人的善意和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