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外被赎回了吗?”最近,公募同行凑在一起,聊天中不可避免会提到委外赎回情况。去年一家委外凶猛的公募基金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如果赎回很大批量,他们公司很难不会幸免,“毕竟不是银行系”。
原标题:城商行委外投资变局: 清理权益类投资 压缩债券规模4月24日,银监会要求三家地方银监局摸底5家城商行委外投资业务。西部一家城商行资管业务事业部负责人张明(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所在银行总行迅速做出窗口指导,一是对部分委外投资与同业存单业务到期不再续投;二是加强对委外投资进行穿透式管理,即必须了解委外投资资金的最终流向,若发现投资项目风险较高,尽早采取风控措施。张明透露,4月25日又有新的政策传闻,监管部门拟要求银行自营的回购融资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80%。但事实上部分中小银行的这项占比已突破100%。“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一段时间城商行还得压缩委外投资与同业存款规模。”张明认为。张明透露,截至2016年底,他所在城商行累计销售理财产品规模超过3000亿元,资产管理规模突破400亿元,其中委外投资占比约在40%左右。快速发展的直接效应是,理财业务资产管理余额上涨约130亿元,带动居民储蓄存款增加值超过70亿元。“我们希望用理财业务撬动零售业务快速发展,改变城商行以往过度依赖对公业务的收入结构。”他指出。如今,在监管趋严的压力下,曾经快速发展的资管业务成为城商行急需妥善解决的问题。“受银行业MPA考核影响,我们已经削减了约10%委外投资规模,基本清理了所有权益类委外投资项目,并准备削减信用债、利率债、货币基金等业务规模。”张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透露,被纳入到期不续投的个别委外投资项目收益达不到预期、或略有浮亏。他一方面要求委外管理人采取措施,尽可能在存续期内提升投资收益;二是按照委外投资合约规定,对某些风险较大的债券投资采取调仓行为。“目前而言,这些浮亏项目对理财产品收益影响并不大。”张明告诉记者,他所在银行的理财资金委外投资采取类FOF模式,即一个理财产品资金会投资不同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浮亏,可以通过其他项目盈利弥补。但少数城商行委外投资仍采取类似借新还旧的操作模式,一旦项目投资出现亏损,只能靠银行自营部门先溢价收购这些项目完成理财产品本息兑付,再想办法等这些项目获利退出。由于委外投资业务受限,相应的理财产品实际收益或达不到预期最高收益,可能影响零售业务发展。“现在我们零售部门打算先拿出部分产品营销经费补贴理财产品收益,确保每个理财产品达到最高预期收益,但这种方法不能持续太久。”张明透露。他所在城商行零售业务能保持较快发展,是通过委外投资带来的较高收益,使相应理财产品预期收益较其他银行高出30-40个基点。一旦理财端收益优势丢失,资金又可能回流大行和股份行。随着委外投资监管趋严,如何让银行资产端与资金端规模持续匹配?“只能加大自营投资的规模占比。”张明坦言。今年以来,他们已经开始主动从当地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寻找优质资产。“目前,我们只能自营投资某些信用评级在2A以上、且收益较高的债券,尽可能缓解理财端收益下滑压力。”张明直言,自营投资的难题,是缺乏优秀投资人才。特别是位于西部城市,这一问题更加凸显。某东部一线城市城商行人士也持同样的看法,人才瓶颈制约了自营投资规模的发展。“以往我们银行的业务强项是债券投资交易,可以通过扩大自营投资债券业务缓解委外投资受限压力。但现在信用债、利率债面临较大违约风险,优势有可能变成劣势。”他表示,目前银行内部正在寻找擅长量化投资的人才,扩展类固定收益的自营投资范畴。上述东部城商行人士认为,人才瓶颈的出现,一方面是薪酬待遇不够丰厚,另一方面业务流程架构过于复杂,不少交易人才不愿前往城商行自营部门就职。比如,他所在的银行投行业务与资管业务并不在一个体系内,两个部门对于某个拟自营投资的项目存在诸多信息不对称,由此降低了投资交易效率。“我们也一直向总行建议,能否将投资交易、结构化融资、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放在一个体系内,让每个业务部门共享项目信息,实现资金端与资产端无缝对接,有效解决委外投资受限后,两端匹配不平衡的难度。”该人士透露,这个建议尚未获得回复。(编辑:马春园,邮箱[email protected])“委外赎回”暂难言成“潮” 银行同业受“郭氏监管”影响最大从6号文到53号文,近日银监会下发多个文件,涉及到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的方方面面,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成为近期银行业热点。传导到中下游,2016年大肆扩张的银行委外被戴上“紧箍咒”。“委外被赎回了吗?”最近,公募同行凑在一起,聊天中不可避免会提到委外赎回情况。去年一家委外凶猛的公募基金人士也对记者表示,如果赎回很大批量,他们公司很难不会幸免,“毕竟不是银行系”。第一财经了解到,近期债券市场出现的卖单及公募基金单位净值暴涨98%,可能是来自于委外资金的大幅赎回。随着穿透式监管的加强,避免通过委外等形式违规套利,部分银行出现的委外产品赎回也被认为是响应自查要求的表现,其中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更可能是赎回主体。而受“郭氏监管”影响最大的则是银行同业。不过,来自国有大行的消息称,四大行并未出现大规模赎回的情况,与去年基本保持一致。“目前委外赎回更多是停留于传言层面,并没得到确切的证实。”某国有大行银行系公募基金人士也向第一财经表示。半个月,银监会发布了7个文件,最近是在4月21日召开的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上,银监会要求从6个方面防范金融风险,实施多项监管,其中一项便提到要切实打破刚性兑付。从央行3月底的MPA考核,到银监会陆陆续续的7个文件,商业银行、中小城商行都在加快了调整资产机构的脚步。监管政策的趋严,传导到中下游,对受托方的投资带来了很大影响。“过去几年监管分开,业务层面鼓励创新,穿插、嵌套、创新比较多,现在则是反过来。我也是每天都在学习,银行、非银之间的业务嵌套打乱,业务层面上,防止层层嵌套,尽量让风险在制度层面化解。”上海一位资深债券基金经理认为,监管影响了资金流向,短期会对市场形成冲击,“这是监管对市场偏负面的一点”。“2013年前实体经济杠杆高,现在则是转移到同业。杠杆体现形式就是同业负债和同业资产,其中一些投向非标,一些投向存单,另外还一些投向了委外。近一两年,城商行、农商行规模增长很快就是这个原因。”该上海资深债券基金经理进一步表示。2015年开始,同业存单的单月发行量及存量余额开始翻番式增长,从较小的基数迅速扩大到较大的存量,2015年末同业存单月发行0.91万亿,存量3万亿,2016年末同业存单月发行1.4万亿,存量是6.3万亿。经济下行周期下,流动性收紧,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也明确提出防控金融风险。此背景下,银监会多个文件对同业空转的监管,也是旨在控制同业业务的杠杆问题。银行委外资金两大来源,一个是表外理财,另一个是同业资金。在货币宽松、流动性充沛时,“同业存款-同业理财-委外资金”是一个可行的套利模式。第一财经也了解到,各家银行几乎都涉及到委外业务,委外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资产管理部、同业部门和私人银行。其中来自于同业的委外资金成本最低,但是对风险有严格要求和限制。“连续出7、8个文的监管,剑指同业空转、理财空转,包括资产穿透和监管套利,这个过程中会影响同业理财的规模的增长,从而对委外会产生影响,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委外战线的收缩。”上述上海资深债券基金经理向记者表示。分析人士也指出,基于稳定低廉的资金成本及套利空间的预期,银行通过同业负债扩大负债规模,再循环进行加杠杆和期限错配。随着流动性及货币政策的偏紧,这个模式便再难以为继。不过,对于出现了大规模的赎回潮的传闻,一些银行业人士及券商的调研对此明确表示了否认。“仅仅是因为到期了,工行赎回了一点。但四大行赎回并不大。目前银行委外赎回主体在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及农商行,委外资金大多是同业资金,一旦同业监管更严,业务就很难做下去。”一家国有大行资金管理部人士在某电话会议上表示。据太平洋证券的调研,工行方面,近期有规模调整的压力,但不会出现短期内大规模赎回,即使有规模调整也是通过到期不续期等方式逐渐调整规模;建行方面,委外资金总量高于工行,表外理财等委外产品投放周期是半年一测评,根据业绩调整不同机构间的规模。“此前已与监管机构有过沟通,目前没有任何动作,不打算动存量规模。”“目前委外赎回更多是停留于传言层面,并没得到确切的证实。”某国有大行银行系公募基金人士也向第一财经表示。上述国有大行资金管理部人士也指出,一季度来监管措施较多且严格,2017年银行委外规模很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收缩,如果委外到期或者达不到收益率要求,银行可能会考虑部分赎回。“委外赎回不会是一个时点上的统一集中的行为,更会呈现平均分散赎回,各银行也不会全部赎回,或会部分赎回,委外赎回压力更多来自于一些同业负债等指标超标的银行。”中信建投宏观固收研究人士指出。2016年开始,城商行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的委外资金大幅增长,占比快速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城商行农商行等小型银行委外占比在35%左右,从资金成本上来看,国有大行的资金成本相对最低,其次是股份制银行,农商行和城商行资金成本最高。“除了银行系的基金公司,委外基本也遵循’门当户对’的规则。”北京一家排名后三分之二的基金公司人士也向本报坦言,他们基金公司的重点更多在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他们的风控相对较弱,对收益的要求高,也有一定的风险承受成立。”去年委外的投资中,主要配置在利率债、信用债以及货币市场基金,其中以纯债为主占比在9成,权益类资产的占比不超过一成。不过今年来,随着债券市场的调整,一些权益类老牌私募也拿到资金量不一的委外单。不过需要看到的是,监管要求下同业负债杠杆出清,此过程中部分资产还是会先行经历抛售压力,比如流动性好的资产会先行被抛售,随后是像信用债这类流动性较差的资产通过腾挪售卖的方式处理掉。银监会一系列文件下,债市的风险也在加大,尤其是长久期债券,被很多基金经理投了反对票。“同业的成本很高、期限等都不稳定。同业监管的目的就是把这块风险控制住。这就是反过来会影响债券市场资金的走向。”上述上海资深债基基金经理认为,“每嵌套一次,成本相当于是增加的。去杠杆是大方向,减少中间层层嵌套的想法是很好的。”4月24日,国债期货全线大幅收跌,其中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706收盘跌0.48%,盘中最大跌幅0.61%;五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706收盘跌0.29%,盘中最大跌幅0.41%。此前,北京一位债券基金经理也与第一财经交流时表示,由于目前很多委外债基处于浮亏状态,鉴于很多中小银行亏损承受能力较弱,不可能急在一时抛掉全部筹码。“最起码也要等到账面浮亏抹平”。他也认为,同业监管较紧加之经济数据超过预期,债券的下跌在情理之中。其策略是,配置短久期纯债基金抑或流动性好的货币型基金。融通稳利债基金经理王超在一季报中也表示,稳步度过一季度的MPA的考核后,资金面边际宽松的概率加大,美国加息可能一定程度上制掣央行货币政策的节 奏,预计整体央行将维持稳健中性态度。“监管层面而言,金融去杠杆风险在被市场逐步消化的过程当中,但监管趋严将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王超表示。“总的来说,债券资产的需求是回归基本面。同时就较长的空转套利链条的解除,反而意味着层层成本的叠加没有了,因此到达最终资产的成本下降,这对债市来说也是好事。”中信建投也分析称,在同业存单萎缩后产生的资产空缺也会由寻找别的方向的资产去弥补。因而,货币总量不萎缩的情况下,对债券资产的需求可能反而会上升,体现出的就会使同存量价齐跌,资金可能转投债券。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随着带来委外的赎回和同业理财的收缩,其中配置的相应资产会有抛售压力。一个负效应是,若委外赎回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清仓或砍仓队伍壮大,从而有加剧流动性风险的可能。
理财投资坑很多,如何规避这些骗子套路?关注小黄人读财,小黄人老师给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