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行业的竞争已经从此前的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演变为上市公司通过合纵连横而形成的综合实力较量,这其中,将会涉及到资本、资源、客户、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在此背景之下,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趋势将逐步明显。
“雅康将成为
赢合科技
未来市场战略布局的桥头堡。”
5月上旬,在位于东莞塘厦的工厂,东莞市
雅康
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雅康”)
总经理徐鸿俊
向高工锂电表示,赢合科技收购雅康的事项已经完成,目前双方正在做内部的融合。
▲
雅康总经理徐鸿俊
成立于2001年的雅康,是国内最早一批涉足锂电设备领域的企业,历经十多年的积累,其在涂布、辊压、分切、卷绕技术均处领先水平,且成为锂电设备行业多元化路线的代表企业。凭借对于设备研发的热爱和激情,徐鸿俊在业内被称为“技术狂人老徐”。
2016年5月16日,赢合科技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雅康100%股权。7个月之后的2016年12月,这项备受业内关注的收购案获证监会通过。
“从产品上看雅康侧重前段设备,赢合优势在于运营、渠道和后段设备。收购完成后,前端设备将由雅康来做整合,赢合主要负责后端整合。双方融合后,赢合将全力打造雅康品牌。”
赢合科技副总裁于建忠
此前向高工锂电表示,在赢合科技的战略版图中,雅康占据了非常关键的位置,双方的融合将会达到1+1大于2的实际效果,以此为起点,赢合开始从“做大”走向“做强”。
事实也在朝着赢合规划的方向发展,雅康收购后,加上此前收购新浦、成立鼎合、慧合完善产品链条,赢合开始依托锂电产线自动化技术,结合MES、锂电产线视觉控制及锂电产线智能机器人等核心技术,加快推进其“整线设备+机器人+软件控制”智能化解决方案。
徐鸿俊的判断是,设备行业的竞争已经从此前的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演变为上市公司通过合纵连横而形成的综合实力较量,这其中,将会涉及到资本、资源、客户、供应链等多个维度,在此背景之下,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趋势将逐步明显。
随着赢合和雅康的融合完成,徐鸿俊开始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他热爱的设备研发上,按照他的定位,雅康要扮演一个“桥头堡”的角色。
所谓的桥头堡,是指在纳入到赢合科技体系后,雅康将主要聚焦于新产品的持续性开发和创新。
徐鸿俊的思路是,雅康一直专注于极片领域设备的升级换代,最大的优势是在设计、加工、组装等方面的积累,因此,接下来将通过快速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新产品不断迭代和更新,在此基础上,将成熟产品导入到赢合科技的现有产品线中,再凭借赢合的制造优势,最终实现规模化量产。
除了雅康总经理,徐鸿俊还多了一个新头衔——赢合科技研究院院长。他介绍,在赢合科技研究院旗下,分别设有日本研究院和深圳研究院。研究院将和雅康一起,成为赢合科技“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产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日本是锂电行业的风向标,在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环节,国内依然与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日本设立研究院,可以将其最新的材料、技术、理念快速导入到国内,一些新产品也可以进行快速采购应用,同时,还可以引进日本的锂电人才,推动赢合在国内的技术研发。
深圳研究院的设立则主要针对的是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储备,长三角企业偏重于实用型,设备和技术都是改进、模仿性的,很少对于理论进行研究,在创造性方面明显缺乏积累。这个背景下成立的深圳研究院,主要聚焦于更为前瞻的理论储备和技术储备。
“传统的研发中心是以客户现有需求为导向来做产品细节的改进和微调,而深圳研究院则专注于设备未来发展趋势的变化和设备间相互匹配性的研究,紧随国际发展,致力于自动化的提升。”
按照徐鸿俊的规划,深圳研究院一方面会快速导入日本研究院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另一方面对于雅康的产品开发进行理论和分析的指导,最终推动雅康的成熟产品快速成熟导入到赢合制造体系中。
这样以来,雅康、日本研究院、深圳研究院三者就形成了一个清晰的梯队研发应用体系,这个体系将成为未来市场开拓和产品延伸的坚强后盾。
从2005年进入锂电行业,“老江湖”徐鸿俊经历了国产设备从无到有,从模仿到创新,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演变,在此过程当中,雅康也从小变大,从东莞一家默默无闻的工厂成长为在世界锂电设备舞台上一个明星。
能让雅康从小到大一直做到现在,徐鸿俊的方法论是专注和聚焦,他对于雅康的定位始终坚持一点,只做锂电池极片设备,这也是其未来发展坚持的方向。
“设备领域我们落后国外太远了,因此只有更专注,更聚焦,才有超越的可能性。在动力电池产业,国产设备虽然并不占优势,但中国市场最大,机会最多,以涂布机为例,谁把极片涂布机做好了,在世界舞台上就有出名的机会。”
徐鸿俊介绍,雅康曾大范围进行产品线的收缩,将精力集中向锂电极片环节,通过专注和聚焦,更有利于其快速的突围。
事实也的确如此,2014年,雅康将隔膜涂布机和光学膜涂布机暂停,全力聚焦锂电池极片涂布机,通过不断的推翻重建自我革新,对锂电池极片涂布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理论研究。
与此同时,通过开展与欧美研究室的合作,雅康创造性开发了模头、供料系统、烘箱、自动收放卷、超长极片纠偏、大卷径收卷、高速100m/min涂布的先进技术,申请了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此后不到两年,雅康锂电极片涂布机就达到国际水平。
动力电池相对于数码电池领域是完全不同的领域,其对于设备的要求是完全不同,徐鸿俊认为,要想研发出符合动力电池企业的高端设备,必须要深扎进去做持续的专注研发。
在涂布机、分条机、卷绕机等已有产品成熟之后,雅康正在做前端设备一体机的研发和生产,包括涂辊分一体机(涂布、辊压、分切)、卷绕一体机、制片一体机等全新产品。
锂电设备自动化的趋势已经无法阻挡,在前端设备领域,设备一体化将是行业前进的重要方向,赢合科技从整线进行整合的同时,雅康则专注于单体自动化的提升以及设备一体化的升级。
徐鸿俊的研判是,稳定性和可靠性依然是现阶段动力电池制造环节对于设备要求的核心要点,要解决这个痛点,关键突破口在于单个设备的稳定成熟,只有每个环节的设备都稳定可靠,整个产线才可能保证持续流畅。
目前,国内单体设备的稳定性和成熟度已经可以与欧美设备进行直接竞争,而通过设备一体化的升级,能在制造效率提升、生产成本降低、节能降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从单机自动化到设备一体化,再到最后的产线自动化,这将是雅康在前端设备布局的主要逻辑,徐鸿俊认为,工业4.0目前对于国内锂电企业还有点远,而做好眼下的每一款设备,再在此基础上进行迭代创新升级,是更为务实也是高效的选择。
对于国产锂电设备与日韩的未来竞争,技术狂人老徐充满自信。
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最大的市场是在中国,日韩技术再强,但将面临的可能会是无用武之地,而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会倒逼着国产设备进行不断创新和改进。而这意味着,国产设备会在技术上进行快速赶超。
徐鸿俊的判断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同,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国产锂电设备处于替代进口设备阶段,依托于性价比、服务响应更快的优势,国产锂电设备商有望迎来弯道超越。
GGII预计,未来5年锂电设备行业增速仍将保持30%左右。2020将达到340亿元,国产设备产值有望突破270亿元。
而对于国内设备领域的竞争,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的局面愈来愈明显,这意味着,市场竞争正在从单打独斗的企业竞争,演变为上市公司之间的资本、资源、客户、供应链等综合实力的较量。
大企业竞争升级的同时,市场还给中小设备企业留了足够的生存空间,在徐鸿俊看来,下游市场的需求也会逐步分层,同时,锂电制造并没有完全成熟,这使得一些新技术的导入很有可能颠覆现有的行业格局,对于中小设备企业而言,只要能扎根市场,并能在技术上有自身的特色,就能找到自身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