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张掖:丹霞地貌与城市景象
翻越祁连山,离开扁都口,就进入张掖市民乐县,见到❤️与高山草原不同的风貌。最明显的就是:树!祁连山的草原上没有树,只有草和低矮灌木,张掖一带的路旁则有很多树。行道树之外,再有田地,种着油菜花、青稞或麦子。走一阵就有一个村庄,四面围合的小平房聚集在一处,酷似河北的村庄。这里是西北,居然有了千里之外的华北风物!很明显,张掖是农业区,不再是祁连山的草原牧业。
我们前往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丹霞在日出和日落时,颜色最显靓丽,但那时人很多很多,尤其摄影爱好者,白天在家睡觉,专挑日出日落两个时段去。我们是旅行团,没法凑这份热闹,只在下午抵达。即便如此,丹霞地貌的景观,也足以让人感受造化神奇。
看到我在招手了么?
大家好!
离开丹霞公园以后,我们去张掖市区。一路上,左边远处是山,右边远处也是山,中间是宽阔的平原。以前读历史书,不知道怎么会有一条河西走廊,现在到了现场,亲眼见到左右皆高山,中间是绿洲,这才明白。
黄河以西,为河西。夹在南边的祁连山与北边的阿拉善高原之间,是唯一平缓的通道,为走廊。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嘉峪关、敦煌、玉门关、阳关,构成狭长的甘肃省的主体。乌鞘岭海拔3-4千米,阻隔了季风,河西走廊因此干旱。但是,祁连山海拔高、积雪多,三条内流河进入河西走廊,形成大片绿洲,可以培育农业。玉门关与阳关之外,就是大片的沙漠。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说的应该就是河西走廊和西域里的内流河流入沙漠的景象。提到这些,很容易想起著名的边塞诗句: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河西走廊的诗词与故事,何其多也!
路过张掖高铁站之后,进入张掖新城区,街景酷似内地城市。街道、行道树、甚至多层高层楼房,都让人感到熟悉。到达市中心城区以后,很快夜幕降临。走在街上,看到街边大排档,人们坐在那里吃烤肉、喝啤酒,更觉得亲切。一条商业街上,有水景布置,有孩子们在玩耍,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我对张掖印象很好,与师傅和酒店服务员聊天得知,武威高楼更多,甘肃省会城市兰州又更好,张掖跟兰州不是一个等级的。我第一次到甘肃,没有去过兰州。
5 帝国的出击:河西走廊
早餐吃了很好的羊杂碎汤,离开酒店,回返青海。一路上依然仿佛华北风光,只是两边的高山提醒我们,这里是西北大地。车上很应景的播放着甘肃政府前几年拍的纪录片《河西走廊》第一集、第二集,我们看得津津有味。
游牧部落与农耕社会的冲突,是古代中国的重要主题。秦灭六国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筑长城、防匈奴。汉高祖刘邦统一中国后,亲率军队对战匈奴,却被围困于山西大同百登山七天七夜,深受羞辱,此后便以和亲之策勉强维持和平。两三代人之后,汉武帝听闻被匈奴首领单于从河西走廊赶到西域的月氏希望与汉联合抗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途中被匈奴捉去、汉武帝不得消息。匈奴从西北方向对汉帝国首都长安构成严重威胁,到汉武帝时,这种痛苦已经持续了60多年,汉武帝决心洗掉耻辱。但是,此前,农耕社会从未对河西建立政权,遑论河西走廊之外的西域。汉武帝面临的是如何突破帝国前沿(frontier)的大问题。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方面削平王侯势力,任桑弘羊执行盐铁专营,集中财力备战,另一方面遍寻战马,不拘一格提拔军事人才。出身奴人、后贵为皇亲的卫青,在抗击匈奴的战役中脱颖而出。更为传奇的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
霍去病17岁跟随舅舅出征漠南,取得一队800骑兵指挥权,孤军深入,奇袭匈奴,缴获丰厚,勇冠全军。汉武帝深感振奋,拜为冠军侯。
两年后,汉武帝决定发起河西战役。该年春,骠骑将军霍去病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六天时间,扫荡五个部落,再越过焉支山,急进千里,斩杀两个匈奴王,只有两个匈奴王率领主力仓皇逃走,霍去病一路追击到敦煌,横扫了整个河西走廊。
汉武帝决定组织更大规模的河西战役。同年夏,霍去病率精锐骑兵,从贺兰山向居延泽迂回2000余里,到达匈奴主力后方。但协同作战的汉军没有抵达预定地点,他面临退兵还是单独作战的抉择。善于冒险敢于冒险的霍去病未曾犹豫。他率领所部汉军,从侧翼发起旋风般的攻击,大破匈奴。河西战役完成,此时,霍去病19岁。
从此,中原王朝第一次掌握河西走廊。匈奴人被迫退出天然草场焉支山。匈奴歌云,“失我焉支山,令我妇女无颜色。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又两年后,得到焉支山军马草场协助的汉帝国发起漠北战役,主动寻歼匈奴主力。大司马卫青遭遇匈奴单于,两军血战,匈奴单于远遁漠北。与舅舅同为大司马的霍去病率兵北进千里,歼击左贤王军,追杀到狼居胥山,祭天,然后继续追击,到达瀚海。从此以后,漠南无王庭,北方匈奴对汉帝国的威胁完全解除。此年,霍去病22岁。
以后,汉武帝在河西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纳入帝国版图。
网络图片
汉朝使者再次出使西域,西域诸国也臣服汉朝。河东、河西、西域、西域之西的丝绸之路形成。汉以后数百年,唐帝国才重现这种景象,人称汉唐气象。
我们的车在扁都口停留。张骞当年翻越祁连山后正是由此进入河西走廊。扁都口不远,就是霍去病夺取的天然草场军马场。坐在扁都口的油菜花地里,我在手机上读着史记和汉书里的记载和故事,想到他们当年在河西走廊的战功,心潮澎湃。
今天,人们可以乘坐在扁都口的油菜花地游玩,还能乘坐热气球。今人富足安宁的生活环境,由先辈们一代代奋斗的成果累积而得。我等这些凡夫俗子,通常只能管好自己的生活,至多推进从事的行业,对于拓展国家前沿或文明前沿(frontier)的伟绩,只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如今,农耕与游牧民族的争夺已成往事,世界进入工业和信息时代。竞争的主要领域,不再是农地或草场,甚至不再是工业,而是信息和数字经济。借助Ian Morris的概念,我们可以说:
古代农业帝国的能力投射边界,是农牧业帝国占领的草原和高原,反之,农牧业帝国的能力投射边界,也是稳定的大陆农业区;
早期现代海洋贸易阶段,民族国家的能力投射边界,则是远离海港河港的内陆;
工业化普及的阶段,工业国家的能力投射边界,则是无法为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所连通或管辖的地区;
当今全球化的信息时代,大国的能力投射边界,则是另一个大国占领的科技产业高地和科技教育高地。
时代是不同了,竞争还是一样;竞争的后果缓和了,但竞争的过程依然激烈。我们在此重温汉帝国开疆拓土扩展帝国前沿的故事,不是仅仅仰慕历史风流,更是企图以此激活在当今世界中拓展国家科技和科教前沿的精神意志。伟大的故事需要重温。
6 重回祁连山
我们通过扁都口,重返祁连山,并在峨堡停留。峨堡是祁连山通往河西走廊的重镇,俗称青海北大门,是古代茶马互市的重要通道,丝绸、茶叶(赤壁青砖茶、安化黑茶等)、瓷器等从这里进入西部。新中国王震将军也是由此进疆。
峨堡也还有建设在进行:
在祁连山继续开行,重新看到大片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不久我们到了阿柔大寺,这是一个藏传佛教寺庙。
青藏高原流行藏传佛教。后来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也受其影响,信仰藏传佛教。
宗教是人类对常规行为边界之外的不确定性领域的表征。常规行为边界之内,是人可以控制和改进的,不需要外部神力的干预。边界之外,则委托神的意志去管辖。高原地区,气候条件多变,有时一日四季;与之相比,内地季风地区,一年四季,算是稳定。稳定的气候,减少了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对世俗努力的要求。不稳定的天气,则增加了这种不确定性,也增加了对宗教信仰的文化需求。
此后我们向卓尔山前进。我们路过一个外景拍摄地。
之后到达祁连县边上的卓尔山景区。今天是阴天,上山以后,有小雨和大雨,偶尔一边有点阳光。虽然天公不作美,拍照不如阳光普照的日子,但现在看图,也是挺美的。下雨,略冷,羽绒背心派上了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