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描述了作者回到故乡河北省邯郸市采风的经历。文章首先描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感情和对先人的敬仰;接着详细叙述了当地村民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勤劳奋斗的精神,以及近年来村民通过创新方式发展梯田和旅游业的故事;然后介绍了太极拳的发祥地永年区和历史古迹弘济桥;最后描述了作者在永年古城墙拍照留念的愉悦心情和对美的追求。文章通过描述故乡的美景、历史和文化,展现了故乡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作者回到故乡采风的背景和对故乡的深厚感情。
文章开头描述了作者进入河北邯郸地界的心情和对故乡的思念,为下文展开采风经历做铺垫。
关键观点2: 村民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和勤劳奋斗的精神。
文章详细叙述了村民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努力,通过创新方式发展梯田和旅游业,展现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关键观点3: 永年区和弘济桥的历史文化。
文章介绍了永年区作为太极拳的发祥地和弘济桥的历史文化,展现了故乡的历史底蕴。
关键观点4: 作者在永年古城墙的愉悦心情和对美的追求。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在永年古城墙的拍照留念经历,展现了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正文
高铁进入河北邯郸地界,望着窗外一望无际碧绿的大平原,我的心跳一下子就加快了。近乡情更怯,还是近乡情更切呢?8年前,父亲谢世前一年,我陪父亲回故乡省亲,进了村,老远就看见姑姑站在家门口等着迎候她的哥哥——我的父亲。到了家门口,父亲一把抓住姑姑的手,门都未进,扭身就去了爷爷、奶奶的坟头。那一年,父亲86岁。坟前,父亲才松开姑姑的手,扑通一声,跪在爷爷、奶奶坟前磕了几个长头。待父亲抬头仰望天空的时候,我看见父亲满脸是泪,面色铁青。那一瞬,我的眼前黑了一下,感觉黄土唰的一声就把我埋了进去,让我刹那知道了什么是故土。现在,我又回到了故乡,应河北省作家协会之邀回来采风。第一站,是涉县。我早就知道这里的旱作石堰梯田驰名中外,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专家赞为“世界一大奇迹”。我们到的是井店镇王金庄村。村子不大,却有大小8万多块、1.2万亩梯田。望着远近山岭上层层叠叠的梯田,我禁不住就想,这了不起的工程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生活内容呢?如果不是没有活路的话,谁会于此绝处苦斗?说到底,要活命就得吃饭,没有吃的怎么办?种地吧,但前后左右都是石头,往哪儿种,从哪收?在这太行山腹地,不仰头就看不到天。这里是邯郸最西部,与东南北三向大平原相比较,完全是另外一个世界。山高且雄,石大且坚,房子是石头垒,山路是石头铺,想找一块没有石头的田地,简直比登天还难。但是,这里的村民有着最勤劳的品质。千百年来,他们把山凿成一层层、一阶阶的,子子孙孙持续不断地硬是用山石、用汗水,把大山变成了一层一层的石阶,愣是把石头缝里的土掏出来填到石阶上,一寸寸一厘厘地开掘出珍贵的田地,种上玉米、谷子、高粱、豆类。那艰辛苦寒的日子,比太行山更迤逦。望着那层层叠叠梯田沿边摞着的石头,它们一块一块完全不规则,却被摞得严丝合缝、整整齐齐,我就有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漫山遍野的梯田,包含了几代人多少个寒来暑往的劳作啊!他们一点点、一点点地将石头缝里的土掏出来,又一点点、一点点地将土填到石阶,一块一块地填、一层一层地垒,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垒砌起来的啊!那是辛劳垒起来的梯田,那是改天换地、以石攻石的精神开垦出来的生活。了不起啊!当我站在山下仰望层层梯田的时候,当我通过无人机摄像头俯视层层梯田的时候,仿佛有一种千百年来汇聚而成的力量,在我胸中涌动,在我眼前翻滚。那是我体悟当地人坚韧不拔、勤劳奋斗的精神后,所获得的一种鼓舞。近年来,这里的村民们遇到了山高路窄、农机上不了山,单凭人力无法按季播种、按季收获的困难。特别是地力弱、收益低,苦干一年收入还不及进城几个月打工的钱,使得梯田撂荒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时候,王金庄冒出个王虎林。2023年正月初四,破五的爆竹还没响呢,王虎林突发奇想,他沿着城里人想吃新鲜粮食、蔬菜的念头出发,竟然想出个网上“预售小米,众筹资金”的主意,并且说干就干。他大张旗鼓地宣传此事,最后以预收款的众筹方式,筹到春耕资金16万元。他又趁热打铁,展开线上“云种植征集令”,将这里多年无人耕耘的六七百亩梯田重新翻垦种植。如今,这些梯田都有了自己的“云主人”,这块地的主人是北京的,那块地的主人是天津的、济南的……于是乎,效益很快就来了。任何事情,只要善于举一反三,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好办法。村民们又想:咱的梯田好风光,祖祖辈辈看不厌,难道外乡人、城里人看了会不喜欢?为什么不能把他们招引来,让他们来与我们一起分享大山的好风光呢?大洼村村委会由王虎林“云种植”的成功受到启发,把全村闲置的房子统一收购后,请专业人士统一设计、统一装修成民宿,以按年出租的收入给管理人员按比例分红,面向全村招聘民宿管理人员。村里开的那七八个民宿招聘管理人员,不到3天就满员了。我问村委会的小伙子:一个民宿管理员,一年分红能分到多少钱?他笑着说:“多少说不好,都是按年收入提成。如今民宿开了两年多,村民都争着来应聘,续聘不上,还急,你说收入低了,会有人抢着干吗?”那天,我被安排在半山腰一个上下二层的民宿里休息。那民宿就像城里的星级宾馆,各种设备一应俱全,还比城里的星级宾馆多了背依青山。我站在房间里抬眼望窗外,就看见太行山脉的壁立千仞、巍峨壮观。尤其是山峰上的松树,枝杆笔直,排排并立,让我想到当年的老八路。我的耳畔,果然飘来了熟悉的歌声: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铜壁铁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第二天,我们采风的第一站是永年区的杨露禅纪念馆。听讲解员介绍说,杨露禅早年以卖煤为生,后至河南温县拜陈长兴学绵拳,博采众长创立了杨式太极拳。我才知道,老家邯郸的永年是太极拳的一个中兴发祥地,而且多年来已承办了15届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发扬光大太极精神。接着,我们到了弘济桥。我对古代桥梁最早的记忆,是小学课本上的赵州桥。20年前去看望赵州桥时,它已被保护了起来,只能远观。这次来到永年的滏阳河畔,我踏上了与赵州桥齐名的弘济桥,算是把燕赵大地上的两座古桥风貌都领略了。弘济桥,原名马头桥。据明嘉靖《广平府志》记载:“马头桥,在府城东五里。”当地人指给我们看:桥上两根方形望柱,柱首雕刻着形象逼真的雄狮、顽猴、寿桃、石榴等。当地人又指着桥栏边数道深达寸许、长约尺余的石槽说:这是船夫纤绳系勒磨损的痕迹。明清时,滏阳河是邯郸经衡水到天津的“黄金水道”,也是冀鲁豫三省的交通要冲。可以想象,当年的滏阳河水运之繁忙,帆樯之林立;而沿岸的码头、城镇和集市,则形成了东以大名府、西以广平府为中心的两个经济繁茂区。我站在古桥上,想象着当年陆路上晋商徽贾冠盖云集,水路中津盐豫陶、峰煤邯铁,舟楫穿梭,哟呵声声,那应该有点《清明上河图》的意思吧?在桥上还有两个令人过目难忘的钻孔,那是永年人心头永远无法愈合的创伤。当地人介绍说,抗战时期,日本侵占永年广府后,在弘济桥上设关下卡,搜查过往车辆和行人,抓捕抗日游击队员。桥上那两个钻孔,就是他们为插竖军旗、国旗专门钻凿的。提及那段历史,当地76岁的胡凤鸣老人说:弘济桥的钻孔,就是侵略者的历史罪证。虽然现在是太平盛世,但历史不能忘!永年广府城有2600多年的历史。车距古城还很远的时候,我就看到了环绕古城的护城河。那宽阔的水面,被古城青色的城墙截住,岸柳成行,游舫如画,将我对中国古城的记忆一下子就召唤了回来!对的,这就是我梦中城市的样子,有城门、城墙,有瓮城、城楼,有角楼、钟楼,而且一定要有护城河。车近古城东“阳和门”时停下,我踏上桥脊最高处,向古城瞭望,只见城墙上刻有三个描金行楷大字:“广府城”。惹人眼目的是,三个大字下,有两位簪花少女正在互相拍照。她俩头戴鲜花,身着青绿纱裙,明眸皓齿,把古墙的沧桑斑驳衬托得嫩嫩生生,令三个描金大字亦有了莹莹熠熠的鲜辉。大美偶得,不期而遇!我立刻用手机,拍下这瞬间。广府城城墙高12米,宽8米,周长4.5公里,城内面积约1.5平方公里,四周环绕着护城河和湿地,极似古长安的微缩版。远远望去,水面波澜不惊,玉碧澄澈,护城河绕城慢游,真是好风光!入瓮城,须经两个门廊。刚出第一个门廊,就看到一个身着青罗纱的簪花少女向我招手,妙曼婀娜,星眸闪烁。“你是迎客的礼仪吗?”“不是,我是威海来的游客。”我这才注意到,瓮城里举着花伞的簪花女子还真是不少,还有几位显然是陪着女儿来的母亲,她们的穿着更艳,多是大红罗纱,似更惹人瞩目。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美给我自己看,也让游人沾了光,不好吗?出瓮城,上城楼,又遇到一群又一群的簪花少女,其中有一个举着花伞,用纱袖遮住了半个脸,那神态酷似黛玉初见宝哥哥的娇羞。同行的作家王剑冰见状,说:“久辛兄,我给你们合个影吧?”女孩儿听罢,闪得更快了。还好,我手疾眼快,拍下了这个仿古的瞬间。美,都是刹那的,尤其是人的动态的美。我们要感谢科技的高速发展,否则,我们如何捕捉到生活中那瞬间的美呢?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簪花至少已有超过2000年的历史了,我们的古人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喜欢用簪花来装饰自己。有所不同的是,贵族用的是象牙簪和金银簪,而普通百姓用的则是木簪。值得一说的是,宋代不仅女子簪花,男子亦簪花;不仅年轻人簪花,老少亦簪花。由此可见,爱美之心,不分贵贱,不仅人人有之,而且是古已有之啊。永年作协的郭主席告诉我:“不仅当地人簪花,还有很多外地人来我们古城簪花留影纪念的。我们的古城墙、古城楼、古角楼、护城河,一年四季都特别适合拍照留影,簪花的头饰、罗纱、花伞的租金也便宜,所以,这里的簪花经济开始热火起来了。”听其一席话,让我对古老的广府城产生了更美好的期待。是的,美比思想更辽阔、更高大,也更深刻,尤其是更现实。发展的机会,就在簪花之中,就在大美之中。那天,我回北京,开车送我的是邯郸市作协秘书长的女儿小雯。车上闲聊时,我无意中说了句:“年轻人簪个花,漂亮,年纪大了,就有点儿不庄重了。”小雯怼我说:“簪花簪花,来世如花,你不信,别人信呀。”这个小姑娘的话,让我回味良久。是的,人都活在自己所信的人事、物事中,来世如花,永远期待美好,岂不是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