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网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的官方网站(www.planning.org.cn),是中国城市规划学科建设成果展示的窗口,是规划行业信息分享、学术知识共享的重要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城市规划  ·  学术研讨会二:美丽城市建设的差异化路径 | ... ·  4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学术研讨会八:地下空间协同规划 | 规划年会 ·  3 天前  
中国城市规划  ·  专题会议十七:总体规划的实施与创新 | 规划年会 ·  3 天前  
中国交建  ·  收获之秋丨这些中交项目迎来重大进展⑩ ·  5 天前  
中国交建  ·  亚洲最大室内水景拍摄基地的花式造景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城市规划

专题会议十九: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思考与展望 | 规划年会

中国城市规划  · 公众号  · 基建  · 2024-09-26 18:03

正文

导读

2024年9月9日上午,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承办的202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专题会议十九“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思考与展望”在安徽合肥召开。


本文字数:3776字

阅读时间:12分钟

 


 

主持人:李婧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院长助理


会议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院长助理李婧主持。


李婧指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抓手。此次会议旨在增进国内工程规划设计及研究人员的交流,分享工程规划领域新研究成果,共同探讨我国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领域的实践思考与发展展望。本次会议包括1个特邀主题报告和6位论文宣讲发言。


一、特邀主题报告


城市中微观竖向实施规划的实践与思考

 

报告人:杨玉奎

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报告从背景需求、专业趋势、广州探索、南沙做法四个部分,系统介绍了关于广州中微观竖向实施规划的相关经验。报告指出,竖向规划其实是对城市建设空间进行再塑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竖向规划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统筹多专业设计,来打造城市空间新形态。2022年广州发布《广州市竖向规划编制工作指引(试行)》,搭建了“竖向总体规划-竖向详细规划-竖向实施性规划”的三级传导体系,2024年印发《广州市竖向总体规划(2023—2035年)》,统一了城市开发建设的思路,明晰了各分区底线控制的要求。而中微观竖向实施规划,则包括了聚焦区域竖向管控的竖向详细规划和指导工程实施的竖向实施性规划。


报告详细介绍了南沙南部地区竖向实施性规划的八大工作要点,分别是:洪涝安全底线控制,通过洪涝协同守住城市安全底线;韧性安全空间构造,将道路网络和地形塑造相结合来构筑地面排水通道;整体竖向空间塑造,师法自然进行区域尺度微地形塑造,满足多专业复合需求;多要素精细化梳理,耦合各类要素来明晰边界条件,对竖向控制要点进行研判;关注开发全生命周期成本,高规划低交付结合,实现综合成本最省;分专业精细化控制,以方案为基础进行各专业分层传导,确保实施;行政管理、技术支撑、项目应用三方面有效支撑规划管理;三维可视化成果演示,通过土方工程、水力模型、3D景观模拟,评估竖向方案科学性。


二、论文宣讲


1.上海市政基础设施更新规划编制探索--以中心城污水厂为例


 

王  威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市政基础设施是保障城市健康运行和韧性发展的的物质基础,系统性功能性强,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上海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悠久,设施提标改造和系统更新是超大城市存量规划时代亟待关注的问题。研究以上海中心城污水厂为例,结合上海城市总体规划和总规层次水务系统专项规划实施,全面梳理评估上海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功能,明确设施更新的导向与目标,研究设施系统功能转换和空间方案,探索了上海市政基础设施更新规划编制的内容及实施路径。


2.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探索——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杨少平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乌鲁木齐市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城市,快速城镇化引发了当地自然生态及城市水系统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亟需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水系统韧性。但其为少有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海绵示范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路径有待探索。基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绿洲城市特殊的气候、自然特征,报告提出了四大海绵城市建设策略。


策略一:生态优先,构建绿洲城市生态安全格局。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构建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明确天然海绵体保护范围,制定蓝线等管控对策,明确生态保护与修复要求。


策略二:开源节流,挖掘再生水及雨雪水利用潜力。通过人工湿地净化再生水,推进再生水用于河道补水,破解河道蓄水与环保考核冲突的困境;建设“冬储夏用”设施,挖掘再生水利用潜力。结合再生水厂建设融雪站,试点雪水的利用。


策略三:多措并举,系统解决雨水相关问题。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建设源头海绵城市设施,以削减进入排水管网的雨水量,起到减轻冒溢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双重效益。


策略四:分区分类,构建源头管控传导体系。根据不同区域建设特征,构建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管控体系;基于模型研究结论,对源头海绵城市管控指标进行优化,由全国通用的5项优化为3项。


3. 城市核心区环卫设施邻利化共建共享路径研究


 

夏煜宸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探讨了伴随城市发展逐渐被动融入城市核心区的环卫设施进行邻利化共建共享的规划路径,提出了“五位一体”的规划方向,旨在将传统的环卫设施转变为集生态、科普、科研、产业和回馈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报告首先分析了环卫设施在城市核心区面临的挑战,如设施老化、功能定位不明确和环境景观不佳等问题,并指出了这些问题对周边社区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影响。


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案例,提出了活化、升维和嬗变三大策略,关注设施的本体迭代优化、社区参与、教育普及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性。通过保护激活历史价值资源、智慧化升级管理平台与基础设施、定制配套服务空间,旨在实现环卫设施的多功能性和社区融合性。在规划设计方面,注重空间的复合化和生态化,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和谐共生。最终目标是打破环卫设施传统固有的邻避观念,将环卫设施转变为集生态、文化、智慧于一体的高质量共享空间,提升城市环境品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期待。以期为同类情况下的其他市政设施、废旧工业设施、未被定级的却具有一定行业发展或城市记忆价值的空间提供路径参考,助力促进社区参与和经济发展,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4. 面向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的竖向规划再思考


 

朱跃华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竖向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城乡有序建设的基本保障,更是提高城市韧性承载能力、落实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在新政策新要求、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新的城乡建设发展理念以及新的规范标准等多重背景下,竖向规划面临全新的要求与挑战。从政策要求、管控需求、民生诉求等不同角度来看,科学开展竖向规划均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通过对国内不同类型城市竖向规划开展情况梳理并进行特征总结,提出了当前竖向规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提出四个方面的发展思考:一是要不断丰富拓展竖向规划的内涵;二是要逐步构建层级分明的竖向规划体系;三是要持续强化不同专项规划的协同;四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精细设计。提出竖向规划工作要以强化系统性、注重安全性、促进协调性、提高精准性为总体原则,从三维立体视角精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国土空间多元要素的竖向管控,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竖向格局,促进城乡高质量发展。


5.“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园区能源规划探索与实践


 

陈曦寒

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双碳”目标背景下园区能源规划是通过充分融合能源和信息技术,在能源生产、传输、存储、利用、交易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从而实现能源利用的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规划是加快园区能源转型,助力“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


报告提出园区能源规划需充分利用区域现有资源,构建区域内自给自足的能源体系,充分消纳区域内的可再生能源,实现各类能源的高效利用。报告分析了不同能源利用技术与用地性质的匹配性,探索“双碳”目标背景下的园区能源规划方法,并根据园区资源分布情况和需求预测合理确定能源系统配置方案,满足园区内用户的冷、热、电、气等多种能源需求,有序建设绿色、节能、清洁的园区能源供应系统,降低企业的用能成本,提高能源系统的综合效益,助力园区高质量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6. 基于生态智慧的传统都灌区水网空间韧性研究


 

谭书韬

西南交通大学


传统都灌区水网空间作为社会系统与生态系统的交融典范,在长时间的互动过程中表现出较强的韧性。报告以传统都灌区水网空间为对象,在“天人合一”整体系统观的指导下,基于PPD模型,解析不同尺度水网物质空间如何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社会发展进行互动。进一步以生态系统服务的视角从物质空间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供给、人类社会系统的生态系统服务需求、自然-社会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三方面探析传统都灌区水网空间的韧性生态智慧,构建以宏观恢复力、中观适应力、微观转化力为导向的社会-生态系统韧性提升机制,以此提出针对都灌区现代韧性城市实践的若干启示,旨在为都灌区水网空间提供具有社会-生态韧性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引导和建议措施。


三、提问与讨论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秘书处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院长助理李婧总结了当天的报告和讨论,她指出各位演讲嘉宾准备充分、观点独到、引发思考。参会代表就城市更新、竖向规划、能源规划等内容开展了讨论,会议在积极热烈、意犹未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四、颁发证书


会上,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玉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董淑秋为宣讲论文的报告人颁发证书,肯定了他们对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思考与探索,并鼓励他们为行业作出更多贡献。



供稿单位: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工程规划专业委员会

*本文根据现场报告整理,已经专家审核。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资讯 | 十一部门联合发文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发展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资讯 | 为中国式现代化夯实空间基础——自然资源系统深化“多规合一”改革述评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理论研究 |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服务新特性与规划新思维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