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玉我,偏科生一枚。
曾经对历史课过敏。
每回月考、段考,历史成绩都惨不忍睹。
可惜呀。
如果当年让我早些遇到这部纪录片,兴许高考成绩就能加十分。
搞不好就上北大了。
我是错过了,但大家还有机会——
《历史那些事》
第二季
这是一档「实验性」历史纪录片。
和我们以往见过的正儿八经的传统纪录片太不一样了。
首先,角度清奇。
以一个个直击当代人痛点的概念,串起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
比如,古代帝王是如何掩饰脱发的?
比如,雍正为什么是最早的cosplay玩家?
再比如,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猫奴?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它拍不了的。
其次,创意出众。
阐释历史,不再是干巴巴的史料回顾加严肃旁白。
结合了许多原本八竿子打不着的创意形式。
诸如,说唱battle、邵氏武侠片、卓别林式默剧、脱口秀、商业广告...
以「猫奴」这一期为例。
陆游、嘉靖皇帝、张之洞组成了吸猫联盟。
武则天、黄之骏形成了反猫斗士团队。
各有论述自己爱猫和黑猫的历史典故。
写出过「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的陆游说:
人生有什么痛苦,是猫咪不能治愈的呢?
武则天反驳:
遇上痛苦就只想着吸猫,难怪国家大事你解决不了,老婆二婚了新郎也不是你。
嘉靖皇帝立即反对武则天搞人身攻击:
如果一个女人可以下手杀死一只可爱的猫咪,那么她一定可以下手杀死自己的子女。
好嘛,人身攻击得更厉害。
简直杀人诛心啊!
气得女皇反手就扔鞋子!
看这一群历史名人为了猫咪争得面红耳赤。
弹幕也是红红火火,屏幕被一片笑声覆盖。
论开脑洞,《历史这些事》真没在怕的。
其实这部纪录片去年就出了第一季,反响不错。
第二季上线后,热度不减。
豆瓣评分 8.4。
有这样的成绩,可能也是因为在第一季中担任总监制的金铁木,这次干脆自己做起了导演。
央视纪录片出身的他,执导过一系列超高口碑的严肃纪录片。
功底深厚,自然不在话下。
这次他执导的第二季,在戏说与严肃之间把握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香玉不止是被各种脑洞,戳中笑点。
也实实在在学到了很多以前不了解的知识点。
就说卧薪尝胆。
耳熟能详的典故,写作文时谁没用过啊?
可实际上,背后的故事,比我们以为的要重口味得多了...
公元494年,越国被吴国的军队包围。
为了避免亡国,越王勾践决定向吴王夫差求和。
鉴于曾杀了夫差的老爹。
勾践暗中贿赂了吴国太宰伯嚭,让他在夫差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
伯嚭收钱办事,用「广施仁义,才能称霸诸侯」的理由,说服了夫差。
与此同时,勾践也放下了越王的体面,与妻子入吴为臣,服侍吴王。
后来回越国卧薪尝胆,最终覆灭吴国,这个反转,我们都是知道的。
但勾践是怎么让夫差放自己回越国的呢?
这就考验到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了。
他首先立了一个乖巧听话的人设。
不穿诸侯王的宽衣博带,反而穿下人的粗布麻衣。
同为诸侯王,甘愿给夫差当马前卒,大大满足了夫差的虚荣心。
勾践与夫差之间隔着杀父之仇,就主动提出为夫差父亲守墓。
要知道,在古代,一般只有儿子为父亲守丧尽孝。
勾践的举动,无疑是认敌作父了。
就这样,装孙子装了三年,夫差终于松口,应承放勾践回国。
但这个时候,伍子胥跑出来横插一杠。
「放勾践回国,无异于是放虎归山。」
夫差听了伍子胥的建议,导致勾践的三年努力付之东流。
不过勾践是轻易放弃的人吗?
一个月之后,机会又来了。
因为夫差生病,勾践跑来告诉夫差:
「屎中有学问。如果身体顺应时令节气,粪便就是臭的。」
「相反,粪便若是甜的,病人就危险了。」
然后...
高能预警!!!
勾践当着夫差的面...
尝、了、夫、差、的、大、便...
接着说:
「又苦又辣又酸,大王不久就会痊愈。」
(真是这个味吗?)
勾践,是个狠人了。
尝屎问疾,有几个君王享受过这种待遇?
他勾践难道还能背叛我?
夫差被彻底打动,终于放勾践回国。
临别前,勾践涕泪连连,表示做人最重要的就是懂得感恩。
「今后一定 暴打 报答吴王。」
后面的事,大家都懂。
怎么样,大开眼界吧?
奥斯卡欠他一座小金人。
放到今天,勾践一定是演员中的顶流。
类似这样不为人知的名人故事,《历史那些事》还有很多。
但也不只有名人故事。
小人物的生平,照样精彩纷呈。
就说余象斗吧。
他是明朝万历年间,一个中年书生。
久试不第,决定放弃科举,回家继承祖业。
旁白批示:
「得益于余象斗的选择,大明少了一位庸碌的官吏,却让当时的出版行业得到了一位超越时代的天生营销狂。」
明朝,朱元璋大力扶持出版业,民间书坊如雨后春笋。
同行多了,竞争自然激烈。
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这个余象斗,确实是让我辈出版媒体人都自惭形秽。
在那个年代,读书还是一件非常崇高的事情。
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书坊里摆着的书籍,无外乎四书五经。
高雅是高雅了,可太不接地气。
余象斗创新性想到了「畅销书」概念。
老百姓喜欢什么,他就出版什么。
所以,在他的书店里摆的不是《论语》、《孟子》。
倒更像是今天的《霸道员外爱上我》、《大臣的落跑小娇妻》、《乡医的乡村幸福生活》…
可以说是网文届的祖师爷了。
不过这么超前的营销概念,只发挥了余象斗两三成功力而已。
可能科举带给他的伤害实在太深。
余象斗从哪里倒下就要从哪里翻跟斗站起来。
考虑到科举的独木桥头挤满了千军万马,考生经济是一块大蛋糕。
要怎么吃呢?
他毫无人性地想到了——
卖!教!辅!
是的,没错。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王后雄、薛金星、黄冈密卷......
统统都来自这个四百年前的书商。
余象斗虽然自己名落孙山,忽悠考生倒是毫不含糊。
起的教辅名字震天响,书名前加上「新刻」表示新鲜出炉,再标明某某名家或官员参与校正参阅。
还给考生出了押考题的范文。
总之,当下用的营销点子,余象斗那时就都用上了。
蹭热点这种媒体人必备技能,当然也没放过。
那时,他已经自创了「评林插图体」。
也就是书的最上方是评论性文字,下面是插图,再下面才是正文的一种排版方式。
把这种大家从未见过的船新版本,用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上。
大赚特赚了一笔。
后来,一本名叫《西游记》的神魔小说在民间走红。
余象斗干脆自己赶稿了《南游记》、《北游记》,再买下《东游记》的版权,凑成了一部《四游记》,打包销售。
果然又大卖特卖。
作为一个专注恰饭的书商,他出的书大都粗制滥造。
但也的确为中国出版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不说那些仿佛开了穿越金手指的营销手段。
受他的影响,冯梦龙写出了《三言》、《智囊》、《东周列国传》,成为一代畅销书作家。
金圣叹得「评林插图体」的启发,对「六才子书」进行评定,将评论文学发扬光大。
可以说,明代通俗小说的繁荣发展,有他大大的一笔军功章。
看《历史那些事》,你会既忍不住为节目组的恶搞捧腹,也会为这些真实存在过的人事物惊叹、感动。
一集二三十分钟的短视频,能触动观众那么多情绪,实属难得。
不过也有人担心,《历史那些事》太放飞了。
搞笑的噱头太多,正经的历史被娱乐消解。
以致于第一季被顶最高的豆瓣长评,赫然用「娱乐至死」来表达这种忧心。
网友的出发点当然是好的,某种程度上,这种担心也有道理。
毕竟第一季的花活太多,在一部历史纪录片里,确实显得喧宾夺主。
不过到了第二季,有了明显的改善。
但也不能算尽善尽美。
导演金铁木为自己正名:
搞笑不代表内容不严谨,《历史那些事》是用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传达真正的历史知识。
还举了个例子:
关于秃头这一件事,我们的所有撰稿们,编剧们看过的书,最起码得二三百本不止,还专门请来了这种历史专家。
正如每集纪录片开头都会显示:
所有人物、故事均有古籍记载
不恶搞、非虚构
或许对于看惯了严肃纪录片的观众来说,这些理由仍不足以使人信服。
但香玉想说的是,也许作品有高低,但创作应当有它的自由。
允许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观众看得多了,自然能辨别什么是精华,什么是糟粕。
往小了说,对一部纪录片,不该出于固步自封的成见,就阻止多元化的尝试。
往大了说,对任何文学作品,都该将它们交给市场与观众去检验。
给国产作品多些自由,多些时间。
它们才能越来越好。
都看到这里了
不妨直接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