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鸦电影
同样的电影,不同的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独家  ·  广电总局连发两则通知! ·  21 小时前  
乌鸦电影  ·  803项检测,0农残留,入口的就该这么卷!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鸦电影

8.8分还在涨!又卷出一部天花板,不火可惜了!

乌鸦电影  · 公众号  · 电影  · 2025-01-08 12:12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BBC出品的悬疑推理剧《谜探路德维希》,该剧由乌鸦推荐,口碑极佳。剧情围绕约翰哥哥失踪展开,通过约翰冒充哥哥潜入警察局寻找线索,展现了精彩的推理过程。该剧设计精巧,悬疑迭起,叙事效率高,塑造了真实可信的人物。同时,文章还讨论了内向型人格的魅力以及心流的概念,提倡找到让生命不无聊的事。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剧情概述

《谜探路德维希》是一部BBC出品的悬疑推理剧,讲述约翰为寻找失踪的哥哥而冒充哥哥潜入警察局寻找线索的故事。

关键观点2: 角色塑造与剧情设计

该剧角色塑造真实可信,剧情设计精巧,悬疑迭起,叙事效率高。每集都会破一个案件,非常紧凑。最大的创意在于塑造了内向的约翰这个角色,他带来的喜感和不按套路的破案方式让人耳目一新。

关键观点3: 心流的概念与内向型人格的魅力

文章讨论了内向型人格的魅力以及心流的概念,提到找到让自己全心投入的事情对于保持内心充盈和生命的意义的重要性。


正文



豆瓣8.8分,在豆瓣口碑榜霸榜了一个多月。

有网友评价:这么正统的BBC探案剧,久违了,当年看《神探夏洛克》的感觉回来了…

原谅乌鸦推荐得有点晚,但它绝对值得你慢慢品味:

《谜探路德维希》

某天晚上,宅男约翰突然接到嫂子露西的电话。

一向很有边界感的露西,要求他立刻坐上门口为他叫的车,到她家里去。


约翰一百个不愿意,他社恐,出趟门要心理建设很久,这种突如其来的邀约,要他老命了…

但电话那头几近哀求,又不肯说原因…

无奈之下,约翰只好硬着头皮去了。


到了嫂子家,他才意识到事态严重:他的双胞胎哥哥,人间蒸发了。

哥哥是一名警察,最近两个月,他好像在追查什么要案,每天一回家就躲进书房研究,老婆儿子也不搭理…


三天前,他彻夜未归。

次日,妻子露西收到了丈夫的邮件,里面有一封他给上司的辞职信,他要妻子帮他转寄,并嘱咐她,带儿子赶紧离开这里。

他还特别提醒,如果警局有人联系他们母子,不要和他们说话、见面,不要相信他们,这封信也得阅后即焚。

这太奇怪了!


露西直觉认为,丈夫一定是遇到了什么大麻烦,很可能遭到警方迫害…

走投无路之下,她只能求助多年不见的约翰,请求他冒充哥哥,潜入警察局办公室,找找线索。

这是个危险的决定。

尽管和哥哥共用一张脸,但约翰和哥哥性格截然相反,哥哥外向,做事雷厉风行,约翰内向木讷,一见陌生人就紧张…

果然,他一到警察局,迎面就遇上了领导,他选择扭头就跑;


在电梯里遇上同事,他叫不出名字,只能尬出一句“你啊”;


好不容易快走进办公室,却被搭档叫住,直接拉去了凶案现场。


一眨眼工夫,约翰就看到了躺在地上被捅死的律师,就一眼,差点把他送走…


《谜探路德维希》由BBC出品,一共六集,是乌鸦2024年看过的最惊喜的悬疑推理剧,没有之一。


老实说,现在的推理悬疑剧越来越难拍,这个赛道太卷了,几乎所有的推理套路已经被前人穷尽了。

作为一个推理爱好者,看过那么多经典,我已经不抱什么希望了…

更要命的是,时代进步了,当年那些精巧诡计得以实施的条件,如封闭空间、刑侦技术落后、没有监控、没有手机、不能上网等,现在已经很难满足了…

即便是这些年的爆款推理片,也难免有不少bug。

所幸依然有一些优秀作品卷出了花,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比如之前乌鸦推荐的英剧《喜鹊谋杀案》《月光花谋杀案》,采用双线叙事,现实和小说的案件相互交织、推进,就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创新。

《喜鹊谋杀案》《月光花谋杀案》

而这部《谜探路德维希》同样设计精巧,悬疑迭起,环环相扣,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追完。

这年头要看一部轻松幽默又吸引人的推理剧,是多么困难!


观影体验如此畅快丝滑,和剧集制作的考究密不可分,画面和配乐更是加分项。

故事开头,就是一个近两分钟的长镜头,看似漫不经心地展现办公楼里的众生相…


最后,大家熟悉的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响起,镜头摇到之前给过画面的一间办公室,原本打电话的人,这会儿倒在地上,背上插着刀…

此时,音乐进入高潮…

运镜和音乐的表现,让悬疑气氛烘托到极致。


其次,它叙事效率很高,不仅要顾及主线(追查哥哥下落)、塑造人物,每集还要破一个案件,非常紧凑。

案件的线索铺陈,几乎都在十几分钟内完成,非常干净利落。

没错,这是本格推理,此时你就可以和作者比赛脑力,猜猜谁是凶手了。


而这部剧最大的创意,在于塑造了约翰这个角色。

他带来了无穷的喜感,他不按套路的破案,也让人耳目一新。

约翰常年宅家,生活刻板,极度社恐,最爱做的事,就是解谜。


他以“路德维希”为笔名,出版了很多谜题书。

哦对了,片中经常出现贝多芬的音乐,如《致爱丽丝》《月光》《命运》,都是神来之笔,与故事情绪非常适配,而贝多芬全名是: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贝多芬,正是约翰童年就开始喜欢的偶像。


编剧对约翰的刻画细致入微,精确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塑造一个真实可信的人物,这正是现在国产剧编剧特别欠缺的能力,我建议他们集体来学一下人家的叙事技巧。

短短半集,无数细节让约翰这个角色立住了:

约翰不愿意出门,为了说服他,嫂子帮他叫了车,还特意为他做了意大利面,因为每个星期天晚上他都固定吃这个。


太久不出门,上了出租车,他绑不好安全带,不愿意和司机聊天,还让司机关掉广播,就这么安安静静开了一路…


他观察力强,哥哥的信,他只是扫了两遍,就发现了藏头文:I love you。


他记忆力惊人,哥哥的手机打不开,他会尝试很多密码:生日太简单了肯定不是,试试夫妻俩第一次约会的日期,或者历史日期…


人均智能手机的时代,他居然还用着20年前的老古董:没错,诺基亚3310…

网友:太怀旧了,这玩意儿现在真的不是只能拿来砸核桃?


约翰似乎有强迫症,看到谜题就要扑上去解开,否则坐立难安,嘴角还要露出兴奋且变态的微笑…

但他驾驶技术又极烂,永远没法把车停进车位,强迫症看了直摇头…


他受不了人群,害怕嘈杂喧闹,一紧张就出汗、结巴。

但只要和解谜有关,他立刻好了,口条也利索了,思路也清晰了,也不社恐了,仿佛换了一个人…

因为此时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专注于解谜,让他放松。


特别有意思的,就是他破案的过程。

比如第一个案件中,一栋办公楼里一名律师被杀,警方锁定了7名嫌疑人,但无法进一步判断。

约翰却抓住了其中的核心:逻辑。

在这个案件中,弄响报警器、打电话、杀人,这三个行为是同一人所做,他给所有嫌疑人编上了A-G的序号,罗列他们的口供,彼此印证,时间、地点、行为,是不是能够形成完整的逻辑…


一顿操作猛如虎,在大家一脸懵圈中,他找出了凶手,B,对,他甚至不知道这人是男是女…

有网友评论:注意看,这个推理方法,公务员考试要考。

该剧几乎所有的案件,都是类似的“只管解谜,不管人情”式查案,这仿佛开辟了推理剧新赛道,但仔细一想,这和福尔摩斯那种重视证据和逻辑的古典推理一脉相承。

约翰也无疑因为这样的人格魅力,成为侦探界别具一格的存在。


此外,乌鸦对这部剧有着偏爱,因为它完全长在i人的舒适区。

说起来,现在互联网上好像人均社恐,人人争着认:谁还不是个i人?

但在过去,不是这样的,内向,是对一个孩子很大的否定。

剧中的约翰也因为内向而自卑过,哥哥开朗外向,被大家喜欢,而自己总是不太合群,常常被欺负。


我小时候,喜欢安安静静地读课外书,就会有人说是书呆子,读书读傻了。

我不喜欢跟人争辩,吵架从来吵不赢,常常一肚子委屈,后悔“没发挥好”,长大了也不怎么懂人情世故,人多的地方常常感到局促,尴尬…

这在很多人眼中,或许就是“没用”。

因为嘴笨,反应不够快,我更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最后成了一个写字的人…

内向,让我们更加关注内心,也帮助我们找到兴趣所在。

其实我也和约翰一样,喜欢做数独游戏,沉浸在数字的世界里,屏蔽掉现实世界的烦恼和焦虑,一晃一个小时过去了,毫无察觉。


我也喜欢看推理小说、推理剧,跟作者比赛脑力,揣摩作者的心思,这给我带来很多很多快乐…

约翰做谜题,在这个过程中,焦躁的心逐渐平静下来…

这一点我特别能共情,看到他沉浸在谜题的世界中两眼放光,我也感觉自己被理解了。


长大后很久,我才知道,这样沉浸的时刻有个专有名词:心流。

这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人们在做某些事情时表现出的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

这种状态下,人们甚至感觉不到时间的存在,并且在当前事情完成后,产生一种充满能量并且非常满足的感受。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心流有八个特征,包括任务明确、全神贯注、目标明确、即时反馈、投入深入、乐趣感、忘我的状态和时间感改变。

心流活动有助于人们享受心流体验,例如发呆、爬山、游泳、打球、玩游戏等。


不可否认,这种心流的状态并不常在,甚至越来越远。

因为我们的日常总被这样那样的事打扰,信息时代剥夺了我们的注意力,内卷的环境又让我们常常忙碌,常常在内耗…

你有多久没有发过呆?

约翰的生活看上去特别简单,他没有环游世界到处打卡,没有吃什么大餐,买什么漂亮衣服,孤家寡人,没老婆没孩子…

但你会觉得,他活得特别有劲儿。

他仿佛在告诉我们,没有世俗的成功没关系,没有诗与远方也无所谓,哪怕外界纷纷扰扰,我们也有能力保持内心的充盈,找到生命的秩序感。


这让我想起,前阵子《读库》创始人张立宪在年度对谈里说的话:

“三问”(可以试试向自己)第一个问题是,有什么事是不给你钱你也会干的?第二个问题,有什么事是你有了花不完的钱你还是要去干的?第三个问题是,有什么事是你哪怕干别的活去挣钱来补贴它也要干的?如果没有这样的事,你的生命会很无聊。

在不确定的日子里,焦虑或许常伴左右,但愿大家,都能找到让生命不无聊的事。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



点亮,愿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心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