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A股低开高走,科创板块大爆发,将大家的目光再次吸引回了
科创板
。
随着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本文以下简称“科创综指”)的发布,科创板宽基“
F4
”正式集结完毕。相比科创
50
这样大家耳熟能详的科创宽基指数,科创综指更陌生一些,大家可能会有疑问,
科创综指是神马?有什么特点?值不值得买?
先说结论,对比科创板
4
只宽基指数,科创综指
最大的
特点
是“全”
。
还没有科创类持仓的投资者,可以考虑用科创综指“一步到位”配置科创板;对已经有科创板其他指数或者个股布局的投资者来说,就见仁见智了。
说完结论,我们展开来分析。为了方便比较,我们把
4
只科创板指数的基本情况都先列出来。
比较之后,相信大家对科创综指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个很“全”、很“有大局观”的指数,
堪称科创板的罗永浩
。
科创综指的“全”,体现在
3
个方面,
股票数量多、市值覆盖广、收益计算全
。
科创综指包括了除
ST
、
*ST
证券外所有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截至
1
月底,科创综指成份股多达
565
只,数量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
585
只)的
97%
。这
565
只股票,不仅全面覆盖了科创
50
、科创
100
和科创
200
的成份股,还囊括了其他
3
只指数没包含的
200
多只科创板股票,主打
“一个都不能少”
。
科创综指覆盖了科创板总市值的
97%
,上至
4000
亿的龙头,下至
8
亿的黑马,统统收入囊中。其余
3
只科创板宽基都只能覆盖部分市值范围,科创
50
专注大市值龙头,覆盖科创板
46%
的市值;科创
100
聚焦中、小市值,市值覆盖度
25%
;科创
200
覆盖小、微市值,市值覆盖度
17%
,市值广度上都远远不及科创综指。
科创综指的“全”还体现在指数收益计算上。指数编制方案将成份股的分红计入指数收益,所以科创综指是一个天然的
全收益指数
,其他
3
只科创宽基都是价格指数。全收益指数考虑了分红再投资的情形,比传统价格指数更能反映出指数的真实回报。
科创综指作为成份股最多、市值占比最高、唯一采用全收益处理的宽基,是最能
整体代表科创板表现
的指数,妥妥拿捏“大局观”!
对科创综指的“大局观”有了深刻的认知后,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推出科创综指的适配对象了。进一步取样指数
Top5
成份行业分布,
科创综指是科创宽基“
F4
”里面
最接近科创板的行业构成
的,而这正是
投规模指数的理想状态。
相比科创综指,科创
50
太偏重半导体芯片,科创
100
半导体占比偏低而医药类占比偏高,科创
200
的半导体含量也比科创板整体少很多,都有“偏科”之嫌。因此,
科创综指特别适合想要跟踪科创板整体走势的投资者
,上车科创综指直接一步到位,更贴近科创板真实
Beta
。
那么一定有人会问,如果我已经有科创
50/
科创
100/
科创
200
了,科创综指还值得买吗?这个问题我尝试从
2
个维度帮大家分析。
前面介绍了,科创综指囊括了科创
50
、科创
100
和科创
200
的所有成份股,从配置角度看,如果所投指数成份股重合,就相当于同样的股票买了两遍,纯纯是资源浪费。因此,已有科创
50/
科创
100/
科创
200
任何一只或多只的情况下,再买科创综指会有一定重复。
比较业绩,看看科创综指是否有优势。
2023
年以来,累计收益最好的是科创
50
,科创综指次之,然后是科创
200
,科创
100
垫底,但
整体走势上,科创板
F4
是一致的
。
分时间段看,不同于累计收益的结果,
4
只指数在不同时间区间的表现各有胜负,都有各自的高光时刻,因此不一定说哪个指数更强,选对时机更重要。